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最怕的是,領導帶著幾個助手,浩浩蕩蕩,只是出個面

2023-04-30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原標題:武大教授:最怕的是,領導帶著幾個助手,浩浩蕩蕩,只是出個面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作者 | 呂德文

原標題《大興調查研究,給領導幹部提十條建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筆者從事調查研究工作多年,也剛剛從調查現場回來,結合自己對調查研究工作的體會,以及對基層的了解,給領導幹部提一點建議。

01

調研方法簡化

什麼問卷調查、大數據之類的,沒必要專門弄。網絡調查就更不能搞了,那是懶惰。有些數據不用專門調查,統計局和各業務部門都有。

調查主要用實地觀察和訪談法就行。這兩個方法,技術上沒什麼門檻,就看用不用心。要是用心,和基層幹部群眾交心交朋友,他們會跟領導說實話。並且,基層多的是聰明人,也可以幫忙分析問題。

實地觀察很重要,一定要到現場,辦公室座談會是不夠的。當然,有些現場是經過布置的,也別過問,布置了的現場也是現場,也很能說明問題。再挑幾個沒有布置過的現場去看看就行。

02

別把調查搞成了活動

調查的核心是態度,不是方法。真的,領導如果真想調查,很簡單的。現在交通都方便,找個熟人也不難。從黨委政府層面,調查要分配任務,選取專題,這個可以。但從某項具體調查的開展來說,不能搞成活動。調查是特別簡單的事情,下去就行了。

別讓基層搞接待,別給他們布置任務,他們挺煩的。「四不兩直」是挺好的,但搞突然襲擊也沒必要。到了現場,誰在誰彙報,遇到什麼就是什麼。主要是,要和基層明事理的人聊聊。一般而言,主要領導肯定了解情況,分管領導也懂。三兩個人談一談就好,人多了,搞座談的效果就差。別讓人準備,不需要稿子。聊到哪裡算哪裡。

調查的核心不是數據和資料,而是圍繞數據和資料的討論,得了解基層的真實看法。簡單說來,在調查研究中,領導只是調查員和研究員,平等交流,探討問題,把調查搞成問題解析會和學術討論會最好。

03

親自調查,親自寫調查報告

最怕的是,領導帶著幾個助手,浩浩蕩蕩的,領導只是出個面,事情都讓助手去弄。這個搞法挺無聊的。助手只是助手,不能代替領導的工作。領導的思想、想法和經驗,都比較豐富,自己弄,確實是對工作有幫助。

領導要是不懂製作圖表,可以讓助手幫忙,但領導總會寫字吧?還是自己寫吧。一篇報告,幾千字可以,幾萬字也行,關鍵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寫出來。

說到底,調查的過程也就是研究過程。現如今,高校里也流行一個不好的現象,調查都讓學生去干,學生把調查報告寫好了,然後老師自己來加工。這種不好的學風,還是別污染社會了。

04

調查是研究,不是工作檢查

基層最怕的是,領導一調查,把真實情況了解了,反過來說基層的不是。這沒必要。哪怕基層真有問題,領導也得有點職業道德,別嚇唬人。

況且,就筆者長期的調查經驗,基層有問題的情況不多,即便有,也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調查服務於問題的解決,而不是解決提問題的人。

我覺得,領導幹部還是要有幾個基層朋友,他們會提供不一樣的視角。領導有什麼疑惑,對情況不了解的時候,隨時能夠和人電話聯繫,探討基層實際,這是最好的。

05

調查研究不要依賴於專門機構

有些層級和有關部門,都有專門的調查研究機構。但這些調研室、研究室之類的,基本上都不搞調查研究,而是給領導寫稿子去了。這個部門的職能異化,特別值得總結。

我個人建議,領導幹部的這次調查研究,就先別依賴於這個部門了,他們任務已經夠重了。

如果要一勞永逸解決調查研究的問題,那就讓這些部門回歸原來的職能定位吧。讓這些機構專司調查研究工作,為決策提供諮詢,為領導充當參謀,而不是成為領導的秘書。

06

大興調查研究主要是反形式主義

我們黨是有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的,但歷史上的幾次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都是因為黨內出現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

過去一些年,基層到處充斥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中央幾次發文,似乎也沒徹底解決。乃至於,筆者覺得現在的基層治理存在十大怪現象。

其實吧,大家都不指望調查研究能解決具體問題,但如果通過大興調查研究,改改過去一些年的不良風氣,讓領導幹部更接地氣一些,也算大功告成了。

07

比照黨內經典文獻寫調查報告

毛主席的許多調查報告都是黨內的光輝文獻,指引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很多第一代領導同志都有好的調查報告,我們至今在學習。

從筆者的專業視角看,這些報告未必有多複雜,看上去也很「土」,沒有學院派的條條框框,但學術質量卻是頂尖的。說這些調查報告是社會學調查的經典範本,一點都不為過。

所以,領導幹部寫調查報告,主要的教材應該是黨內文獻,而不是別的。立意高遠、文風直白、田野靈感,鼓勵每個領導幹部有自己的風格,千萬別又搞出千篇一律的公文體。

08

調查成果轉化隨緣

儘管中央的通知里說調查要有問題導向,希望調查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筆者覺得,調查研究本身就是成果,讓領導幹部接地氣,讓黨內的學風文風更為實事求是,這就是最大的成果。

調查報告主要還是領導幹部自己看,和同僚之間多多交流,也就挺好的了。如果能夠以文會友,經得起基層幹部群眾的檢驗,讓基層誠心說一聲領導接地氣,那就挺好的了。

09

調查研究還是要回應基層的呼聲

基層的呼聲未必對,但很真實。呼應基層,並不是說一定要解決基層關心的問題。而是說,基層的所思所想,領導得掌握。

有些基層反映的問題,是政策不科學導致的,有些則是基層認識不夠,工作不紮實導致的。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新問題新情況,得要區別看待。

我個人覺得,領導幹部還是要跳脫自己的視野,多接觸一下煙火氣。很多社會問題,政府都未必關心,甚至也不是政府職責,但了解了解,有利於決策。

10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是實事求是,但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調查就是最客觀真實的。所以,百家齊放,百家爭鳴很重要。

我們現在的很多決策,都依賴於政府內部的信息報送系統,還有就是其它機構的信息渠道,公開的深度調查報告,都很稀缺了,這不是什麼好現象。領導幹部大興調查研究,那些有調查研究職責的研究機構、媒體等,更應該有紮實調查。

我們現在的信息領域,充斥著各種經驗創新的吹捧,也充斥著修辭堆砌,充斥著假大空,連中文領域的人工智慧軟體都學會了套話和廢話連篇的官樣文章,這個現象還是早點改變為好。

- END -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b95df1d7066f1fd89c091df2e61e8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