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預期新冠疫情或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2.3%

2020-04-01     美國僑報網

【訊】近日,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2.3%。

近日,有媒體走訪深圳多家大型企業生產車間、粵港澳大灣區重點項目建設現場了解到,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深圳復工復產已進入「快車道」。截至目前,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復工率均已超過97%。圖為工人在深圳光明區普聯技術有限公司出口產品生產車間作業。(圖片來源:新華社)

商業周刊中文版31日報道,3月30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報告稱,2020年新冠疫情將導致東亞太平洋地區國家的經濟增長大幅放緩,令數百萬人陷入貧困。根據「基線」預測,該地區2020年的經濟增長將從2019年的5.8%放緩至2.1%。在新冠病毒的不利影響波及至2021年這一更糟糕的情景下,該地區的經濟將收縮0.5%。這將是該地區自1997年至1998年亞洲貨幣危機以來的最差表現。

同時,世界銀行也對中國經濟增長提出「基準」預測,並預測情況惡化時的前景。世界銀行稱,中國新冠病毒疫情始於2019年12月下旬,基準情形下,預期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2.3%,而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6.1%。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學人稍早前也進行了一份增長調研。

北京經濟觀察網報道,3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調研結果顯示,僅有0.4%的經濟學人認為一季度經濟增速會同比上升,95.5%的經濟學人認為經濟增速會同比下降。預判2020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為4.4%,全年經濟增速為5.4%

具體來看,判斷2020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在5.1%-6.0%區間的經濟學人占比40.6%,在4.0%-5.0%區間的經濟學人占比31.6%;判斷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在5.0%-5.9%區間的經濟學人占比66.8%,在6.0%及以上的經濟學人占比30.3%。

而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稱,1至2月,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中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從全年的基本走勢來看,毛盛勇判斷,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前期壓抑的經濟活動將逐步釋放,二季度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一步還將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下半年經濟會走得更加穩健。

此前在2月11日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說,一些外國金融機構和媒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衝擊全球供應鏈拉低今年世界經濟增速。耿爽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大小,取決於疫情防控的進展和成效。我們相信,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我們有能力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至最低。事實上,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都表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應對疫情,中方防控疫情的努力有效降低了世界經濟可能面臨的風險。

中新網31日報道,世行指出,之所以提出「基線情景和悲觀情景假設」兩種情況,是因為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很難做出精準的增長預測。

世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表示:「東亞太平洋地區各國已在疲於應對國際貿易緊張和國內新冠疫情蔓延的影響,現在又面臨全球性疫情衝擊。好消息是這個地區擁有可供利用的實力,但各國必須快速並以從未想到的規模行動起來。」

面對當前疫情下的經濟形勢,世行建議採取的措施包括,公共衛生上,加強國家醫療衛生能力和更長期的防範。除了擴大常規醫療設施和醫療設備生產廠外,有可能還需要創新措施,如把普通醫院病床改作重症監護病床使用,快速培訓人員參與基礎醫療工作等。

財政和貨幣政策上,世行建議財政措施應向經濟上最脆弱的群體有所傾斜。例如,對病假工資和醫療費補貼,給收入受到疫情負面影響的家庭提供臨時救助等。此外,注入經濟流動性,幫助企業維持經營,保持與全球價值鏈的有益聯繫。

在金融行業領域,世行建議放寬居民信貸限制,以減輕困難並緩解企業流動性壓力。與此同時,監管機構須確保風險信息披露,並明確傳達監管期望,以避免金融不穩定。

對於較貧困國家,世行建議債務減免將是必要的,以便集中關鍵資源用於管理疫情對經濟和健康的影響。(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V0tN3EBnkjnB-0zLC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