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萬眾 | 智芯研報
5G 是未來半導體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1)濾波器(Filter)(2)功率放大器(PA),(3)通信基帶晶片(Baseband)等是主要受益器件。海外企業建議關注 Skyworks、Qorvo、Murata、Broadcom及代工廠商 TowerJazz、穩懋。國內公司建議關注擁有化合物半導體代工能力的三安光電,手機天線廠商信維通信,以及中國廠商在濾波器等器件上的突破
手機行業增速整體放緩,射頻前端
存在結構性增長機會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提升的帶動下,2012-2017 年無線通信晶片實現了 9.7%的年復合增長率,2017 年市場規模達到 1,322 億美金,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 31%。展望未來,隨著手機出貨量增速及硬體規格升級的放緩,預計行業總體增速放緩到2.9%左右。但包括濾波器、功率放大器、開關等在內的射頻前端存在結構性增長機會。
5G 如何推動射頻前端升級?
5G 與 4G 相比主要變化包括:(1)採用3.6GHz,4.9GHz 甚至 6G 以上等更高的頻率;(2)採用 Massive MIMO 技術實現多個信道同時通信;(3)更大的帶寬;(4)更複雜的編碼方式;(5)更低的時延。其中更高的頻率推動濾波器工藝從 SAW 向更高單價的 BAW 升級,Qorvo、Skyworks、Murata 等主要濾波器公司受益。(2)會推動功放及天線用量的提升,建議關注台灣化合物半導體代工大廠穩懋及國內的三安光電。多天線趨勢利好信維通信。(3)(4)(5)會推動各類射頻器件設計難度,同時對基帶晶片的處理能力提出要求,導致基帶晶片廠商的距離拉大,更有利於頭部廠商如高通。
射頻前端競爭格局:濾波器是中國企業最大盲點
濾波器是金額占比最大的器件(2017 年占比射頻市場 54%)。由於需要特殊的工藝,濾波器廠商一般採取 IDM 商業模式,Murata、TDK、Qorvo、Broadcom/Avago 等占據 80%以上市場份額,而麥捷科技等中國企業還處於初期階段。功率放大器在金額上位列第二(2017年占比射頻市場 34%)。穩懋,三安等 PA 代工企業的興起,帶動 Vanchip等一批中國企業快速發展,聯發科,海思等基帶晶片廠商也直接參與部分 PA 的設計,行業競爭較為激烈。開關(Switch)2017 年金額占比 7%。採用 RF-SOI 工藝製造,以色列代工廠 TowerJazz 占有較大全球市場份額;中國主要開關設計企業包括卓勝微等。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帶動下,2012-2017 五年無線通信晶片實現 9.7%的復合增長率,根據iHS 的數據,2017 年市場規模達到 1,322 億美金,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 31%。展望未來,隨著手機出貨量及硬體規格升級的放緩,預計行業總體增速下降至 2.9%左右。但由於 5G需要支持新的頻段和通信制式,包括濾波器,功率放大器,開關等射頻前端存在結構性增長機會。按照智慧型手機無線通訊系統來看,我們可以按數模、模數轉換器(D/A A/D)為界,將智慧型手機分為數位訊號側及模擬信號側。手機射頻前端主要處理模擬信號,而基帶晶片及應用處理器負責數位訊號的處理。
射頻前端(Radiofrequency front-end)2017 年全球市場規模約 147 億美元,主要作用是信號放大、篩選及收發。按器件種類來看,射頻前端模組可以分為放大器、濾波器、天線開關/調諧器及天線四部分。其中濾波器(55%),功率放大器(34%)占比最高的兩類器件。射頻前端全球廠商有 Skyworks(SWKS US)、Qorvo(QRVOUS)、Broadcom(AVGO US)、Murata(6981 JP)、TaiyoYuden(6976 JP)等。
