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這個日本美女的一餐一飯,治好了無數人的「精神內耗」

2023-07-02     電影番茄

原標題:豆瓣9.0,這個日本美女的一餐一飯,治好了無數人的「精神內耗」

在這個炎炎夏日,番茄君想介紹這樣一部「避暑」佳片,片中的「自然美」女主僅用日本鄉間簡素的一餐一飯就長期霸榜的美食電影——《小森林》

這部電影一共有將近80萬人評價,超過90%的人打出了5星和4星,沒有過多的劇情,但卻治癒了無數觀眾的焦慮和精神內耗。

並且時隔9年時間,在豆瓣仍保持著9.0的高分。

網友說,這是「一部不費腦的治癒大片」。

還被不少人評為,「舌尖上的日本」。

《小森林》一共分為上下兩部:夏秋篇和冬春篇。

每個季節都是獨立製作,可分開觀看,並沒有很強的連貫性。哪怕再沒有時間,你都可以挑一個你最喜歡的季節觀看。

今天就來感受下女主的夏天和秋天,一種慢節奏的鄉野生活,治癒指數五顆星。

或許看完你就會明白,它憑什麼可以治癒這麼多人?

01:一日三餐,皆是生活。

女孩市子生活在日本東北一個叫小森的村莊。

她從小和母親在這裡相依為命,有一天,母親不告而別,把女兒隻身一人留在了這裡。

後來市子也在東京生活過一段時間,但無法適應城市快節奏的生活,選擇再次回到村莊,開始親力親為的獨居生活。

村莊沒有城市的物慾喧囂、燈紅酒綠,只有漫山遍野的綠色和裊裊升起的煙火氣。

這煙霧繚繞的水汽將村莊團團包圍了起來,讓它幾乎與世隔絕。

想要去村中心的便利店買點東西,騎車至少需要30分鐘。

遇到下雪天就得走路去,至少一個半小時起步。

去隔壁市的大型超市,一趟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

所以生活在這裡的人,幾乎都要自給自足,下田、插秧,種植瓜果蔬菜,以此來豐收來年的食物。

市子為自己精心製作的每一餐,其實都是深受母親的影響,母親曾說:「做菜能看出人心,用用心」。

這也是生活在小森的村民,他們的生活態度——用心做菜,用心感受人心。

1、烤麵包。

因為村莊常年被森林環繞,濕度很高,所以家裡總是很潮濕。

市子無法再忍受家裡的濕氣,所以打算生火,把濕氣逼出屋內。

但是房間越熱,心情就會越煩躁。

恰巧高溫是發酵麵包的必要因素,為了緩解煩躁抑鬱的情緒,市子就打算利用現成的條件——做麵包。

村莊不具備種植水稻的條件,因為濕度太強,無法保存麵粉,所以麵包粉是市子用很低的價格買來的普通麵粉。

相比於製作麵包用的高筋麵粉,普通麵粉發酵則需要更久的製作時間。

等到發酵到差不多時,再把爐子燃燒到200度左右。

並且,在放進烤箱之前,先在麵包上劃幾道口子,這樣會烤的更入味一點。

幾小時後就可以吃到新鮮出爐的烤麵包了。

用爐子烤出來的麵包雖然火候不如烤箱穩定,但味道卻更好吃一點,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鍋氣」吧,更有味兒。

脆脆酥酥的金黃色外皮,讓人看著十分有食慾。

哪怕烤完麵包遇上了雨天,市子也不忘摘點新鮮的桑葚,和麵包組一個黃金CP。

下雨的塵土味,剛出爐的烤麵包,再加剛摘的桑葚——這樣的生活儀式感,讓多少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望塵莫及。

