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陌(富書專欄作者)
生活中,我們時常羨慕那些頭腦清晰、決策果斷、做事高效之人,而自己在面對問題時,卻總是猶猶豫豫、瞻前顧後。
其實,並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受到自我局限和行為習慣的束縛。
瑞·達利歐在《原則》中說:「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是不斷自我進化。」
只有認清自身的局限並突破它,才能實現更好地成長。
掌握了下面這3個定律,會讓你變得更加優秀。
薩蓋定律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森林中住著一群猴子,它們白天覓食,晚上休息,生活十分規律。
有一天,一隻猴子無意中撿到一塊手錶,經過研究,這隻猴子明白了手錶的用途。
此後,所有的猴子都來向它請教時間,這隻猴子便擔負起為猴群規劃作息時間的重任,並被推舉為猴王。
猴王發現手錶能帶給自己好運,便四處尋找,於是又撿到兩塊。
可是,這三塊手錶的時間卻不一致,猴王很困惑,不知道哪一塊才是正確的。
當猴子們再向它問時間時,猴王變得支支吾吾、莫衷一是,威望迅速下跌,猴群的作息時間也亂了。
這就是英國心理學家薩蓋提出的「薩蓋定律」,也叫「手錶定律」。
同時擁有多塊手錶,不但不能更準確地判斷時間,還會讓人陷入混亂、無所適從。
同理,同一時間去追求多個目標,也會讓人顧此失彼、一無所成。
現在有許多年輕人,想法和願望層出不窮。
今天想提升專業技能,明天又想投資創業;
今天想學表演,明天又想學畫畫;
今天想當律師,明天又想做記者。
結果,所有的想法最後都只是「想法」。
德國劇作家萊辛說過:「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確定好目標,是所有努力的開始和前提,目標堅定的人,才不會迷失方向。
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在畢業時,也曾迷茫,他想當老師,但又對歌唱事業充滿熱愛。
舉棋不定時,父親對他說:「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的話,那你也許會從椅子間的空隙里掉到地上。生活要求你只能選一把椅子坐上去。」
聽了父親的話,帕瓦羅蒂果斷定下目標,並矢志不渝,最終成為一名世界巨星。
扎克伯格說:「一個人真正的目標感在於,意識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在行動上心無旁騖、朝它靠攏。」
確定目標的過程,就是願望排序的過程。
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那個自己最喜歡的選項,然後全身心投入,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48小時定律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聽朋友說運動健身瘦了5斤,便下決心自己也要去辦張健身卡,結果卻因各種原因一拖再拖,最後不了了之。
看到別人推薦一本好書,想著周末也找來看看,結果就忘了;
得知做自媒體賺錢,自己也躍躍欲試,打算過幾天報班學習一下,結果又被各種顧慮打消了念頭
……
當人們想做一件事情時,如果在48小時內沒有採取行動,就很容易忘記或放棄,這便是「48小時定律」。
意願在剛產生時最為強烈,倘若沒在這個最佳時機採取行動,便容易不了了之。
每次見到表姐,只要提及與賺錢相關的話題,表姐便後悔不迭。
原來,表姐早些年來過一次北京。
當時她吃過一碗米線,覺得味道很好,還經濟實惠,便萌發了開一家米線店的想法,她說:「老家還沒有這種店,開一家應該能行。」
大家建議她先找個地方學學,或者加盟個連鎖店。
表姐說她回去以後研究研究。
結果,回家後忙於一些瑣事便把這件事給忘了,過段時間想起來,也沒了創業的激情。
過了兩年,老家相繼開了兩家米線店,且生意紅火,表姐這才懊悔自己錯過了最佳的賺錢時機。
著名投資人孫正義說:「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力,永遠比一流的點子加三流的執行力更好。」
再好的想法,不付諸行動,也只是鏡花水月;只有抓住時機,果斷開始,才能實現蛻變。
那麼,要如何做一個行動派呢?可以從以下2點來練習。
1、立即開始,不留緩衝時間。
只要是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想到就立刻去做,不給自己猶豫和退縮的時間。
想要運動時,就馬上起身穿上跑鞋下樓;
想要自我提升或學習新技能時,就馬上買資料或報班,有了投入和開始便不容易輕易放棄。
2、 防止遺忘,把想法寫出來。
生活瑣碎複雜,有些事情若當時沒時間處理,可以將其列入日程表,按重要程度逐個完成。
有了好的創意和想法時,也要及時記錄下來,抓住稍縱即逝的靈感。
掌握好「48小時定律」,能夠讓我們的每一個想法都受到重視,增強自律,實現更好地成長。
帕金森定律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情況:
本來有充足時間完成的畢業論文,卻一拖再拖,直到最後幾天才開始;
領導提前一周布置的工作報告,原本半天就能完成,卻耗到最後一天才交差;
周末休息時,本打算用半天時間打掃衛生,卻磨磨蹭蹭,乾了整整一天。
……
如果你有過類似的經歷,說明已經陷入了「帕金森定律」,它是英國歷史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提出的理論。
他研究發現,很多機構人員不斷膨脹,效率卻越來越低,因為大多數人完成任務的時間總是和分配的時間一樣多。
擁有太多時間反而會讓人們失去緊迫感,白白消磨掉大量的時間,甚至因拖延和大意而錯失機會。
而那些優秀的人,早就擺脫了「帕金森定律」,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
中國首富王健林在62歲時,依然在早上4點起床健身,然後飛行6000公里,出現在兩個國家、三個城市,並且在晚上7點趕回辦公室。
遠德玉在《志趣、理想與科學道理》中說:「時間既是個常數,又是個變數。說時間是個常數是因為它給予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說時間是個變數是因為同樣一個單位時間,在不同人的手中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能否高效地利用時間,往往是優秀和庸常的分界線。
福布斯也曾說過:「消磨時間者,亦必消磨事業。」
只有及時高效地完成每一件事,才能夠擠出更多的時間用於自我提升。
拖沓和懶散,只會讓我們陷入平庸;積極和高效,才是一個人走向卓越的階梯。
李松蔚在《5%的改變》中說:「不用100%的蛻變,只要改變5%,生活就會有新的可能。」
改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們先邁出一小步,就會獲得不斷向上的力量。
迷茫時,先確定目標;猶豫時,便果斷開始。
只有目標堅定、全力以赴,才有機會成功;
只有抓住時機、敢於開始,才能實現蛻變;
只有克服拖延、提高效率,才能不斷提升。
願你以目標為方向,用行動去戰勝懶散和恐懼,慢慢改變,不斷前行,走向更好的人生。
作者簡介:紫陌,富書作者,在生活里感悟,在文字中徜徉,本文:富書生活館,富書嚴選,優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質量,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