基帶晶片(Baseband):2017 年全球市場規模約 202 億美元,主要作用是信道編碼。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的預測,未來幾年內,受到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增速下滑,摩爾定律延續導致晶片成本降低的雙重影響,基帶晶片除 LTE 細分市場外,其餘均可能出現倒退。基帶晶片廠商有高通(QCOM US)、聯發科(2454 TT)、三星(005930 KS)、英特爾(INTC US)、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等。
存儲器(Memory):2017 年全球無線通信用存儲器市場規模約 520 億美元,主要包括 DRAM 和 NAND。每台手機DRAM bit 需求在過去五年內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41%。在2018/19 年需求增長將放緩至 18%左右;NAND 方面,2017 年手機 bit 需求同比增長36%,與 2016 年的 51%相比有所下降,未來兩年需求增長將放緩至 30%左右。供應商方面,三星、SK 海力士及鎂光均為手機存儲器市場的競爭者。
應用處理器(AP):2017 年全球市場規模約 212 億美元,主要作用是本地數據處理。過去兩年 AP 增速較慢,未來隨著 AI 協處理器的滲透率上升,可能有一定拉動效應。ARM 是手機通用的計算晶片架構。Apple,華為等手機廠商以及高通,聯發科等晶片廠商都致力於開發基於 ARM 架構的應用處理器
智慧型手機無線通訊系統組成及相關公司
以iPhone 手機為例,在 2010 年其射頻前端的單價僅為5 美元左右。隨著通信 3G4G,再到 4.5G 通信標準的演進,手機所支持的通信頻點增多,可同時通信的通道增多,帶寬變大,均推動手機射頻前端價格上漲。到 2017 年,iPhone 的射頻前端單價上漲至 25 美金左右,占整機成本比例也上升至 10%(統計樣本不含搭載 OLED 全面屏的 iPhone X)
5G 技術將推動手機終端射頻系統的全面升級。為了獲得手機通信速率的大幅提升,5G將引入 Sub-6GHz 和6GHz 以上頻段通信,同時需要利用 MIMO 技術由現有的2 通道通信向 4~8 通道通信演進。
5G 對半導體的發展的需求
濾波器:為添加新頻段通信功能,需要提升濾波器數量。4G 到 5G,Skyworks 預計濾波器數量平均將由 40 只提升至 50 只。且高頻通信場景中,現有 SAW/TC-SAW 濾波器將替換為 BAW/FBAR。現有濾波器頭部廠商因為市場規模提升直接受益,相關標的如 Murata、Avago。國內有BAW/SAW 濾波器製造能力的廠商可能享受國產替代紅利、麥捷科技等。
PA:為實現從 2 通道向 4 通道通信,PA 數量預計將可能翻倍提升。長期看,為支持更高頻率信號的輸出,現有 GaAs 材料也可能向 GaN 材料功放升級。現有 GaAs 功放廠商直接受益於功放數量提升帶來的市場機會,相關標的包括全球 GaAsPA 代工龍頭穩懋等,國內國產替代邏輯標的包括三安光電等。
Switch & Tuner:射頻開關和調節器同天線通道數相關,4G 到 5G 終端開關數量可由10 只升至 30 只,因此市場規模不斷提升。4G 時代 Switch & Tuner 基於 SOI 工藝製造,5G 時代 SOI 工藝將提升至45nm。SOI 開關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便宜(0.10~0.20美元)。由於目前 RF SOI 產能供不應求,有利於 SOI 代工廠,標的包括 TowerJazz 等。
天線:通過Massive MIMO 技術提升通信速率,終端由 2 通道向4 通道通信發展,導致天線數量由現有 2 天線向 4~8 天線提升。為了減小尺寸、可有若干解決方案,包括 PI 基材向 LCP 基材或 LDS 方向演進。蘋果在新 iPhone 中選擇 LCP 軟板方案。天線數量提升和新工藝的加入有利於天線提供商信維通信等。
集成化趨勢明顯。射頻大廠通過模塊化產品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降低手機大廠採購成本,推動自有全線產品的同時,提升了毛利率水平。趨勢有利於全面布局的龍頭射頻公司,如 Skyworks、Murata、Qorvo、Avago、Qualcomm 等。
5G 將帶動射頻系統的升級。相比 4G,5G 將在理論上帶給手機空口速率 10 倍以上的提升以支持更大帶寬的通信;同時 5G 要求空口時延從 10ms 下降至1ms 量級,以支持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場景。
