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山東,帶你揭秘中國博物館第一大省

2023-09-12     好客山東

原標題:來山東,帶你揭秘中國博物館第一大省

在剛剛過去的暑期,全國各大博物館紛紛爆滿,文博方向的旅行無疑成為了時下熱門的選擇。

俗話說「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陝西與山西這兩座文物大省,向來是中國歷史在物質層面的擔當與頭牌。但若要論及博物館,這一讓我們能夠窺見文物本源的櫥窗,在全國範圍內名列翹楚的卻是:

山 東

根據國家文物局官方統計,山東省共有博物館623座,比排名第二的浙江足足多了203座,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博物館第一大省

而且在全國頂級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序列之中,山東獨享18座,與北京並列為全國第一,足以證明山東省的博物館並非是「濫竽充數」單獨以數量取勝,在質量上也是不遑多讓。

全國各博物館數量Top20省份分布。

製圖/劉耘碩

山東,為啥有這麼多博物館?

這個問題的正確解釋,要從濟南的山東博物館說起。

1954年,山東博物館成立,成為了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建於新中國成立前)。這個專業名詞比較晦澀,通俗點說就是,如今全國範圍內絕大多數以本省歷史為敘事主線的省級博物館,都是仿照山東博物館的形式興建起來。

山東博物館 一組多達60件戰國銅餐具,

可以全部被收入一件銅壺之中。

圖1攝影/王嘯,圖2攝影/劉揚

山東博物館,可以說是新中國博物館建設的標杆與模板。難怪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來到山東博物館時詩興大發,如今的館名就出自他曾經題寫的詩句。

山東博物館部分「鎮館之寶」。

攝影/六熠 馬致遠 劉揚 遺產君,製圖/九陽

總數量達5580463件、僅次於北京與陝西排名全國第三的可移動文物數量,是山東成為全國文博第一大省的底氣內涵。在展示過往輝煌的傳統歷史博物館之外,山東各個門類的眾多博物館也堪稱是「遍地開花」。

山東省國家一級博物館分布。

製圖/劉耘碩

煙台招遠市,自從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就開始了金礦開採,至今超過了1000年,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金都」。如今,招遠的金礦已經挖到了隔壁萊州市2000米深的海底深處。在招遠的中國黃金博物館,不僅可以乘坐「礦車」來到曾經的金礦礦洞中,更能前往附近的「淘金小鎮」體驗淘金,淘到的金子甚至可以直接帶回家!

名為手拎黃金,實為挑戰人類生理極限。

動圖/搜狐視頻

如果要說到山東最為知名的「土特產」,除了煎餅與大蔥之外,青島啤酒一定榜上有名。灌裝的青島啤酒暢銷世界,但對於老青島人而言,只有從罐裝的桶里接出來、裝塑料袋拎回家的「散啤」才算得上有靈魂,可以說每個青島人都有過給爸爸打啤酒的童年回憶。

哈啤酒,吃嘎啦(冷知識:從來沒有山東人能正確讀出蛤蜊的讀音)」是青島最為亮眼的一張城市名片,而這種全民文化的養成,可以追溯到1903年,如今,坐落於青島啤酒老廠房之上的青島啤酒博物館,也已經被收錄進了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名錄。

青島啤酒博物館

圖1/圖蟲·創意 攝影/夢遊前生

「齊帶山海」的泱泱大省,藏著多少寶藏?

山東,位於我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自古以來就有著「齊帶山海,膏壤千里」的說法,足見這方土地的富庶繁盛。甚至早在6500萬年前、人類尚未開始第一次直立行走之時,山東就早已成為了恐龍的樂園。在如今的山東諸城,出土過一具體長達16.6米、世界上最大的巨型鴨嘴龍化石。

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圖/視覺中國,製圖/九陽

當人類文明的曙光照耀華夏大地,位於山東濟南的龍山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詞,以「龍山」命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在黃河中下游的河南、陝西、山西,甚至遼寧、河北等省份都屢見不鮮。

代表性的黑陶,是這些遺址所共有的特徵,但唯有山東境內才出土有一種極致的蛋殼陶。這種陶器最薄處的厚度不足0.5毫米,甚至比人的指甲蓋還要薄,堪稱是4000多年前首屈一指的「黑科技」。

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高柄杯。

攝影/夢物如顏,製圖/九陽

從地理上來看,山東也是一個比較「散裝」的省份,魯中山區將山東半島與其它部分隔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文化圈。哪怕是在如今,這兩邊也分屬冀魯官話與膠遼官話分區,彼此互相聽不懂。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諸侯,將周公封在山東西南的魯國,開國功臣姜子牙封在山東半島的齊國,成為山東被稱為「齊魯大地」的開端。

及至漢朝,世人重視厚葬的傳統為我們留下了一系列的「時間盲盒」。漢人將其奔放大膽的想像鐫刻於不朽不化的磚石之上,譬如山東嘉祥的武氏石祠,手裡拿著「叉子(學名叫耒耜)」的大禹,以及伏羲女媧等神仙形象歷經近2000年依然清晰可辨。還有位於濟南長清區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傳說是二十四孝中「為母埋兒」郭巨的墓地,據可靠記載始建於公元1世紀的東漢初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建築

漢朝畫風,突出一個抽象。

上圖攝影/動脈影 下圖攝影/李文博,製圖/東子

滾滾東逝的長江水淘盡了三國的英雄豪傑,西晉王朝短暫統一後的中國大地很快迎來了一段長達272年的大分裂期。因為空前混亂導致的戰亂頻發、民不聊生,這段時期時常被戲稱為「類人群猩璀璨之時」。但也正是在這段時期,不同民族與文化間的碰撞,以及在亂世中人們尋求精神寄託的願望,催生了佛教藝術的空前繁榮

