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E室內設計網
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戰略合作媒體
時光如水,雕琢人生。
七十八年彈指一揮。
我們的房子,
見證了祖孫三代人的成長,
卻也在歲月長河長里,
垂垂老矣。
我盼望有一支神筆,
飽蘸智慧
為老房書寫新的青春。
——委託人的訴求
第六季第10期 「時光雕琢的家」
本期夢想改造家聚焦上海富民路裕華新村一幢「三世同堂」的歷保老建築。這座老房子始建於1941年,是聯排老洋房的邊套,共有三層,並帶一間小院,屬於一類歷史保護建築。建成至今,它的外貌幾乎沒有改變過。
房委託人房屋外觀
這個老房子的常住人口是委託人楊天佑和年過古稀的外公與外婆,以及時常回家小住的父母。三世同堂,天倫之樂,不過如此。
三世同堂
然而,這幢三層老洋房,跨越兩個世紀,歷經78年滄桑,卻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同時,房子的空間布局以及家具陳設仍停留在上世紀,現在使用起來有諸多不合理之處;而屋主人的囤物行為和收納習慣,導致儲物空間充足的情況下,家裡仍然顯得異常雜亂。
房屋現狀
房屋現狀
對兩位老人來說,這幢房子正是他們攜手走過半個世紀的見證。雖然房子已經垂垂老矣,有諸多不便,但它收納著一家人幾十年的歡聲笑語和幸福時光。他們滿足於當下幸福的晚年生活,因此也更加期盼,這幢與他們風雨同行70餘的老房,能夠祛除老態、重煥新生。
攜手的幸福
本期《夢想改造家》,二度迎來著名設計師孫建亞,匠心改造歷保建築,在「結構不可動」前提下,化腐朽為神奇,為老房重塑青春!同時,設計師孫亞建也在這次改造中,於兼顧歷史保護和帶來更舒適的人居模式之間,做了一次很好的探索和示範。
設計師 孫建亞
在第四季「廢墟上的家」中,設計師孫建亞以突破性的設計,令一座近150年的「廢墟」老宅煥然一新,幫助花甲老人重圓「尋鄉拾憶」夢 。本期節目中,他再次以匠心十足的修繕和設計,為這幢跨世紀老洋房帶來了全新的風貌,成就祖孫三代同堂的溫馨氣息。
現狀分析
委託人的房子,一樓除了客廳、廚房之外,還有一個外公用來堆積雜物的1號儲藏間,一樓半的位置也有一個外婆堆放購置物品的2號儲藏室。
房屋原始平面圖
兩個儲藏室本應完全能夠滿足一家五口的使用,但因房屋不合理的儲物布局以及兩位老人的囤物習慣,長久下來,導致家裡異常雜亂。而可愛的外公和外婆都認為,這是對方的習慣所造成的。
儲物問題
互相「推卸」責任的外公外婆
另一方面,房屋的居住問題也同樣令人堪憂。
房屋建成年限長,經久失修,已經岌岌可危;木結構的特性,導致橫向的樓板和豎向的隔牆隔音效果都很差;客廳陰暗潮濕,不適宜身體機能較弱的老人居住;松垮、狹窄的樓梯,老人使用起來也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房子的空間布局以及家具陳設仍停留在上世紀,使用起來有諸多不便。
房屋現狀
同時,房子是歷史保護建築,建築的結構、外立面造型、窗戶、樓梯以及衛生間位置等都不能有改動。
房屋現狀
設計構想
設計師在上門了解委託人一家的生活現狀,並細緻分析房屋隱藏問題後,總結出了以下五個改造施工重點:
1、安全
2、品質感
3、工藝
4、舊物翻新
5、舒適度
這幢老建築本身已是78高齡,在不動結構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安全加固?在維持歷史建築的原始風貌、保護好老物件的同時,又如何讓委託人一家生活得更為現代化和舒適呢?
