董艷:做明日之師,教育家精神熠熠閃爍——「最美教師」紮根鄉村教育與農村孩子共譜詩意之歌

2023-10-15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董艷:做明日之師,教育家精神熠熠閃爍——「最美教師」紮根鄉村教育與農村孩子共譜詩意之歌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關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最美教師」董艷——紮根鄉村教育與農村孩子共譜詩意之歌

來源|大皖新聞

安徽《新安晚報》

大皖新聞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的一個普通鄉村小學裡,有一群愛寫詩的孩子,他們每天誦詩、寫詩,在廣袤的鄉土大地上「詩意地棲居」。而帶領他們走上「詩歌之路」的,正是霍邱縣戶胡鎮中心學校小學教師董艷。她以「一輩子學做鄉村教師,一輩子甘做鄉村教師」的理想信念,紮根農村教育18年,提出「田園詩意教育觀」,師生累計創作3000餘首兒童詩,寫下1000餘篇文章,30多個孩子的詩歌、文章發表在刊物上。

閃亮的名字——新教育榜樣教師:董艷 榮獲2023全國「最美教師」

探索以詩人的情懷做教育

2006年,剛畢業的董艷走上農村小學教師崗位。在偏遠的鄉村小學任教,交通不便,沒有任何娛樂設施,讀書成了她唯一的愛好,也排解了她在異鄉的孤獨。初為教師的她如饑似渴地閱讀大量中外名著、教育專著,教育家們紮根一線的教育情懷,感染了也堅定了她一顆堅守農村的心。

憑著一股子韌勁,入職一年的董艷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了縣小學語文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打破了獲獎教師的教齡紀錄。然而,教育成績顯著的她依然感到困惑:鄉村孩子該擁有什麼樣的教育?2007年,她一次外出學習時,被城市孩子豐富的閱讀環境所吸引,她決定要帶班上的孩子「讀起來」,用故事填滿鄉村孩子的童年。

董艷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課堂,讓學生講故事,寫作文時配上圖畫,把古詩改寫成小故事等。孩子們積極性被激發,學習熱情高漲。4年時間,董艷與學生一起堅持共讀,孩子們在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方面收穫很大,整體表現突出。

孩子們創作的詩集

2011年,在異鄉從事了5年農村教學工作的董艷,回到了家鄉的戶胡鎮中心小學。她發現,鄉村裡很多留守兒童都不善言辭,怎麼才能更好地和孩子們溝通呢?直到一次公開課上,董艷帶著孩子們吟誦《清明》,看著孩子們沉浸在詩歌中如痴如醉,她突然發現了和孩子們心靈對話的方式。

「那就是詩歌。」董艷說,她所執教的學校地處大別山外圍,內有河道、山巒,田野肥沃廣闊,完全可以就此取材。自此,她探索「田園詩意教育觀」,開啟了抒寫「鄉土人生」、深埋「鄉土情懷」的「鄉土樂」詩意課程體系。「通過鄉土詩歌的吟誦,進一步錘鍊孩子的語感,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並幫助他們形成合作意識。」

詩歌帶給孩子神奇的變化

從一年級起,為了把閱讀浸入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董艷開設了「那詩意在鄉土的歌」課程。每個鄉村的黎明,在董艷和孩子們讀詩、寫詩中開啟。她帶著孩子們用詩歌對話,孩子們也因詩歌發生著改變。

「青草地,放風箏,汝前行,吾後行。」通過誦讀小古文《放風箏》,董艷驚喜地發現,午餐時,孩子們不再你爭我搶,而是按秩序安靜地排著隊下樓。盛湯的時候,很多孩子都自願讓更小的孩子先來。

更讓她記憶深刻的是2016年的一天,孩子們衝進她的辦公室,高興地喊:「董老師,小楠寫詩了!」「大姐(街)上/人多少了/我就只到(知道)是新年來了/沒(梅)花開了/一文(聞)/我就只到(知道)是新年來了……」小楠是一個智力有缺陷的孩子,這些蹩腳又費力辨認的文字正是她寫的第一首「詩」《新年》。

董艷老師在課堂上

董艷清楚地記得,入學前小楠的父母令人心疼地央求她能教教孩子。從那以後,董艷每天單獨教小楠讀詩,雖然她的朗讀十分吃力,但她的表情告訴董艷,她很喜歡。董艷更沒想到,兩年來的堅持,竟開啟了一個不會計算、不能閱讀的孩子久封在生命深處的智慧,讓她提起筆來寫自己的生命之詩。

董艷覺得,這就是閱讀的力量,詩歌的力量。「文字的精髓悄悄影響了孩子,這種無痕教育就是孩子需要的教育。」她告訴記者,這些年的教學中,有太多感人的瞬間,孩子們第一次寫詩、第一次給在外務工的父母寫信、第一次在省級讀書創作比賽中獲獎、第一次自信地站在舞台上……這一切的變化,她都看在眼中,喜在心裡。

在《夏洛的網》共讀中,學生劉嵐瀟寫下這樣的文字:「以前,我為自己是農村孩子而自卑。後來,董老師帶著我們讀了那麼多書,領著我們和高尚的人對話。我會寫詩了,也會寫文章了。董老師用文字為我們織網,我相信我這個農村孩子也會長成一個美好的人,也能為他人織網……」