5G 相關半導體材料工藝及相關公司
高頻率引入。5G 將使用 Sub-6GHz 和 6G以上頻譜。2.5GHz 以上濾波器的選型將由SAW/TC-SAW轉為 BAW/FBAR。高頻率功放材料可以選擇 GaN、SiGe 等。天線開關OI 組件的工藝也將提升至 45nm。
多通道通信。頻段變高的同時,現有手機雙天線的模式可能升級為 4~8 天線,以實現 MIMO 通信。多個可選通道可以組合實現更寬頻段(載波聚合技術)通信。在 3GPP的 R15 中定義了 600 多個新的載波聚合組合。組合過程中對開關的工藝精度要求提
升。
大帶寬通信。相比 4G 的 20MHz,5G 單通道理論值為 100MHz,大帶寬的濾波器、功放、天線的設計難度均有提升。
複雜編解碼。5G 通過更複雜的編碼實現頻譜利用率的提升和更強的多址。基帶晶片的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同時多通道、高頻率和大帶寬,也在推動基帶晶片的數據吞吐量提升。
低時延通信。5G 對系統端到端的時延要求苛刻,空口時延更限制在 1ms 量級,這對天線開關等元器件的敏捷性提出了挑戰。
新材料。半導體襯底如 SiGe、GaAs 具有電子遷移率高,噪聲性能好的特點,在微波和毫米波頻段內這些器件的性能遠遠優於矽器件。GaAs 工藝已成為微波毫米波集成電路的主流工藝。GaN 作為寬頻半導體材料,有高電子遷移率、高的載流子飽和漂移速度和高擊穿場強等,成為未來的射頻主流材料代表。另外,在製備中,微波毫米波集成電路一般在介質基片材料(如氧化鋁、石英、藍寶石等)上,採用厚膜工藝(如低溫/高溫燒結工藝、印刷工藝等)或者薄膜工藝(如濺射工藝、電鍍工藝等)製備。·
2.1濾波器:SAW、BAW、LTCC 迎來發展機會
濾波器的主要作用是在雜亂的空間將目標信號過濾出。隨著手機支持頻率的增加和MIMO 技術的引入,濾波器需求指數上升。Skyworks 測算,3G 時代終端約覆蓋 5 個頻段,4G 時代上升為 20 個頻段,5G 時代可能超過 40個頻段。疊加 WIFI、藍牙和導航系統,中期濾波器的用量在50 只水平。以單只濾波器價格 0.2 美元估算,單個手機中濾波器的成本將達 10 美元。根據 Yole 統計,2017年全球手機濾波器市場規模 80 億美金,預測隨著 5G 的成功部署,2023 年可達 225 億美金,復合增速接近 20%。
終端濾波器市場規模預測
SAW 和 BAW 濾波器的應用場景
按產品種類來分,濾波器主要包括 SAW(聲表面波濾波器)和 BAW(聲體波濾波器)。兩者均基於壓電效應通過電-聲-電的轉換達到濾波效果。SAW 濾波器2G、3G、4G 已廣泛應用,一般工作在 1.9GHz 以下頻段,最新的研究將應用上限推廣到了 2.5GHz 左右。而BAW 濾波器一般工作在 1.5GHz~6.0GHz,最高可以工作在 10GHz 以上,在高頻通信中應用更為適合,另外相比 SAW 溫漂較低
濾波器的設計:SAW 和 BAW 濾波器不同頻段的濾波器設計難度不同,部分頻段由於相鄰
頻段相對潔凈,設計更加簡單,提供全頻段的設計能力公司寥寥無幾。
濾波器的製造:最關鍵的工序是高品質的壓電層均勻一致澱積。我國企業在工藝層面相比海外企業有明顯差距。因此產品的可靠性較低。Murata、Qorvo、Avago 等濾波器廠商目前仍以 IDM 模式為主,而且一體化的設計製造能力幫助產品提升了穩定性。
濾波器市場:SAW 多年來 Murata、TDK 和 TaiyoYuden 占據 80%以上份額,TDK 和高通合資成立了 RF360 後成為挑戰者。BAW/FBAR 市場基本被 Avago、Qorvo 壟斷。
國內情況:上述濾波器廠家技術不斷創新,競爭力不斷提升。國內 SAW 濾波器的廠商有麥捷科技、德清華瑩(信維通信持股 19.5%子公司)和好達電子等。目前麥捷科技同26所合作生產 SAW 濾波器,產品進入了華為、TCL、聞泰等公司的產品線。德清華瑩同55所合作,提供 SAW 生產能力,濾波器月產能 8000 萬顆。好達電子的 SAW 濾波器進入了中興、魅族等手機的供應鏈。另外目前我國的 FBAR 在13 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天津諾斯微電子均有樣品或小規模出貨。
另外,在高頻超寬頻場景(如 3.3-4.2GHz;3.3~3.8GHz;4.4~5.0GHz)通信中,終端如果採用 CPE,單通道可達 500MHz,以低溫共燒陶瓷(LTCC)工藝製作的濾波器的應用將更加普遍。相比 SAW 或 BAW 濾波器,LTCC 雖然可處理高頻信號,但選頻能力較差。但LTCC對高功率場景的處理能力優於 SAW 或 BAW 濾波器。