設計師的設想
前期準備:斷舍離
在開始設計之前,設計師孫建亞帶來了收納師,幫助指導改善委託人一家的儲納習慣。同時,收納師請外公外婆把自己認為不需要的物品貼上標籤,在徵得同意後為他們斷舍離,把多年不用的物品部分贈與他人,另一部分已不能使用的則直接放棄。
堆滿客廳的雜物
斷舍離現場
70年來,外公外婆積累了許多充滿故事與情感的老物件。改造開始之前,主持人施琰與專業人員共赴委託人家中,將屋內的老物件打包,並逐一記錄匯總,以配合之後的房屋改造。
老物件打包
被小心打包的,不僅僅是當下珍貴的老物件,還是過往那些帶著愛和溫度的記憶。
改造進行1:結構加固
將老物件打包保存之後,施工隊就開始了現場的拆除工作。
然而,當老房子全部拆除完畢之後,露出的結構卻令人膽顫心驚:老舊的木構架承重設計極其不合理,橫樑的支撐作用形同虛設,而承重柱也因人為原因損毀嚴重,整個房子的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岌岌可危的房屋結構
安全
由於老房子結構堪憂,設計師與結構工程師連夜開會討論加固方案。
連夜探討方案
經過多方考量,設計師決定用鋼混桶狀結構來拯救岌岌可危的老房子。牆體四周用12cm厚度的鋼筋混凝土進行支撐,用鋼柱替換原來的圈樑進行加固;在與鄰居的共牆區域留出適當的縫隙,通過降低剛度來規避對隔壁的影響。
使用這種方式雖然損失了一些面積,但可以令房子結構更為堅固、室內空間更為完整,最大限度上保證了兩位古稀老人行動上的便捷性。
結構改造
對於既不保溫隔熱又霉變開裂、幾乎沒有支撐力的屋樑結構,設計師使用鋼結構進行了重新更換。重新加固的屋頂依然維持原有高度、原有外形。在整個屋頂完成後,施工隊也一同進行了防水作業。
整個老房結構加固工程就持續了整整九十個晝夜,無論是拆除還是加固,設計師與結構工程師都格外細緻,施工作業更是精益求精、小心翼翼。希望這座跨世紀的老建築能繼續經歷歲月的洗禮,傳承下去,迎接下個世紀的曙光。
改造進行2:室內改造
解決安全問題後,室內改造工程緊接著開始。本次改造,主要圍繞房屋品質感、施工工藝、舊物翻新以及居住舒適度這四個層面展開。
房屋品質感
重新調整空間布局
本次改造的首個重點就是品質感,而提高品質感的第一步就是重新調整空間布局。
在衛生間與樓梯位置不能變動的情況下,設計師把一樓玄關、廚房和客廳打通,並將地面做平,採光也因此得以增加;廚房被移至一號儲藏間,增加了洗衣房;將一樓半的2號儲藏間與長輩房打通做成套房,而二樓、三樓房型依然保持不變。
一層改造後平面圖
二層改造前後平面圖對比
三層改造前後平面圖對比
原本二樓的起居室在新的設計中設置為女兒女婿房。根據業主的要求,整個三樓成為了外孫天佑的私密空間。
重塑收納系統
提升品質感的第二步,則是重塑收納系統。設計師將收納師的建議融入到了設計方案里:
1. 分類。設計師為常住的祖孫兩代各自新增了一個衣帽間;
收納體系
2. 立體收納。在每個空間內設計了大量頂天立地的櫃體,大大增加立面的儲納面積;
收納體系
3. 二八原則。保留儲藏室,增加隱藏式收納,以合理配比處理收納尺度。
收納體系
設計師希望,改造後的收納空間能夠達到30平方米以上,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能夠滿足委託人一家人的使用。
收納面積
基礎工程
設計布局塵埃落定以後,品質感提升的第三步——基礎工程也隨之開始。
首先是防水。衛生間的防水,施工隊運用了新工藝。在陰角位置引進特殊防水加固材料,下水管與牆面、地面的連接等處使用特殊防水密封材料;基礎堅固以後,刷上柔性防水漆,一勞永逸。
防水工程
其次,是整體隔音。原本老建築的隔牆都是空心木牆,隔音非常差。在新設計中,將空心木牆換成實心磚牆。這樣的方案設計師依然不放心,又另外在所有隔牆中都增加了隔音棉。
降噪工程
在下水管的選擇上,施工隊也非常細心,特地使用了消音螺旋管,保證水流暢通的同時,能夠有效減少噪音。
下水管道工程
外公外婆呆在家裡的時間最長,而老人對溫度也較為苛刻,因此,設計師在重塑建築能源和室內環境體系時,首先引入了地暖系統。同時,在熱水器和空調的選擇與安裝上也非常用心。