國號取自山東的北齊王朝,是南北朝藝術的巔峰時期。北齊皇族自稱為「渤海高氏」,自山東青州發家,這裡也因而成為了繼首都鄴城(今河北邯鄲市境內)、軍事重鎮晉陽(今山西太原)之後的北齊第三大城市

綻放千年的「青州笑」。

上圖攝影/南山禪 下圖攝影/動脈影,製圖/九陽

北齊統治下的青州遠離戰亂、物阜民康,佛教藝術在這裡蓬勃發展。1996年發現的龍興寺佛造像,堪稱20世紀佛教藝術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眉眼彎彎、面含笑意,憑藉這批改寫東方藝術史的「青州笑」,青州市博物館成為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博物館。

唐三彩盤。

攝影/六熠,製圖/九陽

元朝以來,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首都北京所需要的糧食從富庶的江南地區經由大運河一路蜿蜒北上,這條「百萬漕工衣食所系」的運河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中央王朝的生命線。

在清朝行政區劃之中,山東是少數幾個不在總督管轄範圍內的省份,不過山東並非沒有總督,而是這個總督專門管運河。自明成化七年(1471年)起,明清兩代近200位河道總督駐紮濟寧,其中不乏潘季馴、林則徐等人名留青史,奔波於千里運河之上,維護著漕運安泰、海晏河清。

全漕運道圖。

來源/歷史地圖網,設計/東子

時間邁入近代,面向海洋的山東半島,取代了傳統的魯西南腹地,成為了山東新的經濟重心。青島、煙台與威海相繼開埠通商,成為中國北方的重要港口。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公元前485年的春秋之際,吳王夫差從江蘇千里奔襲,與齊國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大型海戰,「折戟沉沙」於黃海海底的吳王夫差劍就是對此最好的明證。而之後的越王勾踐則完成了夫差未竟的「遺志」,甚至乾脆把都城直接從紹興直接遷到了青島這片「飛地」。山東,可以被稱之為是我國擁抱海洋的開端。

甲午戰爭博物館

全國最有文化的省份,山東一定有發言權!

陝西與山西這兩座歷史文化大省,分別從地下文物與地上建築的緯度代表了我們所能看得見的華夏5000年歷史。至於山東的歷史,在物質的層面或許沒有陝西與山西這般燦爛,但卻更多地積澱於思想與文化層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日常的言行舉止。

尼山聖境巨型孔子雕塑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山東人,那麼孔夫子一定當仁不讓。不論你對孔子的態度是褒是貶,但絕對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孔夫子的思想主宰著中國2000餘年的封建社會,甚至即便是到了我們如今的現代社會依然不能例外——比如我們剛剛評價他時所用的「當仁不讓」這個詞,最初就是他自己說的。

在孔子去世百餘年後,齊桓公田午創辦稷下學宮,堪稱中國最早的智庫與高等學府。「齊王樂五帝之遐風,嘉三王之茂烈,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海岱之間的齊人「冠帶衣履天下」,以一份雍容儒雅的器度引得天下賢士斂袂嚮往。

孟子、荀子、鄒子……諸子百家間不同的學說與觀點在這裡碰撞交鋒,思維的火花擦亮了夜空中璀璨的群星,與同時代的釋迦牟尼、蘇格拉底等哲人一道,匯成一條浩瀚的銀河,構建了人類歷史上的軸心時代。

俯瞰曲阜孔廟全景。

攝影/李文博

孔子的遺澤使得孔家後人在古時甚至成為了全中國甚至比皇帝更為穩固的世家大族,即便是諸如蒙元、滿清這些入主中原的異族統治者,也無一例外地需要拉攏孔子後人,以作為維護文化錨點。

在孔子生前宅邸處建成的孔廟與孔府,歷朝歷代接受了無數帝王的悉心維護與豐厚賞賜,成為了一座「活著的博物館」。

孔廟舊藏明朝漢服,獨屬於中華民族的最炫時尚

攝影/動脈影

孔子曾言,登東山(嶧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古時的皇帝號稱「天子」,假借上天的權威行駛對於人間至高無上的統治權。會當凌巨鼎的群山之巔,無疑是凡人距離上天最近的所在。自從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以來,前往「五嶽獨尊」的泰山封禪,就成為了皇帝們向上天「彙報工作」的最佳選擇。可海拔不高的泰山,為什麼會成為五嶽之首?

因為這裡向來處於中原王朝統治的核心位置,加上泰山坡度平緩易於登臨。畢竟古代的皇帝是去封禪的,並不是去挑戰極限的。

泰山十八盤

褪去所謂「神性」的光輝,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些名山大川與我們最大的交集無外乎只剩下了幾十上百的門票與節假日的茫茫長隊,但泰山似又有些不同。古時的黃河流向不定,北至河北南至淮河,每次改道必定會造成數千里範圍內的滔天洪水。橫亘在山東中部的泰山,令黃河「避而遠之」,實實在在地庇佑住了一方百姓平安——它確實值得被視為萬民敬仰的精神圖騰。

巍巍泰山、湯湯黃河勾勒出了山東大漢昂藏挺拔的脊樑,但山東人又是內秀的。當行走於如今山東各大城市,尤其是濟南的大街小巷,總能聽到一個無關年齡與性別的統一稱呼:「澇嬸兒(老師兒)」

賽博孔子。攝影/盧文

尊師重教、尊老愛幼等發源自孔孟之鄉的傳統美德,早已超脫的地域的限制,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齊帶山海」的泱泱大省底蘊厚重,文脈根深,藏著太多你不知道的寶藏,要想了解齊魯大地的更多奧秘,還得親自來一趟山東。

來源:地道風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c284ee89fcaa990595066f71c6bfe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