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那麼多道理,為何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這就是科學家(知識分子)的悲劇根源——懂得越多,思考越多,活得便越是矛盾。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奧本海默。
最近,諾蘭電影《奧本海默》火了,一下子又把我們帶到那個核武器(原子彈)誕生的時代。
這部主要刻畫原子彈之父的片子,沒有再現「小男孩」和「胖子」在日本上空升騰起來的畫面,而是一部獻給「先見之神」普羅米修斯們的賀禮——科學家們一邊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創造發明著新技術,一邊又對新技術可能毀滅人類未來而擔憂。
比如,在引爆原子彈之前,科學家經過測算,鏈式反應有可能根本無法終結,也就是說,引爆之後,會一直裂變下去,燃燒整個大氣層,直至毀掉整個世界。
為了謹慎起見,奧本海默請愛因斯坦重新做了計算,發現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但是機率極小,接近於零後,才故作輕鬆地告訴上級「政客」說沒事,可以繼續引爆。
但在內心,卻是害怕極了,害怕地球同時出現「一千個太陽的光芒」;也自責極了,說「我們(曼哈頓工程團隊)都是婊子養的!」
影片中還有這樣一段情節,曼哈頓計劃接近成功時,奧本海默念出了印度教主神毗濕奴(化身黑天)對王子阿周那說的一句話:「我將變成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奧本海默不想成為死神,所以他主張不要再使用原子彈,也不要再研究氫彈。
奧本海默是德國猶太人,也是一位熱愛共產主義的左翼人士。他是出於擔憂納粹先造出來原子彈,才答應出山擔任美國製造核彈「曼哈頓計劃」總負責人的。
所以當二戰一結束,他就極力表明自己的觀點,力主對蘇聯開誠布公,共享核彈技術。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大國核競賽,人類遭到核毀滅。
然而,科學家與政客間對人類社會的見解是完全不同的。科學家考慮的很遠,政客們卻往往只顧眼前的利益。
毫無疑問,核武器本身既是科學問題,又是倫理問題,還涉及到當時以及未來的國際政治格局——雖然德國、日本戰敗了,但共產主義蘇聯還在。
所以,奧本海默的想法是好的,但也是幼稚的,美國的政客們才不會幹出與蘇聯共享核武器這樣的「傻事」來的。
影片中有這樣一幕:
杜魯門在白宮接見奧本海默。奧本海默想抓住短暫的機會向總統闡釋自己的立場。他說,研發原子彈,讓自己感覺雙手沾滿了鮮血。杜魯門臉上立刻浮現出不悅神情,他掏出了上衣口袋的白手帕遞過去:那你就擦擦吧。
奧本海默離開時,杜魯門在他身後對陸軍部長說:「以後別讓這個愛哭鬼到這裡來!」
結果就是,美國政客們很快就對「喋喋不休呼籲核共享」的奧本海默卸磨殺驢,進行政治迫害——控訴他在曼哈頓計劃期間,對美國不忠,並被指控他是蘇聯間諜。成為20世紀美國最大的冤案之一。
直到奧本海默去世55年後的2022年,對,也就是去年,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才下令撤銷1954年吊銷奧本海默安全特許權的決定,為之平反。
所以,這部片子的重點,不是在試驗場也不是在研究所,而是在政壇的交錯中。
在政客們需要政績,需要「滿足人民的願望」,儘早消滅德國法西斯的時候,他們才傾盡全力給予科學家們支持,可一旦大殺器被科學家研發出來,科學家的利用價值也便沒了。
所有的勝利,屬於政客。當然,他們也會稍腳帶上「有功」的科學家,將他們塑造成英雄——但前提是,這個科學家必須是「聽話」的。
而當社會輿論轉向,或者科學家不能為政客所用後,政客們又會毫不猶豫地把科學家們推出去祭旗——毀滅世界的核武器,是那個誰誰誰製造出來的——鼓動民眾,對這些科學家們進行批判乃至審判,將造出大殺器的英雄踩在腳下。
因此,所有的一切,包括科學家,都只是政客手中的牌,也可以說是他們的武器,甚至尿壺——需要時就拿出來用一下,用完了又一腳踢到角落裡。
在《奧本海默》電影中,曼哈頓計劃最終取得了成功。美軍派出一支小分隊到試驗場運走組裝完成的兩顆原子彈——「胖子」和「小男孩」。
奧本海默像一位不放心孩子遠行的母親那樣,嘮嘮叨叨地交待技術細節,卻被一位軍官不客氣地打斷了——「別說了,博士,現在已經由軍方接管了!」
奧本海默顯然是一位悲劇性人物,但是,沒有他,也會有其它的科學家出來主導核彈研發——只要美國的政客需要,已經成熟的理論終究會升級為現實的核彈。
甚至,即便是美國採取了強大的封鎖措施,還是沒能阻止蘇聯很快就造出了原子彈。
美國有科學家,蘇聯也有。還有間諜。
奧本海默團隊里的另一個著名科學家克勞斯•福克斯,就是蘇聯間諜,向蘇聯提供了所有核彈的秘密。
可以說,克勞斯•福克斯就是另外一個奧本海默,他也是德國猶太人,也是一個熱愛人類和平的共產主義者,還是英國的原子彈之父。但他比奧本海默走的更遠,從一開始,在為英國和美國服務的同時,就已秘密為蘇聯服務。
1950年2月3日,福克斯的間諜身份就已被發現,英國情報部門將之拘捕。好在,隨著1952年,英國成為全世界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又由於福克斯在獄中表現良好,於1959年被提前釋放出獄。
福克斯出獄後,包括英國政府在內的西方世界,都希望他能繼續留下來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但都被他拒絕了,自此終身未再涉足核彈領域。
因此可以說,奧本海默不是一個人,而是一代代科學家們在「奧本海默時刻」的奮鬥、反思與掙扎。
千百年來,那些為人類帶來進步,帶來火種的科學家們,都能從奧本海默的身上找到影子。近一段時間,科學界對於人工智慧與「審判日」的大討論,也能從劇中看到歷史的重演。
科學家集中的谷歌就宣布:上帝的密碼防線正逐漸崩潰,人工智慧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
但決斷的權力,並不在科學家們的手裡。
事實就是,美國的政客們已經拿起了上一輪的劇本,一如當年的核彈,開始讓科學家們用AI訓練殺人利器了。
俄烏戰場上,什麼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星鏈技術,已經像當年的理論物理一樣被轉化為殺人的重器。
奧本海默再一次證明,科學家(知識分子)反戰是反不了的。哪怕是像愛因斯坦、奧本海默這樣的科技巨擘,最後還是免不了成為政客開發新式武器的工具。
「火種」本無正邪,善惡自在人心。相比毀天滅地的蘑菇雲,真正的威脅,還是那些手握著超級重器的政客。
如果人類,尤其是那些位於人類食物鏈頂端的政客們,不改變自私貪婪,人類的毀滅,將只是一個遲早的問題。
於無聲處聽驚雷。
歷史的循環,好讓人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