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人一生只吃生肉,卻從來不患壞血病,真實原因令人反胃

2023-11-17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愛斯基摩人一生只吃生肉,卻從來不患壞血病,真實原因令人反胃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隨著船舶製造業和航海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世界的探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進。對於航海家們來說,海洋是他們最喜歡但又最富有挑戰的地方,特別是有一種疾病名叫「壞血病」,簡直是所有航海時代的「噩夢」。縱觀整個歷史進程,有多少人都倒在了這三個字身上。

著名的航海家麥哲倫,為了證明「地球是圓形」的理論,帶領他的西班牙船隊從塞維亞港出發,這次出行一共5艘帆船和265名船員。沒想到在三年之後,回到西班牙的只剩下18名船員和一艘維多利亞號,其餘248名官員全部客死他鄉。

後來這些船員對航行做了回憶,除了參與鬥爭喪命之外的船員,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感染了一種怪病。從最初的嘔吐腹瀉、皮下組織出血,到接下來的臥床不起,直至最終喪命,很多人把其歸結為神的懲罰。在兩百年之後,一位名叫詹姆斯·林德的醫生才將這種疾病準確命名。

對於壞血病,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長期不吃水果蔬菜,導致維生素C攝入量不足引起的。可地球上偏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活在北極圈,常年沒有蔬菜、麵食,僅僅以生肉為食。幾千年以來,他們的生活方式都沒有發生過改變,那為什麼他們不受壞血病的困擾呢?

愛斯基摩人

看到這幾個字,想必諸位腦海中都有這樣一種看法:不食人間煙火。同樣都是人類,為什麼他們可以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許多科學家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提出了「基因早已突變」的說法。可最終的事實證明,愛斯基摩人的基因和常人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想要詳細了解挖掘這個人種,那就必須從歷史的角度去看,這個人種到底是怎樣形成?史學家們也給出了自己的方向——殷商文化。沒錯,它正是來源於中國。包括現在有很多和中國有關的傳言故事,得到了世人的廣泛認可。

愛斯基摩人從長相、到他們文物的藝術風格,與中國都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據說他們最早生活在長江的下游,因為一場水災徹底澆滅了他們的家園。可中原的地盤也早已被瓜分,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前往更遠的地方。他們一路北上,繞過白令海峽,最終到達北極圈。

維生素正是來自生肉

長期的跟蹤研究下,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細節:他們不僅喜歡吃生肉,還有一個特殊的癖好,就是吃動物的內臟。像什麼北極圈生活的海豹、鯨魚等等,這都是他們的最愛。這些動物自身其實帶有很大的維生素C,直接攝入這對自己是一種更大程度的元素補充。

其實這塊很多讀者會感到好奇,我們平時也吃動物的肝臟,為何還會有得壞血病的說法呢?這裡就牽扯到專業方面的知識了。學習生涯里我們都有過了解,維生素C是一種微量元素,結構上十分不穩定,只要溫度超過八十度,就會遭到破壞並分解。

我們在生活中雖然會出動物的內臟,但基本上都是熟食。用水煮,那也超過80度;用油炒,還超過80度。在這種條件下,能儲存並保留的維生素C應該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們人類攝入動物內臟的效果,和愛斯基摩人比起來,二者幾乎不在一個維度。

除了這些食材,還有什麼玄機?

除了這些最基本的食材之外,他們還有著自己特別的美食,一種名叫馬克塔克。據相關文獻記載,這種食材是愛斯基摩人將捕捉的鯨魚連皮帶皮下3-4cm的脂肪一同切下,並儲存進行發酵。在吃的時候,面前還會放一個鹽盒子,蘸著吃。

諸位,一個帶有腥味的片狀物,我真不知道怎麼下得去口。據說這種食物的維生素含量非常之高,一斤馬克塔克中就有大約200mg的維C儲量。不過這在當地也算得上是一種奢侈食品,只有那些家境比較優越的人才配享受。

還有一種名叫基維亞克,製作過程非常簡單,但發酵起來需要一至兩年。他們將海豹捕捉起來,不用進行任何處置,把帶毛的海雀直接塞入海豹的胃裡,放在北極的凍土中開始發酵就可以。等時間一到,這就是美味的食物。原諒我無法腦補,實在有一種想嘔吐的感覺……

品史君說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品史君對愛斯基摩人更是由衷地佩服。身為高等生物,他們把何為智慧詮釋得淋漓盡致。即便是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他們都從未屈服過。拼搏和抗爭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生活中面對逆境時,希望諸位也可以堅持下去,終能看到勝利。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aa370143bbb8cf5eaa49167e6c665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