2、酸酒釀。

夏季悶熱,在稻田裡除草的市子被牛氓擾的心煩意亂。

怎麼樣才可以緩解內心的躁動呢?市子心生一計,打算釀「酸酒釀」。

酸酒釀就類似於我們日常喝的米酒一樣,需要先製作醪糟。

把米曲放進大米粥里攪拌均勻,然後放置一晚上。

等到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嘗到淡淡的甜味了。

為了促進發酵的速度,還需要在裡面加點菌類,比如酸奶或者原漿酒,也可以放點日常用的酵母粉。

攪拌均勻後,再放個半天就差不多能喝了。

一鍋米酒中留著淡淡的發酵味,喝起來非常清爽。

最後,還需要用紗布過濾一下,把酒倒入瓶內,再放進冰箱冰鎮一下,一瓶清甜爽口的酸酒釀就大功告成了。

夏天從地里幹完活回來,市子習慣一進門先干兩杯。

偶爾也會有做多的時候,這時候市子就會把「好友」叫來一起舉杯共飲。

在小森這樣的藍天白雲之下,有知己,有親手釀的酸酒釀,誰不想喝幾杯呢?

人一生追求的,不就是美食、美酒、美景和佳人嗎?

3、胡頹子醬。

市子家附近有棵胡頹子樹,每當結果的時候,總是有很多胡頹子掉在地上。

果子未成熟時,口感偏澀;等到完全成熟時,還沒來得及採摘,就都掉地上了。

市子覺得太可惜了,就想換一種吃法,把它們都做成果醬。

或許味道也會好一點。

做起來並不簡單,耗時又費力。

最難的一步就是去籽。

首先需要把果子全部碾碎,然後一個個把籽挑出來。

接著把果泥倒入鍋內,再加上60%重量的白砂糖。

攪拌均勻後,就可以開火熬制了。

一邊熬還要一邊用漏勺把泡沫撇掉,再根據自己的口味酌情加糖。

如何判斷果醬熬成功了沒有?

首先要接一盆冷水,然後把果醬滴進去。

如果凝成了一小塊,就代表,果醬做成了。

最後直接裝瓶,吃麵包的時候塗抹上去就可以了。

第二天一早,市子就忍不住開了一瓶。

不過,這次似乎並沒有成功。

果醬很澀,也很酸。

但她依然吃出了滿臉的幸福感。

對著屋外的山景,嘴裡再酸,心裡也是甜的。

上一次做果醬是為了男友,而這一次,市子是為了自己。

相比於給男友做,做自己做吃的應該更有幸福感吧。畢竟,我們每個人都要先學會照顧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我們愛的人。

4、西紅柿罐頭

市子喜歡西紅柿。

因為她認為,西紅柿具有很頑強的生命力,把它的根莖或者吃剩的西紅柿扔在地里,第二年它就可以長出新的西紅柿苗。

哪怕放任不管,也可以長得和森林一樣茂密。

但遇上下雨天,西紅柿又會開啟「自殺」的生長模式。

葉子會變成茶色,萎縮,最後停止生長。

小森經常下雨,所以市子的西紅柿結不了多少收成。

但並不影響她對西紅柿的喜愛。

在炎熱的夏季里,市子喜歡吃天然冰鎮後的西紅柿,只要一口就可以滿血復活。

這一口,不知打動了多少宅男宅女!