2.2功率放大器(PA):GaAs 產品進一步發展,GaN & CMOS 作為補充
PA 用於將信號功率放大輸出至天線以發射信號。手機 PA 隨著天線的數量增多而增多。根據 YOLE 統計,PA 市場將由 2017 年的 50 億美元增長至 2023 年的 70 億美元,復合增速為 6%。市場容量在 4G 時代被濾波器超過,排名第二。
從 3G 時代起由於擊穿電壓、輸出功率等優勢,GaAs 材料代替 CMOS 材料成為PA 市場主流材料。5G 時代,預計 GaAs 依然是手機功放的主流方案。全球 GaAs 市場被 Skyworks、Qorvo和 Avago 等壟斷,三家合計份額接近 70%。目前 GaAs 射頻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GaAs 晶圓:日本、美國和德國壟斷,住友電工(Sumitomo Electric)、弗萊貝格化合物材料(Freiberger Compound Materials)、晶體技術(AXT)三家公司占據約 95%市場份額。國內廠商呈現追趕趨勢,包括光導稀材、三安集成線路等。
GaAs 外延片:生產主要採取外包模式,四大外包領導廠商:IQE、全新光電(VPEC)、住友化學(包括住友化學先進技術和 SCIOCS)、英特磊(IntelliEPI)。其中 IQE 為全球最大的外延片生產商,市場份額超過 50%。我國三安集成電路也有生產能力。
GaAs 功放設計:生產以「IDM」大廠和「設計+代工」大廠模式並存,其中 Skyworks、Qorvo 和Avago 均為 IDM 模式,高通曾於 2014 年採用 CMOS 製程的 PA,後 2017 年與 TDK 成立合資公司「RF360」,生產 GaAs PA 產品。另一大廠 Avago 2017 年末以 1.85億美元入股穩懋成為第三大股東,未來在擴產中可能會選擇 Fabless 路線。
代工:穩懋作為全球第一 GaAs代工龍頭,主要客戶為高通、Avago、Murata、Skyworks、RDA、Anadgics 等。
全球 GaAs 射頻 PA 產業鏈情況
隨著更多廠商的加入,PA 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因此頭部廠商將 PA 同基帶、開關等晶片綁定銷售,以提升競爭力。中國廠商在設計、代工等領域也有一定競爭力。國內公司漸漸掌握了 GaAs PA 技術,出現了近 20 家設計公司,如漢天下、唯捷創芯等,其中紫光展銳的 4G PA 已於 2016 年 12月通過高通公司的平台認證,漢天下 PA 也已進入三星產業鏈。後續國內的 PA 設計廠商有可能帶動本土代工業的發展。國內代工相對領先的廠商包括三安光電、海特高新等。為了實現進一步集成,仍有部分公司基於 CMOS 研發高頻功放。射頻 CMOS 由於集成度提升,成本更底,但是性能與 GaAs 或 GaN 相比有差距。目前主要用於藍牙、Zigbee 等應用。高通曾收購子公司 BlackSand 劍指 CMOS PA 但最終成果寥寥無幾,可見短期矽基材料的 PA 仍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
2.3開關、LNA&天線調節器:SOI技術向 300mm 升級,MEMS技術成為補充
射頻開關是指可對射頻信號通路進行導通和截止的射頻控制元件。其性能指標主要是隔離度、工作帶寬、插入損耗、開關時間、功率容量、使用壽命等。
類似於濾波器的需求提升,5G 因為頻段的增加將帶來通道數的提升,進而推動開關市場的容量增長。根據 YOLE 預測,終端射頻開關市場規模將由 2017 年的 10 億美元增至 2023年的 30 億美元,復合增速約為 20%。
天線調節器 Tuner 市場也將迎來增長,從 2017 年的 4.63 億美元向10.00 億美元發展,復合增速約為 14%;LNA 從 2017 年的 2.46 億美元增長至2023 年的 6.02 億美元,復合增速約為 16%。
SOI 技術指在絕緣襯底上生長半導體層的技術,通過絕緣襯底實現有源層和襯底層的電氣連接隔斷。SOI 器件擁有尺寸小、寄生電容小、速度快、功耗低、集成度高、抗輻射能力強等優點,特別適合開關和轉換器低插損、高線性、高速的要求。
