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奧斯卡獲獎的短片小動畫。其實仔細想來,諸多奧斯卡獲獎動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延展性很強。就如同這部動畫一樣。動畫出場的角色總是看起來很簡單,在這部工業風濃郁的動畫中,主角僅僅只是一個孤獨的老人與一隻機械狗的故事。
不去想這部動畫究竟是想要諷刺機械化生產過後的現實世界,還是單純的表達對未來科技高度發達後世界的暢想,動畫的故事有點感人。在那個工業畫風強烈的時代里,還是有一個老人,他在某天遇上了一隻狗。原以為只是短暫的幫助,最後二人卻陪伴彼此度過了歲月的考驗。
感情這回事很難說,建立感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你要因為建立感情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就開始對建立感情牴觸,甚至硬要加上各種各樣的條件等等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感情之所以難建立,並不單純的因為操作方法難,也是因為建立感情這種事情,即便你是衝動的,還是有預謀的,無論你是好人還是壞人,感情都可以被建立。
但往往就是你一開始難以去發現這段感情。感情只有在出現衝突的時候,才能凸顯其存在感以及珍貴之處。
《哈布洛先生》的延伸性強就在於對老人的設定。動畫的主角是一個老人,老人很孤獨,他住在一個小房子裡。但為什麼孤獨呢?動畫中出現的那面照片牆就是根本原因所在。在這個孤獨又獨立的時代裡面,婚姻已經不再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甚至有些人選擇終身未婚。
至此,不少人便拿出不結婚就會晚年孤獨等等的話作為反對不願意結婚的理由。但果真如此嗎?還是有人在年邁之際,在身邊的人接連離去之後,獨自守候著孤獨過日子。這裡倒不是想要以一種看熱鬧的心態去看動畫中的老人,而是想要表明大多數人對老年人的生活有所忽視。
這個時代,好像已經變成了年輕人的時代了。當廣告雜誌上出現的身影都是年輕化的面孔,當所有的明星都在追求少女感和少年感的時候,那些老年人的生活還有誰會關注呢?
好像在大眾的認知裡面,老年人就已經失去了天然的美感,與美麗再也搭不上邊了。甚至即便那些老年人想要嘗試讓自己變美,都只能跟著年輕人的審美來。
老大媽、老大爺等等的詞彙,從什麼時候開始也變得帶有褒義了呢?回憶是漫長的,對於《哈布洛先生》中的老人來說,照片牆裡的都是滿滿的回憶。但是年輕時候的他可曾想過自己年邁之際被社會忽視的邊緣感嗎?
即便是這樣看來,《哈布洛先生》中的老人還是比較幸運的,起碼他有一個自己的房子,年老了也不用出去工作。日子有些孤單,但也還算是安穩。
當然一切的改變還是要從那隻機械狗說起。這部動畫中有關機械狗的設定還是比較有趣的,按理來說機械應該就只是機械罷了,但動畫中的機械狗還會長大。老人也並不是一開始就釋放出特別多的愛心的,他與機械狗的遇見也算是巧合。但就是這一份巧合以及不知名的衝動。他們相遇了,還生活在一起。
老人的生活也開始變得好像有些樂趣了。但機械狗長大之後,身體越來越大,原先的小公寓看起來也已經不適合二人居住了。但你以為老人是要把狗狗扔掉了嗎?並沒有,老人賣掉了自己的房子,重新買了一個更大的房子,雖然地段比原先的要差了,但是有了照片牆和狗狗的陪伴,生活也夠了。
或許只有等老了以後,才能夠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說實話,如果《哈布洛先生》中的主角並不是老人,而是一個努力工作的年輕人,是一個想要在這個社會闖出名堂的年輕人,是千千萬萬個生活在現實世界裡面,被現實逼迫的年輕人的話,面對自己的狗狗越長越大,甚至已經開始不能夠住在公寓裡面了,有多少人會選擇賣掉自己原先的高層房呢?
扔狗都來不及。這裡倒不是說在抨擊這種拋棄的行為,而是說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會更加關注物質上的東西。比如總是想要生活在更好的環境,做一份更好的工作,讓孩子讀上更好的學校,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等等。是這些更好構成了慾望,也是慾望讓物質變得讓人難以割捨。
但對於老人來說,一切可能都已經不重要了。比如孩子的成長應該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比如孩子學習的好壞與其智力和日常習慣息息相關,再比如所謂生活在更好的環境,不過也就只是生活的各種設施對自己來說剛剛好夠用就行。
對於老人來說,回憶和狗狗是最難割捨的。《哈布洛先生》中的老人能夠輕易看出這兩點,所以物質上的改變,好像也沒關係。
《哈布洛先生》最後的結尾也算是非常暖心的了。老人與狗狗住在大房子裡的生活片段,無不展示了二人的深厚情感。
也正是因為這個美好的結局,才讓人對其結局之外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幻想。其實養寵物就是這樣,不到最後一刻,不要輕易拋棄。人終歸還是感性動物,情感並不只是一個東西,也是一種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尋找和體現。
正如同《哈布洛先生》中所演繹的那樣,老人和狗狗之間的情感是非常穩固的。而也正是因為這份情感的穩固,才造就了溫馨的結局。
動畫中的那份穩固下而難以被割捨的情感,是由陪伴和兩個孤獨的生命體之間的靈魂共振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