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既有瘀又有痰,怎麼把它們踢出去?中醫:可用穴位按摩法

2019-11-17     奇妙的本草

生活中總能遇到一些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是痰淤。咳嗽幾聲=我是痰淤體質、喉嚨有痰=痰淤體質、總感覺不舒服=痰淤體質……

停住!剎車!小草作為一個資深的中醫迷,真的看不過去了,痰淤真的有你們說得那麼簡單嗎?(擼起袖子干一架.jpg)

所謂的痰淤體質,還得從這裡開始說起……

中醫眼中的「痰淤」

痰淤,其實就是痰和淤。我們常說的痰,指的是咳嗽時咳出的一種粘粘的物質,但在中醫眼中,痰分為兩種——「有形的痰」和「無形的痰」。「有形的痰」就是咳嗽所咳出的痰液,這些痰平常存在於肺部,隨著呼吸道發生炎症或者是呼吸道出現疾病,痰液會增多,隨著咳嗽被排出體外。但「無形的痰」是看不見的,常存在於各個器官、組織甚至是血液中。但是當身體出現失調之後,就會出現痰濕,在中醫上,有「氣鬱生痰」或是「脾虛生痰」的說法,都體現著痰對於身體的影響。

淤在中醫上的解釋其實是淤血,中醫常說「淤積血之病也」,簡單來說,也就是正常的血液循環受到阻滯,導致血液運行不暢。身體健康的血液是紅色的,但出現淤血之後,血液的顏色則發黑,因為血液無法正常地流動,會給正常的血液循環造成影響,長久之下也就會引起各種疾病。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怎麼判斷痰淤體質,痰淤會有哪些具體的身體症狀?

痰淤的身體症狀有哪些

痰淤嚴重的話會引發很多一些疾病,比如說心腦血管疾病。按照中醫的說法,心腦血管疾病是由氣虛血瘀所造成,氣血陰陽虧虛,痰濁淤血內停造成血脈痹阻,最終形成疾病。

那麼,怎麼辨別痰淤體質呢?主要從三個方面:大便、舌頭以及肥胖。

痰淤體質的大便是黏膩的,並且會覺得拉不幹凈,味道也是比較臭。痰淤還會使舌頭變得厚膩,口氣會加重,常常會感覺口腔很苦,而且痰淤體質大部分人群都是比較肥胖的,這和正常的肥胖不同,痰淤體質的人,腹部非常肥大,但卻是鬆軟的,常會感覺身體十分沉重。

痰淤體質的人身體症狀除了這三點以外,還有其他的症狀,比如說經常長痘痘、出現眼袋和黑眼圈、唇部顏色偏暗、額頭部位油脂過多、舌頭有淤紫等。

那麼中醫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應對「痰淤」這個問題嗎?

化痰祛瘀,可用穴位按摩法

身體內一旦痰或淤形成,都會對體內氣血造成影響,引起疾病。中醫上常用穴位按摩化痰祛瘀,主要是以三個穴位為中心,即豐隆穴、中府穴和肺俞穴。

豐隆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從小腿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兩個點,連成一條線,取線的中點,再找到小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約兩指寬,與剛剛的中點平齊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按摩豐隆穴有化痰消脂的功效,對於化痰祛瘀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按摩豐隆穴時用大拇指對準穴位旋揉按壓即可,次數可根據自己選擇,每次按摩一百至兩百皆可。

中府穴的位置不難找,可將手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會出現兩個凹窩,前面一個即是中府穴。按摩中府穴可以起到通經活絡、疏散風熱、健脾補氣等功效,也有化痰祛瘀的功效,按摩中府穴時中間三指合攏,先順時針揉按1-3分鐘,再換逆時針揉按1-3分鐘。

最後是肺俞穴,位於肩胛骨內側,第三胸椎下旁開2橫指,用右手掌跟搭在左側肩井,中指指尖按揉左肺俞穴1-2分鐘,再換左手掌按揉右肺俞穴1-2分鐘。肺俞穴是肺臟排毒的中心,按摩此穴即可起到化痰祛瘀的功效。

今天的話題小草就說完了,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中招了沒,治療的方法也給你們寫了,你們自己去按摩按摩吧。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b7aeG4BMH2_cNUg0gh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