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手」的摩托

2022-08-22     英才雜誌

原標題:「燙手」的摩托

本文作者 | 張賀

在北京北四環的某個路口,交通燈「紅」變「綠」的剎那間,一排摩托車伴隨著轟隆聲眨眼間消失。這兩年隨著路上的摩托車越來越多,此類場景已經屢見不鮮了。

A股摩托車概念股的表現同樣亮眼,5月以來錢江摩托股價早已翻倍,同樣翻倍的還有愛瑪科技。不過相比之下,2019和2020年走出氣壯山河1170%漲幅的春風動力,卻只漲了2成多,今年甚至還下跌了近20%。

中大排量摩托逆市飄紅

摩托車概念股的狂飆,離不開「供需」二字。或許這對於「禁摩」的城市難以理解,但摩托車確實是很多人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工具。

按不同的動力形式,摩托車可以分為燃油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燃油摩托車又可以根據排量大小分為小排量(250ml以下)和中大排量摩托車(250ml以上)。一般情況下,小排量的摩托車更適用於中短距離通勤,中大排量的摩托車則更多用於休閒娛樂。中大排量價格比小排量要貴不少,多在幾萬到幾十萬元之間。

2021年我國摩托車總銷量達到2019.48萬輛,重回2000萬輛以上,是2014年以來的最好水平。其中,燃油摩托車1625.2萬輛,占比80%,電動摩托占比20%。

之所以是「重回」,是因為2008年前後,禁限摩政策及電動兩輪車的衝擊,使得摩托車銷量見頂回落,2009-2018年國內摩托車銷量逐年下滑,全球摩托車銷量也處於下降趨勢,直到2019年。

2019年6月1日起,我國實行摩托車全國通檢和6年免檢;7月1日起,摩托車排放標準從國三切換到國四,同時150ml排量以下的摩托車免徵購置稅。政策的放開給摩托車愛好者帶來不小便利,也為摩托車行業的景氣回升提供了條件。

與此同時,和其他行業一樣,我國摩托車行業也逐步進入消費升級階段,休閒娛樂功能為主的中大排量摩托車進入更多人的視野,這也是北四環路上所呈現的。

2021年,在全行業兩輪摩托車銷量同比增長13.76%的同時,250ml以上跨騎式兩輪摩托車銷量同比增長65.78%,而當年的產量僅同比增長59.21%,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特徵。

進入2022年,景氣延續。上半年150ml-250ml排量摩托車累計銷量64.8萬輛,同比持平。但排量在250ml以上的摩托車銷量卻同比大增53%,達到21.8萬輛。最新的7月數據顯示,國內250cc+中大排量摩托車銷售6.21萬輛,同比+85.8%,環比+11.5%,歷史首次突破6萬輛。

而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日本、歐洲、美國中大排量摩托車年人均消費量在7.4-11.2輛/萬人之間,我國僅有1.0輛/萬人。以我國的人口體量看,即使不以已開發國家數據為目標,我國中大排量摩托車的滲透率也有不小提升空間。

簡單說來,就是我國中大排量摩托車空間大、發展快。

但是供給方面,和豪車類似,消費級大排量摩托車主要品牌目前集中在歐美及日系品牌。從進口數據可一窺究竟。儘管我國每年摩托車進口量比較小,但中大排量卻是其中的主角,800ml以上摩托車占進口額的50%左右,250ml-400ml的摩托車進口數量最多,達到30%左右。而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就是日本。

不過,國產品牌也在加緊趕上替代進口,春風動力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業績高增後陷入平淡

春風動力成立於1989年,業務以消費型、玩樂類動力產品為核心,主打全地形車和中大排量摩托車,擁有大排量摩托車水冷發動機自主研發和生產的能力。截至2021年底,春風動力參與了13項國家標準的制定,獲得有效授權的專利733項,其中發明專利38項、實用新型專利535項、外觀實用專利160項。

在主業領域,春風動力是國內龍頭。其全地形車連續多年位居國產品牌出口額第一名,2021年占比72.62%。在歐洲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美國市占率也持續提升。摩托車產品則專注於250cc及以上中大排量車型,覆蓋街車、巡航、摩旅、復古等細分市場及公務車市場。

其中,250NK、250SR 連年創造同級別單車銷量冠軍;CF650G 摩托車成為中國恢復來訪國賓車隊摩托車護衛制度以來唯一用車。此外還有國產最大排量 ADV 車型 CF800MT、首款國產升級車型 CF1250 等。

