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就是癌晚期?6大高發癌篩查方法,太全面了,趕緊收藏!

2019-12-12     珠海市場監管

如果提一個問題:說出一種你最害怕的疾病。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癌症。幾乎所有人都有過「認識的人因癌症去世」的經歷。在癌症面前,人是如此地渺小、被動!

《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960萬癌症死亡病例。

數據顯示:全球每新增的100個癌症患者中,就有21個中國人。也就是說,我國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確診癌症,每分鐘就有將近5人死於癌症。

6大癌症早篩方法,提早預防

讓很多人費解的是:年年體檢,為啥一查出癌就是晚期?

事實上,「抽個血」、「拍個胸片」這樣的常規體檢,關注的多為基礎病、慢性病,和癌症篩查有著很大區別。

目前,對國人威脅最大的癌症分別是:肺癌、胃癌、直腸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等。

1. 肺 癌

最常見的癌

《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顯示,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預防肺癌的首要一步就是戒煙、避免暴露在污染環境,其次是早期篩查。

預警信號:痰中帶血

肺癌早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無其他不適的咳血絲痰。如果說長時間地咳嗽,且沒有感冒、發燒等常見呼吸道感染症狀,並間斷有咳血絲痰,這個時候你要高度警惕,必須到醫院去檢查了。

早期篩查方法:CT檢查

推薦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有人疑惑,體檢中拍了X光片,應該可以篩查出肺癌。其實,當X光片都能診斷出是肺癌時,很多已經是中晚期了。

2. 肝 癌

最隱匿的癌

我國是「肝癌大國」,B肝、C肝病毒長期攜帶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長期酗酒抽煙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容易被盯上。

預警信號:乏力腹脹、膚色發黃

乏力腹脹、膚色發黃、出現蜘蛛痣、肝掌,應儘快去醫院。

蜘蛛痣,是皮膚上的小動脈及其周圍分支,呈輻射狀擴張、充血的一種表現,多出現在人的面部、頸部、胸部和後背。

肝掌,即小、大魚際的皮膚發紅,按壓後變成蒼白色。

早期篩查方法:B超+抽血

只做B超容易漏診,B超結合甲胎蛋白檢測才能有效篩查癌症。

高危人群,年齡40歲以上者建議每半年篩查一次。如果發現異常,可進一步考慮CT或磁共振檢查。

3. 乳腺癌

最傷女性的癌

乳腺癌已成為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頭號惡性腫瘤,未婚或高齡(35歲及以上)初產、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小於12歲或行經超過42年等,為高危人群。

預警信號:乳房、乳腺有腫塊

乳房左右不對稱、乳房腫塊、乳頭有分泌物、皮膚像橘子皮。若有以上表現,且年齡為40歲以上的女性,應考慮有乳腺癌的可能。

早期篩查方法:乳腺B超

初步篩查發現問題建議再做鉬靶,更加精準判斷乳腺是否健康。

4. 結直腸癌

「惡性程度」較高的癌

結直腸癌已在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四位。肥胖、糖尿病、習慣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腸息肉史者,容易被結直腸癌盯上。

預警信號:長期便秘、腹瀉,便血

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以下4個情況,請及時就醫

稀便、黏液便、膿血便,或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

長期下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痛。

排便次數改變:從一天一次到一天三四次。

排便性狀改變:出現血便,排便疼痛。

早期篩查方法:腸鏡

高危人群建議每2~3年做一次腸鏡檢測。

5. 胃 癌

早發現治癒率高的癌

「十人九胃病」,相比歐美人,中國人更受胃癌「青睞」。幽門螺桿菌攜帶者、過量抽煙飲酒,以及長期吃高鹽、燻烤煎炸、腌制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是胃癌高發人群。

預警信號:胃痛、食慾減退、口臭

食欲不振、胃部不適或疼痛,經常噁心、嘔吐,排出黑亮的柏油便,儘快去消化科進一步檢查。

早期篩查方法:胃鏡

40歲以上高危人群應每2~3年做一次胃鏡篩查。

6. 食管癌

「吃」出來的癌

除了環境和遺傳因素,吃太咸、愛「趁熱吃」、愛喝酒、主食硬等飲食習慣也是導致食管癌的常見原因。

食管癌容易盯上40歲以上,且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或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狀。

預警信號:特異性吞咽困難

吞咽食物時有疼痛感、胸骨後悶脹不適、食管內有異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早期篩查方法:內鏡檢查

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內鏡檢查,並進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電子染色內鏡等精查,如果內鏡下沒有發現可疑病灶,應定期隨訪。反之,應及時就診。

遠離癌症,20-60歲這樣保健

恐癌之心不可有,防癌之心不可無。總有人感嘆癌症「防不勝防」,其實研究認為,約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越早開始重視健康,健康也就離你越近。20歲到60歲,是人的一生中生命最旺盛的階段,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沒啥「感覺」就忽略健康。

20歲

1. 20歲開始每年體檢一次,以指導自己採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保持合理體重,不吸煙、不酗酒、不熬夜、不迷戀垃圾食品。

3. 開始補鈣,人體90%的骨質都是在20多歲時獲得的

4. 充分了解生理健康知識,重視自己的私生活,定期檢查私處的健康狀況。

30歲

1. 為防止發胖,每天堅持運動20-30分鐘。

2. 注意監測血壓,調整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

3. 注意睡眠,只有順應自己的生物鐘和生理變化,青春才會延長。

4. 女性要關注經期狀態,一旦出現月經異常、嚴重痛經等問題,應及早就醫。

40歲

1. 篩查糖尿病。

2. 女性做乳房X光檢查。

3. 嚴格控制體重,少食多餐,飲食多樣化,將運動時間延長至1小時,增加負重鍛鍊和力量訓練。

50歲

1. 注意呵護心臟健康。

2. 定期篩查結腸癌。

3. 女性要留意更年期症狀。

4. 注射流感疫苗,防止流感併發症引起的風險。

60歲

1. 日常補鈣依然不能忽視,最晚65歲時要開始檢查骨密度,尤其是女性

2. 補充維生素B12,防止記憶減退。

3. 注射預防肺炎和帶狀皰疹的疫苗。

基因是爸媽遺傳的,

但生活方式是自己能夠掌控的。

與其花錢買藥治療,

不如督促家人一起,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掌握癌症的預警信號及早篩方法,

將癌症「扼殺」在萌芽里!


來源:科普中國

編輯:珠海市場監管團隊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我們將24小時內進行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XjX-W4BMH2_cNUg5A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