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丨前沿速遞

2019-06-05   醫脈通呼吸科

慢阻肺患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有效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利弊如何?美國學者就此進項了一項回顧性分析。

研究人群

年齡40歲以上,肺功能檢查確診的中至重度慢阻肺(COPD)。

療效觀察指標

慢阻肺急性加重,急性加重頻率,首次加重時間和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不良反應,入院和全因死亡率。

主要內容

慢阻肺是指有害顆粒和氣道暴露導致肺泡和氣道功能受損引起的持續性呼吸道症狀和氣流堵塞。慢阻肺是全球常見的疾病,其可大幅降低生活質量,導致社會孤立和抑鬱。大多急性加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細菌定植隨慢阻肺嚴重程度增加而增加,細菌感染在急性加重期更常見。

理論上,抗生素的獲益是通過減少細菌生長,潛在限制細菌炎症實現的。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30年前常規用於慢性支氣管炎,但因擔心抗生素耐藥且無療效證據而使用減少。Cochrane小組確定14項抗生素與安慰劑對比的隨機對照研究,觀察指標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預防或生活質量改善。這些研究發表於2001年至2017年,納入3932例受試者。9項研究持續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1925例受試者);2項研究探討了每周3次使用抗生素(176例受試者);2項研究每月5天或每8周5天抗生素脈衝治療(1732例受試者);1項研究比較了3項單臂研究:持續多西環素vs每周3次阿奇黴素vs每月5天莫西沙星治療(99例受試者)。研究的異質性是中度。需使用抗生素以預防1次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數目是8例。僅當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至少每周3次時療效明顯。對入院頻率、全因死亡率或生活質量無顯著影響。

不良事件和細菌耐藥性數據不足,無法進行規範的meta分析。除2項研究(≤6個月的短療程方案研究)外的其他研究顯示,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的痰細菌培養的最低抑菌濃度增加。

注意

預防方案的優化,包括長效抗膽鹼能藥物、長效β受體激動劑、吸入糖皮質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和粘液溶解劑並未報道,並且可能限制結果的有效性。為了控制這種偏倚,作者檢查了2005年至2009年,2010年至2014年,以及2015年後的研究。在審查早期研究vs晚期研究時,儘管在這段時間慢阻肺的醫療管理改善,但研究者未發現抗生素預防療效有改變。此外,3項研究未雙盲,8項研究未盲性評估預後,4項研究受偏倚影響,1項研究選擇性報告,其他研究由於非前瞻性研究而未知風險。作者進行敏感性分析時,排除了所有研究的高風險偏倚,結果與主要分析相似。這項研究未能確定適度潛在獲益是否超過耐藥風險。

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通過減少細菌定植來實現,但緩慢生長的細菌對抗生素具有極強的耐受性。需要長期的、多藥方案殺死這些細菌。覆蓋這些細菌的單一藥物可能暫時靶向快速繁殖的細菌,並阻止慢阻肺急性加重,但長期單藥方案可能導致細菌耐藥。

參考:Brown RM;Spiegel R;Antibiotic Prophylaxis in Patients with COPD.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