西紅柿的做法有很多,日常可以做成罐頭,隨拿隨吃。

把熟透的西紅柿洗凈、劃十字,然後開水裡過一下。

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將整個西紅柿的皮脫落下來,毫不費力。

最後把褪皮的西紅柿裝罐,放進鍋里再煮一遍。

殺菌,保存,西紅柿罐頭就做好了。

天熱的時候,直接從冰箱裡拿出來,一口一個小番茄。

再悶熱的天氣,也要敗給冰鎮小西紅柿。

等到冬天的時候,也可以直接拌在意面里。

簡單又快捷的一頓飯就做成了。

5、通草果。

秋天是豐收的時節。

通草果也變的又肥又紫,把它從樹上摘下來,得費一番力氣。

小時候市子摘通草果,三兩下就可以爬到樹上摘下來。

長大之後,對於上樹摘通草果,反而有了敬畏之心。

不過依然抵擋不住吃貨的心,想吃總是有辦法的。

通草果有三種吃法。

第一種是「懶人」吃法

直接拿勺舀著吃,白色的果肉上有很多黑色的籽,就好像是白色火龍果一樣。

糯唧唧的果肉,恨不得一口全部吃掉。

市子和閨蜜習慣把籽吐在房子周圍,等到它再長出來的時候,就可以出門即食了。

通草果果肉有一種高雅的甜味。

不過,高雅的甜到底是什麼甜呢?大概是不同於穀物的甜吧。

第二種呢是印度吃法

把通草果皮切成塊狀,加入蔥蒜末、小茴香、小番茄和咖喱粉一起翻炒均勻。

這幾樣重口味的調料加一起,正好可以把通草果皮原本的苦味壓下去。

日常可以當成小菜來下飯吃。

第三種是油炸下鍋吃法

將通草果的果肉舀出來,把味噌腌制的肉沫放進去。

然後炸至金黃色撈出。

日本真是一切皆可天婦羅啊。

一次可以多炸幾個,這樣去地里幹活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吃。

黃澄澄的稻田裡,市子坐在地上,手裡吃著自己做的飯。

隔著螢幕也能夠感受到市子今年的收成不錯。

6、核桃便當。

「核桃便當」是市子秋收時最常帶的飯了。

但核桃是需要上山一個一個撿的。

不僅人在撿,就連動物都在撿;速度慢了,人就沒吃了。

市子看著路邊的小松鼠啃著核桃,撿核桃也不覺得累了。

核桃撿回來不能直接吃。

需要先埋在院子裡的某個角落。

等到外皮腐爛變黑,放入水中清洗一遍。

然後掛起來曬乾,這樣可以保存好多年。

想吃的時候,隨時拿出來吃。

不過吃之前需要先用平底鍋烤一下。

把核桃仁和殼子手動挑出來分開,再研磨成泥。

最後把它倒進淘乾淨的米里,加點酒和醬油,就可以開始煮飯了。

砂鍋煮出來的核桃米飯,十里飄香。

既保證了米的口感,又多了幾分核桃的香味。

在地里吃飯這一幕,著實又把人看餓了。

看似簡單的一餐,卻是經歷了一年才得以完成。

在這裡,大家都是過著這樣的生活。

7、糖煮板栗。

這是村民在閒暇時發明的一種吃法。

剝皮,加很多糖,然後煮,最後加點醬油提味。

因為簡單又好吃,所以很快就被大家紛紛效仿,很快就出現了紅酒栗子、白蘭地栗子......

坐在屋檐下,吃著鄰居好友送來的糖煮栗子,聊著家常,日子也太舒服了!

板栗和核桃一樣,都是需要自己上山撿的。

撿栗子的時候,你得小心熊出沒。

市子的膽子是真大啊!

只拿了鉗子就獨自上山了。

撿栗子是有技巧的。

用腳踩住栗子殼,用鉗子把栗子從殼子裡夾出來。

把栗子先煮一下,會更好剝一點。

然後泡在小蘇打水裡或者草木灰里過一夜。

第二天早上用小火煮半小時。

把煮出來的水倒掉,再換上乾淨的水煮半個小時。

以此多重複幾次,直到水變成酒紅色。

然後把栗子皮剝掉重新加水煮一遍才行。

這時就是重中之重了。

加入60%分量的糖和一點酒提鮮,最後連帶著糖漿一起倒入罐中密封。

等到冬天的時候,栗子就被浸泡的黏黏糊糊了。

口感就像是在吃糯米點心一樣,用牙籤輕輕一紮,就可以將整個栗子都紮起來。

除了吃栗子之外,還可以就著栗子湯泡茶。

哪怕是聞著味道,都知道冬天要到了。

02:與母親和解

《小森林——夏秋篇》一共製作了14道美食。

女主市子大部分的菜式,都來自於幼年母親做飯時的耳濡目染。

所以長大後的市子,一邊在感嘆上當受騙的同時,一邊也在用最簡單的方式想念著母親。

「肚底之蛙」是母親自創的成語。

小時候,市子肚子餓的咕咕叫時。

母親說,肚子叫了,是因為裡面有隻青蛙。

所以,成語就叫做「肚底之蛙」。

直到市子長大後,有一次和鄰居聊天,才知道,青蛙原來不生活在肚子裡。

還真是單純的可愛。

幼年的印象太深刻。

市子現在還是經常會把井底之蛙寫成肚底之蛙。

越長大,越清醒。

她被母親騙的事情不止一件。

從小她都以為,伍斯特醬油是她媽研發出來的。

直到有一天下學,她走進一家便利店,看到伍斯特醬油整齊的擺放在一排醬油之中。

才終於明白,原來她媽做的伍斯特醬油才是仿冒品。

不過她已經習慣了,每年都要自己動手做伍斯特醬油。

步驟不少,但樂在其中。

首先,需要一大堆的佐料慢慢熬制。

最後再用紗布過濾乾淨,裝入壺內,她們家的伍斯特醬油才算是做好了。

味道應該不比超市的差,不然她也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了。

母親教的這些生活技能,是她餓不死的財富之一。

市子認為母親騙她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所以她打算以後都自己動手,慢慢發現真相。

