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候完一波又一波的親戚
我覺得,這個春節過的還算歡喜
卻轉頭,在孩子的筆記本上看到了
《媽媽的六宗罪》
尷尬?弱小?無助?
是不是瞬間理解了娃惶恐的心情?
就像你期盼有個同事拉你入局
孩子也希望,有個引路人
而不是上來就被說啞巴、內向、不行......
這擱誰不得尷尬的扣出個「三室一廳」
不管孩子是否擅長
都該詢問孩子的意願
不然你會「社死」,娃就不會了嗎?
如果孩子支支吾吾,不願上前
爸媽和孩子永遠不該對立,千萬別拆台
已經代入,開始生氣
準備找雞毛撣子「開打」了吧?
在他眼裡,小汽車可比你的口紅貴重多了
那也是他很喜歡的東西
送之前可以商量,不能強制!
什麼?輸在年齡?不公平!
是啊,太不公平了!那怎麼辦?
把問題交還給兩個孩子
別把爭東西,上升到爭寵
或許,你覺得例子過於荒唐
但道理總沒錯
孩子有孩子的社交法則
他的原諒是一個從生氣到釋懷的過程
讓他們自己去磨合,才是沒有芥蒂的原諒
Ps:據某些孩子說,挺怕家長摻和的
你以為的謙虛
就是人們常說的「打擊教育」
時間久了,孩子很容易陷入
「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怪圈
所以
畢竟孩子也沒說過別人家長多好
想要孩子努力、進步,還是鼓勵更有效
......
其實科大大很理解中國爸媽
有時候你們就是謙虛,覺得吃虧是福
所以總是以委屈孩子的形式,解決問題
殊不知
孩子也只是孩子,同樣受不得委屈
你小小的幾句話,很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不妨,摒棄「中國式禮貌」
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引導孩子慢慢來,慢慢變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