目前 95%以上射頻開關基於RF-SOI(絕緣體上矽)工藝製造。LNA 和 Tuner 目前也有向 SOI 技術轉向的趨勢。5G 時代LNA 需要儘可能靠近天線放臵,從現有 130nm 工藝向45nm 工藝節點能力發展可以幫助實現開關、LNA、Tuner的集成。需要 300mm 晶圓的支撐。
SOI 的產業鏈包括襯底供應商、晶圓廠、設計廠商三個環節。
全球 RF-SOI 產業鏈情況
襯底。全球襯底生產商僅為 Soitec、Shin-Etsu、GlobalWafers 和中國廠商上海新傲Simgui,其中 Soitec 擁有70%的市場份額。根據 Soitec 預測,由於頻譜的迅速增加,預計 2018 年將出貨 150 萬至160 萬隻 RF SOI 晶圓,同比增長 15%~20%,2020 年晶圓出貨量將超過 200 萬片。
加工。2018 年全球 95%的 RF SOI 晶片均基於200mm 晶圓製造,隨著 SOI 器件的廣泛應用,目前200mm RF SOI 產能存在瓶頸。而 GlobalFoundries、TowerJazz、台積電等也在擴產 300mm RF SOI 產能。
中國廠商在 SOI 襯底、設計和加工領域都有涉及。我國襯底廠商新傲科技(Simgui)作為SOI 材料的主要供應商,通過自主研發和同 Forrotec、Gritek 等海外公司的合作,已具備提供 5G SOI 材料的能力,計劃到 2019 年下半年完成年產 40 萬片的產能擴展。加工方面,中芯國際正在推進 0.13um RF-SOI 平台的升級,部分廠商如 GlobalFoundry 在中國也有設廠。國內的 RF-SOI 發展受制於矽片進口制約,200mm~300mm 的矽片供應能力較差。
另外,天線調諧器和射頻開關目前也可以選擇 RF MEMS 技術路徑,天線調節器中已經有應用。Cavendish、Menlo Micro 和 AAC 子公司 WiSpry 正在面向移動通信開發 RF MEMS 器件。據 Cavendish 介紹,RF MEMS 開關插損可以做到 RF SOI 的 1/5。2018 年三星 GalaxyA8已經採用了 Cavendish 的技術,期望降低射頻系統的耗電等。然而 RF MEMS 的應用需要價格、封裝和可靠性的進一步優化。
2.4天線:MIMO 應用確定,LDS 和 LCP 天線成為趨勢
天線系統是射頻系統中關鍵的組成部分,目前有被集成至射頻模組中的案例,但未被集成至晶片級,是射頻半導體領域的補充。
5G 將推動天線數量從現有的 2 天線擴展至 4~8 天線以最終支持 4×4 MIMO。但由於尺寸原因,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再進一步提升。
另外,由於全面屏等新趨勢出現,手機內部空間受到進一步限制,天線的製作工藝也在發生變化。目前主流的手機天線製作工藝包括 LDS、FPC 等。
LDS 利用雷射鐳射技術在手機外殼等支架上化鍍金屬,可節省空間,降低干擾。但成本相對較高。
FPC 軟板因為優質可撓性代替了 LTCC 基板。FPC 有銅箔+膠+基材層疊而成。基材的選擇包括聚酯(PET)、聚醯亞胺(PI)、液晶聚合物材料(LCP)、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PI 雖然價格稍高,但可耐高溫加工,成為主流天線材料。而 LCP 作為新材料在高頻擁有更低的損耗、更低的吸潮性和更好的撓性,適用於微波,毫米波通信應用。Phone X 共用 4 個 LCP 軟板,分別用於天線、中繼線和攝像頭模組。LCP 天線的製作難度相比 PI 天線提升,價格為 PI 的數倍。目前 FPC 軟板的供應商包括:Murata、嘉聯益、臻鼎、台郡科技等。LCP 天線生產商包括:Murata、嘉聯益、安費諾、立訊精密、信維通信、Career 等。
2.5基站用射頻器件:處理器自研為主,功放選擇 GaN
基站處理器以自研為主
5G 基站市場整體規模相對終端較小。根據 DG Times 預計,2020 年5G 基站整體市場規模為 11.43 億美元,到 2026 年增長至 342.86 億美元,2012~2026 年的復合增速在 50%以上。到 2026 年市場規模約為手機的 1/16。然而 5G 基站相比手機功能僅為連接。因此 5G 基站射頻市場基本等同於整體市場規模,同手機射頻市場規模處在同一量級。
基站和手機射頻系統比較
由於以上不同,基站市場的半導體選型存在差異。
