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一則消息刷屏?
「喝咖啡=致癌」
就是你知道的那個咖啡......
就是你知道的那個癌症......
大家轉發主要內容
日前福建省消委會對福州市20家咖啡銷售單位的59款現制現售咖啡開展比較試驗。均檢測出低含量的2A類致癌物,樣品涉瑞幸、星巴克......
在本次59款樣品中均檢測出低含量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目前我國暫未對咖啡中丙烯醯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規定)。
消息傳播之快
一下子引起了眾多咖啡迷的恐慌
喝個咖啡,真有那麼嚴重嗎?
咱先辟個謠
「喝咖啡=致癌」
假的!!!
大家就要說了,上面不是說了
咖啡中含有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
那為什麼「喝咖啡=致癌」是假的呢
文章內容太豐富,先來個總結
1、咖啡中確實含有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但不止咖啡有這種物質。
2 、油炸食物才是人吃進丙烯醯胺最主要的來源,油炸食物更要少吃才是真。
3、咖啡里雖含有丙烯醯胺,但以正常人喝咖啡的量,遠遠達不到致癌的程度。
——咖啡還是可以喝的!
這就給你梳理來龍去脈。
首先,帶大家了解一下
丙烯醯胺是什麼?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四類致癌物中,丙烯醯胺屬於2A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類致癌作用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證據充分。
大量動物試驗表明,丙烯醯胺具有致癌性,能夠造成神經系統損傷。很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丙烯醯胺與腎癌、子宮內膜癌、頭頸部腫瘤有關,不過這些致癌性也只是「疑似」。
丙烯醯胺是怎麼產生的?
丙烯醯胺主要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食物中的還原糖(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水解產物胺基酸(主要是天冬醯胺)受熱時,會發生稱之為美拉德的複雜化學反應,丙烯醯胺由此而形成。
哪些食物容易產生丙烯醯胺?
依據美拉德反應的原理,只要食材含碳水化合物(如糖類、澱粉)和蛋白質較多,高溫加工(120℃~185℃)時就會發生美拉德反應,並產生丙烯醯胺。因此採用煎、炸、烤的食物,如咖啡、薯條、油條、麵包、麻花、餅乾、薯片、各類燒烤等大量食物都可能含有丙烯醯胺,加工後顏色變化越大,如顏色發黃、呈褐色、變焦的食物,丙烯醯胺的含量就越高。
不同食物中丙烯醯胺的含量
200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設立的專家委員會(JECFA),將來自24個國家的6752個檢測數據,按照食物類別統計出丙烯醯胺的含量如下表顯示。
丙烯醯胺真的致癌嗎?
根據2010年國際《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第48期)一項研究結果,丙烯醯胺導致致癌時的劑量為2.6~16μg/kg.day(1微克是1克的一百萬分之一),即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攝入丙烯醯胺156微克(156微克=2.6 微克×60)就達到致癌的量。
依據上表煮咖啡丙烯醯胺的平均含量為13 μg/kg進行換算,也就是需要每天喝12 kg的咖啡,才會喝到致癌劑量。我們每天真能喝完12 kg的咖啡嗎?答案顯而易見。
實驗中檢出的丙烯醯胺極低
安全!
而在開頭提到的比較試驗中,將咖啡中的丙烯醯胺含量轉換成杯進行計算,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為3.39-10.20µg/杯,每日飲用一杯咖啡的攝入量均處在安全範圍之內,只要不長期過量飲用,對人體是無明顯健康風險的。
離開劑量說毒性都是耍流氓
說致癌性也是一樣
一般情況下攝入含丙烯醯胺的
咖啡、油條、曲奇、薯片、麵包等食物
沒那麼容易致癌
但適當控制一下
有害物的攝入量總是沒錯的!
如何避開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作為一類美食的伴生物,不是魔鬼,不也是天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享用美食的同時還是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少吃炸薯片、炸薯條、炸土豆絲等油炸薯類;
2.少吃油條、薄脆等油炸麵食;
3.少吃餅乾、曲奇、薄脆餅等焙烤食品;
4.少吃各種燒烤類食品。
如想要完全避開上述食物比較難做到,生活中有些小細節也需注意:
1.炒菜做飯時,多蒸煮、燉,少煎、炸、烤;
2.平時少喝咖啡,可多飲茶;
3.兒童、孕婦、哺乳期媽媽們特別要注意少喝咖啡。
總之,少吃高溫油炸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身體更健康。
相信通過這篇文章
大家知道對於「丙烯醯胺」會有一定的了解
不至於談其色變
最後,對於熱愛咖啡的你們
要知道
咖啡應該怎么喝?
注意以下細節
降低喝咖啡的不良風險:
01
記住控制量
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註冊營養師朱屾山表示,咖啡中含有咖啡因,這點不可忽視,因此考慮到各種因素,每日攝入咖啡的量應控制在0.5-3杯。
避開這些時刻
02
空腹和緊急狀況下最好不要喝咖啡。下午五六點後也不要喝,以免造成失眠和小便過多。
03
儘量選黑咖啡
朱屾山建議,喝咖啡儘量選黑咖啡,避免長期喝速溶咖啡。另外可以選擇手沖咖啡,以及含奶的意式咖啡、生椰咖啡,但是含糖漿或者巧克力漿的焦糖瑪奇朵或者摩卡就不推薦。
特殊人群少喝或不喝
04
兒童青少年、孕婦和哺乳期女性、骨質疏鬆症或消化道疾病患者、對咖啡因敏感者、失眠者,儘量不喝或少喝咖啡。
貼心的我們還附上
市面上常見咖啡的丙烯醯胺值
來源:福州市場監管、成都商報
本文中圖片、文字、音視頻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