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故事會》校園版
藏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
YOUTH 2022
不出所料,2022年高考作文題一公布就引起熱議無數,其中全國甲卷的作文題更是難懵網友, #全國甲卷難# 的詞條隨之衝上熱搜,有網友表示:曹雪芹來了都得復讀啊!
但這道作文題真有這麼難嗎?
既然有緣看到這篇推文,不妨讓小編告訴你一個秘密吧:看到我們《故事會》校園版6月號的封面了嗎?封面上的標題是不是很眼熟呢—— 《故宮牌匾上居然有個錯別字》,這還得了,這得多粗心才能鑄成如此大錯!
哈哈,別緊張,其實,錯有錯的道理,這就和今年的全國甲卷作文題:「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個道理。古人題匾額都是有講究的,故宮裡這個看似有錯別字的匾額,和《紅樓夢》里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類似,都是蘊藉含蓄、思慮周全的。看似隨意的一個匾額題字,卻是內蘊無窮。
故宮的牌匾為什麼會有意寫錯?大觀園橋上的亭子為什麼叫「沁芳」而不叫「翼然」或「瀉玉」?相信同學們看完今年6月號雜誌就明白了。
如果有時光機,讓你早一點比其他同學看到這篇文章,又或者你能想到把這篇文章化為作文素材運用到作文中去,或直接移用,或借鑑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會不會讓閱卷老師驚嘆你涉獵豐富、論點新穎、別具一格呢?
作文入門有方法,妙筆生花不難成。如果再開一點腦洞,你可以發現,古代的亭子不僅有匾額,還有對聯。剛好今年 《故事會》校園版2月號刊登了一篇《王羲之寫對聯》,看過雜誌的考生,真的是運氣爆棚了啊!
小編在想,如果哪位有心的同學,寫作文時不僅能把《故事會》校園版中關於「故宮為什麼在牌匾上寫錯別字」的典故,以及有關對聯的歷史故事寫進去,閱卷老師肯定會覺得這個考生既能緊扣考題,又能舉一反三。你看,這樣一來,800字的作文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寫出來了呢?
看到這裡,想必有不少同學已經在暗自稱奇, 《故事會》校園版為何如此之神,總能抓住學習中的痛點、難點和重點?
其實,《故事會》校園版就是一本為學生量身打造的雜誌,隨著國家的教育體系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越來越多知識需要同學們在平時大量積累,《故事會》校園版不僅有「非遺故事」「十萬個冷知識」等實用欄目,更有「與作家一起散步」「不一樣的寫作課」等實操欄目,針對學生習作如何修改、如何提升,還有作家本尊答疑解惑,將「思」與「學」緊密結合,讓寫作成為享受,讓學生愛上作文。
同學們,快樂的暑假就要來啦,假日也是學習充電的好時機哦,如果你既想看到喜歡的文章,又想學到有用的知識,那麼《故事會》校園版就是你的不二之選, 會讀故事的孩子有智慧,讀《故事會》的孩子更聰明!
附:
2022年全國甲卷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後,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於水」,主張從「瀉出於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鑑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附:
故宮牌匾上居然有個錯別字
大家去故宮的時候,不知是否注意到一個「門」字。它出現在各個宮殿的牌匾上,但似乎與我們所認識的「門」字有所不同。
這個「門」字筆畫都不帶鉤,而是直直寫下。難道是古人寫了錯別字?
其實不然,這背後牽扯出皇家的一大禁忌。
根據記載,在漢朝就有「門」字末筆帶鉤的正確寫法,直到發生一次事故:南宋都城臨安玉牒殿某次遭受火災,火勢蔓延至殿門。當時火災找不到緣由,於是有大臣說,是殿門匾額上的「門」字帶鉤才招來惡火。宋高宗趙構覺得有道理,便下令宮殿匾額上的「門」字以後都不能加上鉤腳。往後歷代也沿用了這個做法。
到了明朝開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讓大臣詹希原題寫門匾,結果詹希原把「門」字寫到最後一筆時,不小心鉤了一筆。朱元璋大發雷霆,認為這是給他使絆子。這個帶鉤的「門」字讓詹希原掉了腦袋。此後明朝的各處宮殿、城門的「門」字跟先朝一樣不帶鉤腳。
據說到了清朝,又出現了一些帶有鉤腳的匾額。一日,乾隆發現正陽門的匾額的「門」字有鉤,不悅道:「朕是真龍天子。這個鉤子會不會颳走朕的龍鱗?」大臣一聽,立馬將「門」字改掉,而這些匾額也一直流傳至今。
原載《故事會》校園版2022年第6期
歡
/
迎
/
訂
/
閱
RECOMMEND
點擊「閱讀原文」,逛「故事會微店」享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