基站基帶半導體晶片一般選擇自主研發或合作開發,Intel、中興、華為、Nokia、Ericsson、三星等公司均設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早期開發以 DSP 和 FPGA 作為主要控制晶片,一旦技術成熟,即設計為成熟半導體晶片,部分選擇 FPGA 以增加靈活性2017 年全球電信設備市場規模 372 億美元,由於基帶 ASIC 均為自製,沒有明確比例顯示市場規模。ASIC 處理晶片目前一般採用 10/7nm 技術研發。一般為 Fabless 模式,選擇台積電等 Foundry 代工生產。FPGA 全球市場規模約為 40 億美元,其中 Xilinx 占比超過 50%。
功放發展趨勢:關注 GaN 市場
GaN已經取代LDMOS 成為下一代功放的重要材料。預計毫米波頻率功放將採用 GaN 材料製作,一大好處是提升功放的空間利用率。
GaN功放已經在雷達等軍用市場有了一系列應用,2017 年市場規模約為 3.84 億美元,YOLE預測 2022 年市場規模因為通信業的加入將達到 11 億美元。通信市場需求將首先來自於基站射頻市場,用於替代 3.5GHz 以上高頻通信中 LDMOS 器件的問題。但 GaN 工作在高電壓(10V 以上),在手機終端(3~5V)如何支持其正常工作還有待研究。
全球 GaN 射頻PA 產業鏈情況
氮化鎵器件的製造有兩種襯底方式,一種是 GaN-on-SiC 工藝,由 Qorvo 和其他大多數廠商採用,占比 95%以上;另一種是 GaN-on-Si,由 Macom(子公司 Nitronex)採用。在 LED產業鏈中,GaN 也有選擇藍寶石襯底路線。科銳(Cree)旗下的 Wolfspeed 是純 GaN 生產商,不生產其他材料器件;還同時是 SiC 襯底供應商龍頭,市場占比超三分之一,同德國 SiCrystal、美國 II-VI、美國 Dow Corning合計占比該市場超 90%份額。國內廠商在電力電子行業積累更為深入,在射頻領域蘇州能訊布局相對領先,有望進入基站 GaN 產業鏈。
2.6射頻集成化帶動產業鏈向頭部廠商集中
隨著 4G 時代的到來,全網通需求逐步推廣,射頻器件的難度和價值不斷提升,但手機空間有限,射頻前端出現了整合趨勢。另外頭部廠商也通過集成在向射頻各個產品線延伸。4G 時代手機射頻呈現三種主要模塊化集成方式:PAMiD 體系結構、MMMB PA+ASM 體系結構和 MMPA+TXFEM 體系結構。
4G 手機射頻前端集成情況
以現有終端為例可以看出主流機型中模塊的使用情況。小米從 M6 開始採用 PAMiD,華為的 P系列也開始採用 PAMiD。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集成度一向較高。
手機射頻系統的整合方式
據 Yole 統計,iPhone 8P、Apple Watch 3、Samsung Galaxy S8、HUAWEI P10、Sony XPERIA XZs、XiaoMi 6 和 Zenfone 4 中共使用了 42 個模塊產品,而這些產品全部出自 Skyworks、Avago、Murata、Qorvo、TDK 等大廠。
由於模塊化的集成方式的商業考慮和 LTE 全網通的技術趨勢,射頻行業的生態出現了較大變化,歷史上以 PA 為核心的射頻行業的價值量漸漸向 Filter+PA 的雙重點方向演進,有源和無源器件供應商開始通過併購等模式互相滲透。目前全球形成了 Skyworks、Qorvo、Avago、MuRata、Taiyo Yuden、TDK等射頻龍頭。幾家都具有了全面的射頻能力,既可以提供單一產品,也可以提供打包模組。另外,各家還在積極布局電源、RFID、WIFI、GNSS、天線等業務,力爭做到射頻解決方案的全面支持。另外,以高通為代表的基帶廠商進入前端市場,成為射頻市場的新常態。基帶晶片作為手機核心晶片之一,相對粘性大於射頻廠商。2018 年 7 月高通繼發布 5G 基帶 X50後,又發布了模組 QTM052 和 QTM56XX 系列,將 MIMO 天線都集成在了模組中,減小了射頻電路的尺寸,擁有很大吸引力。
在幾家的布局沒有完成前,模組整合中還存在合作情況。如 Skyworks 為華為供應的SkyOne PAMiD 中集成了 Taiyo Yuden 的雙工器、SAW 和 FBAR 器件。在射頻廠商完成全面的布局之前,通過補齊短板提供更完整的模塊產品成為射頻供應商的選擇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
敬請關註:微信公眾號 casazl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