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創業一種宿命,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2019-09-25     行知牛

01

失敗是創業的一種宿命

如果有人告訴你,失敗是創業的一種宿命,你還創業嗎?我相信那些篤定創業的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你或許會覺得,明知道會失敗,為什麼還要創業?這個問題就相當於,大家都知道股市有風險,經常被「割韭菜」,但是一波接著一波,為什麼?無非就是想趁能動的時候,賭一把,不負當下,不負青春。



假如將創業比作跳高,以探索和挑戰為終極目標的話,失敗是一種必然的宿命。創業者坦然接受失敗,才會有一個要從失敗中去學習的心態,只是我們常常是恐懼失敗的。

作為一個創業者,當你知道失敗是創業的宿命時,才會從失敗中去學習,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然後從中成長壯大!失敗是任何人避免不了的,它是我們生命中一部分。

02

失敗並不是註定的Loser

很多人面對失敗,並沒有那麼坦然。對於更多的創業者來說,「輸不起」是他們的現狀。而中美創業創新文化上的差異,其核心在於對待失敗的態度。

美國創業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對失敗的寬容,這種寬容,不僅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創新,反而鼓勵了創業者嘗試和冒險。而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以成敗論英雄,成則為王敗則寇,讓我們恐懼失敗,只追尋成功。



在中國我們都特別崇尚和追捧成功,我們會追隨一切當下最紅的公司、模式、人物。我們非常恥於談論失敗,我們會譏諷一切失敗的現象、失敗的人物。我們經常冷眼看著一家面臨崩盤的公司,說,我早就知道如此,你看,應驗了吧。在美國則完全不同,沒有人會樂於失敗,但是人們會很平常地談論和面對失敗。

有的創業者無法走出「loser」的魔咒,有的創業者面對巨額的債務,還有的創業者準備再次起航……失敗再所難免,畢竟你無法時刻掌控市場布局,你更不會知道何時就會被洗牌。但是我們不能放棄最後一絲曙光,有的時候生機就在最後一線。

即便被大眾喻為「創業教父」的馬雲,並不是一次就創業成功,而是經歷四次磨難,才有今日的阿里巴巴商業帝國。其實,今日的失敗,對於未來的你來說,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財富。

03

如何規避失敗呢?

大多數的失敗都是在行業競爭、打壓下,一步步的銷聲匿跡的。比如當年的諾基亞手機,智慧型手機的問世,技術創新跟不上節奏就是一個「硬核」,在三星和蘋果沒有硝煙的戰火中,諾基亞卻悄無聲息的死掉了。不用問原因,這就是市場競爭,也是創業者遇到最多的難題。



國人一直都是秉持「一分錢一分貨」的消費觀,不知道讓多少產品無言以對。比如手機行業來說,小米就是以低價高品質殺出一條「血路」,迅速站穩一定的市場份額。其實,在競爭面前,如果只是一種鴕鳥心態,那麼,眼光短淺註定失敗。

當然,創業本身就是一場腥風血雨,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速度很快,也很殘酷,最後的結果不一定就事遂人願。你不能指望大家按部就班,世界不是按照你的意志來發展,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

創業者也不要懊惱競爭激烈,你放在二十年、三十年的周期里看,三年就出現一個大機遇,只要堅持下去,你就有十次成為巨頭的機會。我們只有學會總結失敗教訓,才能知道自己的局限性,看到自己的弱點,下次機遇到來時,才能穩穩 的抓住,畢竟機遇只會留給準備的人。



所以,對個人而言, 學習失敗的真正意義在於,我們可以坦然地面對失敗、接受失敗、解決失敗、放下失敗,從中獲得成長。失敗是創業的一種宿命,更是一種成長。

關於失敗是創業的一種宿命就說到這裡,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嗎?歡迎交流討論,同時關注行知牛,了解更多創業話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QoWaG0BJleJMoPM-H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