重塑建築能源和室內環境體系
細節
品質感還體現在細節上。
依據老人對光照度的要求,設計師特別選擇了柔和而明亮的磁吸燈,同時利用磁吸燈軌道巧妙隱藏了新風系統的出風口。為了讓房子有更好的採光與隔熱保暖,設計師更換了全屋的門窗系統,仿老建築的窗戶風貌,不僅氣密性、隔音性非常好,還自帶防墜落裝置。
細節設計
在客廳通往院子的內門上,也使用了相同的玻璃門窗系統,即增加採光,又能將室外風景很好地引入室內。
玻璃門窗系統
施工工藝
施工工藝是本次改造的關鍵所在。
整個建築使用了大量定製型材來提升整個空間的線條感,這些型材除了外型美觀,還有防止塗料開裂的作用;同時,設計師對於不同型材之間的伸縮縫工藝的要求也非常嚴苛,務必規避後續的使用中的變形問題;老房子的整體塗刷工藝上,也做到了因地制宜、細緻周到。
定製型材
塗刷工藝
為了讓老房子保留原來的韻味,設計師使用了大量耐受力好,不易變形的實木木飾面,並親赴木飾麵廠家進行實地考察,以確保木飾面打樣符合他對工藝的要求。在木飾面正式進場安裝過程中,設計師同樣不放過任何安裝工藝細節。
設計師親赴木飾面工廠
尺度上的毫釐必爭、細節上的苛刻要求,都體現了設計師孫建亞在工藝上的堅持。
舊物翻新
舊物翻新是本次改造的重要特點。
原來的老扶手經過重新打磨,再次被安裝上去;拆除時保留下來的老地板,設計師將其送到地板工廠進行重新加工,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在新家中進行再利用;設計師還親自參與了地拼接方式的挑選和排列,力求精益求精。
地板翻新
原來的樓梯木地板已經腐朽無法使用,新的樓梯踏步板則是使用老房子拆下來的木樑重新加工製成。新的樓梯踏步寬度延伸至28cm,大大增加了老人上下樓梯時的安全性與舒適度。
樓梯改造前後對比
居住舒適度
在居住舒適度上,設計師也有著極高的要求。
首先是收納系統,現場櫃體安裝完畢之後,設計師進行再三確認,確保整體的使用舒適度。
安裝確認
原本老房子只有一個淋浴房,在新的改造中,三個衛生間都具備了淋浴功能;考慮到老人行動的便捷性,設計師特別消除了花園與室內近35厘米的高差;將被閒置的小院子精心打理一番,並增加一些植物景觀來提升整個房子的居住舒適感。
庭園設計
設計師臻選了一款特殊的入戶門。外立面是實木材質,不會破壞建築的整體風格,室內的門扇則是與室內現代風格吻合的鋁板材質。整體厚度135mm,具有很好的隔冷隔熱功能。
入戶門選取
設計師特別為新房定製了智能燈光系統,每次老人外出回家時,智能燈光會自動亮起,歡迎主人回來。而當他們晚上起夜時,房間裡、走廊上燈光會自動感知,並隨之亮起。為二老點亮通往衛生間的路線。
智能燈光系統
改造尾聲,設計師徵得了業主的同意後,將他們的生活用品搬回並重新整理,為委託人完成最終的收納。設計師與收納師還一起為錢家人,細心的為委託人一家定製了收納二維碼,通過手機就可以清楚知道儲藏的內容。
定製收納二維碼
改造後「煥發新生」的家
客廳
客廳儲物
餐廳
改造後的一樓,玄關、廚房和客廳被打通,顯得明亮而典雅,半個世紀前的沙發,換上了時尚的外衣,與青磚老牆相互呼應,為簡潔雅致的現代化空間注入了歲月的韻味。
西廚
中廚
洗衣房
餐廳的旁邊,設計師設計了基本用來烘焙的西式廚房,原來的一層雜物間,被改成了中式廚房和洗衣房。整牆的櫥櫃設計,為二位老人提供了大面積的收納空間。
樓梯
樓梯儲物
外公外婆臥室
外公外婆臥室智能窗簾
外公外婆臥室衣帽間
留有媽媽味道的舊沙發,遍布兒時印跡的老地板,以及長滿歲月痕跡的老掛燈。設計師為二老打造的臥室,不但美觀、舒適,同時也充滿了回憶。而新增的衣帽間,也給兩位老人預留了足夠的衣服收納空間。
女兒女婿房兼起居室
考慮到房間的使用頻率,女兒和女婿的房間,和二老的起居室,可以隨意切換,自由使用。
儲藏室
原本兩樓半的洗衣房被改成了儲藏室,分門別類的儲藏方式,也讓委託人一家不必再為原本凌亂不堪的收納空間而感到苦惱。
外孫臥室
