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充盈百病不生 氣血足不足看三處

2019-11-28     人民網科普

「氣血充盈,百病不生。」中醫認為,氣與血是生命活動中的兩大物質基礎。河南省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呂沛宛介紹,氣是運行在人體內的精微物質,可激發和推動器官的功能活動;血即流動於經脈中的血液,能濡養臟腑、活躍精神。當人體氣血充足時,神清氣爽、思維敏捷、面色紅潤、皮膚光滑、毛髮潤澤、關節靈活,反之,容易出現精神恍惚、心悸不安、關節疼痛、消瘦或肥胖等問題。想辨別自己的氣血是否充足,可從以下三處找出蛛絲馬跡。

頭髮。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血虧則發枯。」「血盛則榮於發,則鬚髮美;若氣血虛弱,經脈虛竭,不能容發,故鬚髮脫落。」意思是說,氣血充沛,頭髮會旺盛、有光澤,且不容易脫落;氣血不足,頭髮得不到適當的營養,就會出現乾枯、分叉、白髮、脫髮等現象。另外,頭髮的狀況還與腎氣相關。《黃帝內經》記載,腎「其華在發」。腎精充盈,頭髮烏黑茂盛有光澤;腎氣虧虛,則頭髮乾枯甚至脫落。

眼睛。「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也就是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到眼睛,讓它能看到東西。因此,眼花、視物模糊與五臟的氣血虧虛都有關係,尤其是肝。「眼受血而能視」,眼睛之所以能看清東西,有賴於血的供應。血越足,看得越清楚;反之,就會出現重影、模糊不清等症狀。而「肝藏血」,當肝臟受到損傷,或者熬夜等不良習慣使肝臟得不到充分休息時,肝血供應不上,就會出現眼花的情況。

手腳。當人體氣血充足,其循環的速度也會較快,能夠保證身體末端(四肢)有充足的氣血供應,表現為四肢溫暖。當氣血不足,沒有足夠的力量運行到身體末端時,內臟陽氣不能通達四肢,就會手腳冰涼。

氣與血來源有兩個方面。其一,遺傳於父母的先天之精,無法改變。其二,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氣和自然之精氣。因此,出現氣血不足的情況,可通過後天調理脾胃、調整飲食進行改善。這裡給大家推薦一些方法。

1.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常按揉可強健脾胃。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每周艾灸一次足三里,每次15分鐘左右。

2.敲打脾經。坐姿、站姿均可,用手從小腿內側近腳一端慢慢向上敲打至大腿內側、腹部,兩腿交替,每側5~10次。上午9~11點是脾胃、大腸經當令,此時敲打效果更佳。

3.飲食多樣。中醫認為,肝藏血,動物肝臟含有造血所需要的物質,建議每天適量吃點雞肝、豬肝。同時還要重視早餐。

4.晨間運動。晨起運動可助陽氣升發,且對早餐有很好的消納作用。建議每天堅持做八段錦、易筋經;慢跑30分鐘或快走5000~8000步。

受訪專家:河南省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呂沛宛

(責編:李慧博、王燕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RGpr24BMH2_cNUgxv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