放棄高薪一輩子紮根農村

紮根鄉村教育18年來,董艷寫下500多萬字的教育隨筆,發表了100多篇文章,主持的課題接連結題,出版了個人專著,省內外做了100多場的講座交流……她也獲得了六安市道德模範、六安好人、安徽省最美教師、安徽省特級教師、全國新教育十大榜樣教師、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最美教師等榮譽稱號。

董艷老師給孩子們講詩

隨著董艷先進的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人關注,來自於大城市教育界的橄欖枝紛紛向她拋來。面對發達的城市、先進的教育水平、豐厚的薪資待遇,董艷心動過,也猶豫過,但她看到那群可愛的孩子們,她又堅定了自己的初心。

2015年愚人節,董艷曾試探過孩子們。「我告訴孩子們我可能要離開這裡了,不再教他們了,沒想到很多孩子都哭著跑上來,圍住我、抱住我。他們一聲聲質問我:董老師,您不是說俺們農村好,一直在農村教書嗎?您不要我們了嗎?您要我們長大了建設家鄉,為什麼您要離開?……」董艷回憶當時的情景,忍不住紅了眼眶,「我欣慰地發現孩子們膽子大了,敢於質疑了,也心疼他們對我的依戀,更加堅定了一輩子做鄉村教師的決心。」

「孩子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從那以後,董艷婉拒了更多更誘人的邀請,她要把自己的畢生心血都留在霍邱這片廣袤的鄉村大地上。她有一個夢:在農村教育的藍天下,和孩子們共讀共思共寫共同生活;做教師,也做詩人,用樸素的心編織鄉村教育的詩意生活。

「剛開始並不理解她的選擇。」董艷的愛人魏楠如是說。在他的心中,妻子是個十足的工作狂,就連閒暇出門都不忘帶電腦隨時準備工作,由於膽子小,還經常拉著他一起去學校加班到深夜。「後來我看到孩子們臉上幸福的笑容,我也就漸漸明白了她的心思,想著跟她一起紮根農村,為她做好後勤保障。」魏楠笑著說。

讓鄉村兒童擁抱「詩與遠方」

「花花綠綠的/田野/要沉睡了/憤怒的/犁田機/揮舞著大大的手/跑過來/五顏六色的/草兒和花兒/一個連一個/被趕進了泥土裡/嘩嘩的/小河/唱著歌兒/花花綠綠的/田野/要沉睡了……」這是董艷的學生陳榮浩寫的一首小詩,字裡行間都是孩子對鄉村生活的經歷和體驗。這樣的詩歌,在班級里、校園中隨處可見。

董艷和學生們在一起。

董艷開啟「品味鄉土生活」課程,帶領孩子們走向曬穀場、走進田間地頭,用手中的筆描摹農村生活。她還以留守兒童群體為突破口,研發讀寫課程「遠方的詩」,鼓勵孩子與父母每周一封信的書寫,讓留守孩子和父母的心距離更近了。

就這樣,師生共讀了600多首童詩,她寫了600多首詩送給孩子們,集結了詩集《為你寫詩》。孩子們集體創作3000多首兒童詩,集結了詩集《那詩意在鄉土的歌》,30多個學生的兒童詩先後發表在《少年詩刊》等雜誌上。他們參加各類各級比賽,屢屢獲獎。在一次安徽省校園讀書創作活動中,四人參賽,捧回了三個省級一等獎,一個省級二等獎,用實力證明了「鄉村娃」不一般。

董艷的努力感染了身邊人。在同事眼裡,她就像一座燈塔,照亮身邊人前行。她要把新的教育理念推廣下去,給更多的孩子帶來學習的快樂。2016年,在全國新教育研究院及霍邱縣教育部門的支持下,董艷申請成立了新教育螢火蟲六安分站,她帶領義工教師進行線上、線下閱讀及教育交流,教育服務覆蓋了10多個縣市的60多個鄉鎮,惠及8000多名師生。

2019年,在董艷的倡議下,一群鄉村教師成立了「燎原」成長團隊。疫情期間,他們以「抗擊疫情,守護希望」為主題開展線上公益課程「晨誦 共讀 說寫」推送,惠及六安市2000多名學生,深受大家喜歡。董艷還兼職戶胡鎮婦聯副主席,心繫婦女兒童身心健康,先後從微博工資中拿出10000多元資助農村孩子閱讀。

董艷把詩意鄉土的種子埋在鄉村孩子們心靈的深處,她期待孩子們能夠走出鄉村,有一天回到鄉村,建設鄉村。董艷說,在農村,和學生們一起「讀寫思行研」,守望新教育,築夢新生活,是她永不放棄的旅程,也是她的幸福歸宿。

大皖新聞記者 劉暘 攝影報道。

新教育基金明師班學員風采系列——

黃華斌:走向明師——我是誰?我想成為誰?如何遇見更好的自己?

閃亮的名字——新教育榜樣教師:董艷 榮獲2023全國「最美教師」

張建文:閱讀如呼吸自然,教育如春雨潤心——我的閱讀簡史

趙文:邂逅旺蒼,致敬新教育

「蘋果谷」課程向未來——鄉村學校教育鄉土化的探索

陶武花:用行動追隨夢想,以專注締結碩果

王輝霞:如何更好地完成年度生命敘事?——用心講好自己的生命故事

趙文:做明師,向未來

於紅澎:在閱讀與未來之間架起橋樑——校長的書櫃里藏著學校的未來

陳厚喜——被閱讀點亮的「俠客」校長

張建文:讀懂新教育實驗的九個關鍵詞

......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如何營造書香校園?——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程介明:從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的「長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