緊接著,她又在超市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吃的塗抹醬,並不是她們家獨有的麵包醬。

而是在全世界都有賣的巧克力榛子醬。

她甚至都有點欽佩母親的能力了。

什麼都會做,做什麼都像是自己研發出來的新東西。

巧克力榛子醬的製作方法很簡單。

採摘一些新鮮的榛果回來,然後把榛果烤一下,用破壁機打成泥狀。

接著倒入鍋內,同時加入可可粉、糖和油,然後開始攪拌。

攪拌到光混細膩的時候,巧克力榛果塗抹醬就大功告成了。

母親告訴她說,因為吃的時候要塗在食物上,所以叫「塗抹醬」。

市子的母親應該也是一個和市子一樣的人,在城市生活很久,又回到了小村莊,所以她什麼都知道,什麼也會做。

市子每次做飯時都學著母親的樣子,這也成為了她們獨具一格的跨時空交流方式。

慢慢地,無形之中,她和母親,也達成了和解。

她從不去抱怨母親的離開,也不過多打聽母親的下落。

因為她們本質上都是同一種人。

一個因厭倦了村莊的生活選擇離開,另一個因無法適應城市生活而選擇回來。

她們都在追求著自己嚮往的生活,不懼世俗的眼光。

03:都市人的精神貧瘠,被治癒了

市子也在城市中努力打拚過。

只是都市節奏太快,權衡利弊之下,她最終選擇孤身一人回到村莊。

回到最初的地方,選擇像媽媽在的時候那樣生活。

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雖然在物質上還無法達到的高度,至少在精神世界裡,市子是富足的。

這裡的青山綠水,煙火人情,遠比城市中燈紅酒綠的生活更加可貴。

反觀現在的年輕人,他們連靜下來吃一頓飯的時候都沒有。

他們大多被工作生活PUA,日常三餐都是外賣,就連和朋友吃頓飯,視線都離不開手機,根本無法安靜下來思考人生。

市子的好友裕太正是想明白了這點,所以才毅然決然的回村莊生活。

市子和裕太不一樣。

她並沒有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過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她是逃回來的,這裡也是她的過渡期而已。

她無法適應城市節奏,但不甘心一輩子呆在這裡。

所以,當所有的村民都在大棚里種植西紅柿的時候,她寧願把西紅柿種在室外,哪怕會損耗很多。因為她覺得一旦搭了大棚,她似乎要永遠留在這裡了。

當下的市子雖然沒有辦法作出最後的決定。

但她會盡情享受這份不算穩定的鄉野生活,而自己也不知道哪一天,就會突然離開。

這部電影雖然沒什麼劇情,但就是被人追了一遍又一遍——它沒有講職場,也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只有盡收眼底的綠意和認真對待一日三餐的美女,不自覺的就會讓人把眼光停下來。

現在的我們有著太多的瑣事讓人心煩意亂,工作、生活、物質等等各方面壓力,隨便一個不如意,都可能讓人暴跳如雷。

所以有這樣一部小清新的電影出現時,有人說:「我羨慕的不是她的生活,而是她在生活。」

是的,好好生活的人,是會發光的。

認真對待每一天,好好吃飯,哪怕自己一個人,都要把生活過的精彩一點;當一個人內心富足的時候,自然也會明白,自己到底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如果你目前也處於迷茫之中,不知道前路該怎麼走,不妨也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放下手機和所有的不開心,安安靜靜地呆幾天。

或許你就會想明白了,生活的源頭其實真的很簡單。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李Dais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a8e7a65d8038e08b174474c10a1f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