2019-2021年,春風動力營業總收入和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年復合增速分別達到45.63%和50.7%。尤其是2020年,在營收同比增長39.58%的同時,歸母凈利潤大增101.54%。

2020年業績大漲離不開主打的全地形車的熱賣。當年國內全地形車廠商產銷量分別為28.39萬輛和27.29萬輛,同比增長54.63%和47.37%,其中絕大部分全地形車用於出口。要知道當年我國摩托車產銷量和內銷量均有所下滑。摩托車方面,新上市的國內首款仿賽車型250SR、復古車型700CL-X的熱銷,也給春風動力的業績帶來不小幫助。

當然,對於不深入了解摩托車的人來說,春風動力不如錢江、宗申等品牌更知名,主要原因在於春風動力的產品結構,以及業務收入仍以海外為主。今年股價表現一般也與此有一定關係。

產品結構上,2021年年報顯示,四輪車(主要是全地形車)營業收入占春風動力總收入的63.53%,較上一年提升12.76個百分點;兩輪車緊隨其後,占比29.93%。地域分布上,北美洲收入占比30.08%,國內和歐洲占比分別為29.74%和28.55%。,其中國內收入占比下降了12.29個百分點。

對於產品結構和收入分布的變化,考慮是晶片短缺所造成。為了應對晶片缺口,春風動力原則上優先安排大排量產品生產,而從產品整體看,全地形車排量更大,而且絕大部分用於出口。

疊加2021年海運費暴漲、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春風動力銷售毛利率僅為21.53%,較上年下降7.79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年下滑。從而導致去年在營收同比增長73.71%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僅增長12.78%。

積極的是,春風動力250cc以上跨騎式摩托車市場銷量占比在增加,從2019年的10.68%增至2021年的12.34%。這正是這兩年表現最亮眼的摩托車細分市場。

但是為什麼今年春風動力股價依然沒有起色呢?

除了摩托車收入占比和國內收入占比偏低以外,春風動力毛利率的跌勢還沒有止住,2022Q1降至19.57%。而且歐洲當前面臨衰退風險,通脹給北美地區同樣帶來不小壓力,近期部分海外汽車零部件廠商及晶片廠商業績已經大面積受挫,這給春風動力兩大市場的前景蒙上陰影。

在國內,儘管上半年春風動力250cc以上排量銷量同比增加98%,但5月和6月銷量分別增長86%和45%,其中6月增速小於全行業的61%。而錢江摩托5月和6月同類型產品銷量卻分別大增151%和116%。

實控人減持再澆冷水

錢江摩托的股價暴漲是因為中大排量摩托車的熱銷,愛瑪科技則是因為電動摩托車,愛瑪2021年44.32%的收入來自於電動摩托車。與電動汽車一樣,這也是摩托車的未來趨勢。

2018 年 5 月 15 日,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發布。次年4月1日,《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通用技術條件》正式實施,電動摩托車進入高速增長期。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1 年電動摩托車產銷317.14 萬輛和 315.40 萬輛。

可以說,相比於中大排量摩托車的小眾,電動摩托車的市場要廣得多。這也是打破天花板的關鍵。

2020 年 11 月和 12 月,春風動力分別發布首款警用電動摩托 300GT-E 和民用電動摩托新品牌 ZEEHO(極核)。在去年年報中,春風動力也明確表示要加快電動化賽道的拓展,未來將規劃包括踏板、電摩、都市出行等多個系列、不同車型類別產品,覆蓋可玩性和實用性。

然而,在6月銷量不抵行業之後,實控人和高管的減持動作再給投資者潑了盆冷水。

在8月8日的減持計劃公告中,減持主體重慶春風、林阿錫、賴金法、賴雪花均為控股股東春風控股集團一致行動人,高青、倪樹祥、陳志勇、周雄秀、陳柯亮均為高管。而據iFinD數據顯示,在2021年春風控股集團已經減持了206萬股。

以減持為關鍵詞搜索春風動力公告,可以發現標題中含有「減持」二字的公告多達32份,其中2021年以來23份。

來源:同花順iFinD

實控人和管理層如此減持動作,不知是為了嚇唬投資者,還是對未來發展信心不足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cbb8673807ce7a93129204c67a4b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