對同一屋檐下的祖孫兩代,設計師所做的設計風格是和而不同。老人房優雅精緻,韻味悠長,而外孫居住的三樓空間在保持同一色系的同時,又充滿了活力現代,帶有一些未來感。
庭院
從初夏到深秋,改造耗時整整七個月,這座原本已經岌岌可危的老洋房,在設計師孫建亞的一筆一畫之下,已然完成蛻變。而它也將繼續見證這座城市,這條街道,這戶人家接下來的每一個春夏秋冬。
設計師與委託人互贈禮物
希望這份充滿了記憶的禮物能夠一直傳承下去,就像這座始建於1941年老房子,歷經歲月洗禮,依舊青春煥發。
【本期改造費用】
結構加固:70萬
硬裝:85萬
軟裝:20萬
共計:175萬
//設計師孫建亞的設計獨白
設計,要把自己帶入委託人的生活。
當你為設計注入青春,它會報之以活力;
當你為設計注入時光,它會報之以記憶;
當你為設計注入團聚,它會報之以溫暖;
當你為設計注入夢想,它就會變得閃閃發光,幸福明亮。
建E網對話孫建亞//
Q:本次改造中,您認為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這是1941年上海第一批的國人自建設計的聯排老洋房,現在也是歷史保護建築。78年了,難得的保留了最初的型態,但也因此而危機四伏。因為是磚木結構的房子,所以很多的木構造隱藏在吊頂或牆體內,因潮濕腐朽或蟲蛀無法觀察到結構是否安全,並且因為木結構所以垂直及橫向的隔音都非常差。40年代單層滲水的鐵窗,暴露在外年久失修的電線,四處漏水,導致這棟房子岌岌可危,所以這次改造我們希望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讓老洋房能從獲新生,再能延續上百年的壽命。
Q:本次改造的房屋是歷史保護建築,對您來說是否有一定局限性?
A:因為這是歷史保護建築,所以外立面門窗、樓梯、洗手間都不允許改動。因為80年前人們的生活方法跟現在有些不同,而這些無法改動的部分造成我們室內布局很大的困擾。在牆體和吊頂裝飾面拆除後,我們發現木結構樓板有很多潛在的問題,並且樓板荷載遠遠不夠。牆面磚與磚之間的粘結劑並不是水泥,而是粘土與稻梗,所以我們決定要從內部做結構的加強與更新,在不破壞更改原建築情況下重新托換結構與樓板。這是一大挑戰。
Q:您在設計之初,就請收納師上門引導兩位老人改善儲納習慣。那麼在您看來,「設計」與「生活」存在怎樣的關係呢?
A:一個空間是為了服務人的使用需求,而家是承載了這個家庭所有的生活起居,所以我們的設計是圍繞著這個家去滿足所有的生活需求,解決所有的問題而做的設計。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利用設計師的智慧和專業去增添美感和生活的情趣。
Q:您如何界定設計的「新」與「舊」?
A:其實這更多的是談論到風格的問題。很多時候一個時尚流行的設計會有某些那個年代的符號,而國內的設計推陳出新的速度很快,很可能在同一時間出現大量的相同設計手法的作品,會讓人審美疲勞。所以我們要儘量做到在裝修完五年十年之後還是一樣耐看並且不會老舊。
Q:再登夢改,您有哪些新的感想與體會?
A:隨著夢改進入第六季,這個節目一如既往的繼續保持著關心弱勢群體、解決老百姓裝修居住的問題的同時,開始關心社會問題。提升裝修的品質,能夠引起更多的老百姓的共鳴,感受空間給人的幸福感。
關於設計師孫建亞
孫建亞
上海亞邑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創辦人、設計總監
上海飛邑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創辦人、設計總監
建E室內設計網
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戰略合作媒體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XTu924BMH2_cNUgd0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