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兒媳頭次在婆家過年,口快婆婆麻將桌上的一句閒談,坑慘兒子

2021-03-04     黑皮和方臉

原標題:新婚兒媳頭次在婆家過年,口快婆婆麻將桌上的一句閒談,坑慘兒子

婆媳咋相處最好,要我說,什麼方法都不如直接不相處最好。這可不是說,讓婆婆和兒媳婦就老死不相往來了,只是婆媳若想關係好,真的還是要距離遠一些,再遠一些,最好就是雙方都不參與對方的生活,離得越遠,說不定關係就越好,這就是「遠香近臭」的道理,說得稍微有格調一些,那就是「距離產生美」。

的確就是這樣的,婆媳兩個人只要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那關係八成是不那麼融洽的,就是因為離得實在太近了,關係一近,哪怕是親母女都會產生矛盾。

我當初在外地上大學的時候,我母親成天挂念著我,擔心這擔心那,生怕我在外面吃苦受罪,成日噓寒問暖。當我放假回家了,前三天相處起來倒是真的挺不錯的,但是只要超過三天,必然是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這就是因為,距離拉近了,缺點也就都暴露,並且被放大了。

若是離得遠,想到的都是對方身上的優點,可若是離得近了,剛開始也還好,時間久了,必然會互相看不順眼。我母親一定會嫌我懶,愛睡懶覺,愛吃零食,不愛收拾房間,也不知道收拾自己,然後就開始找茬了。

親母女之間本來是有血緣關係的,雙方也都是最了解對方的,也是如此,婆媳之間那就更沒地說了。

本來兩個在各自的前半生根本就沒有交際的人,卻要被同一個在乎的男人強行拉扯到一塊兒,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本身就是一種痛苦。沒有錯,就是痛苦。

這種痛苦的來源,其實就是無法互相理解和認同對方的生活方式,但這又是完全無法調節的。

就說年輕人呢,都是有些懶惰的,更注重自己生活的舒適度,大多數都愛按照自己的生活步調去做事,不會想著遷就別人。本來生活就是自己的,讓自己舒服最大,這也沒有什麼錯。

只是老年人呢,有都是比較固執的,認為自己的生活經驗比年輕人更加充足,閱歷也更加豐富,有時候未必就是真的想要挑毛病找事情,只不過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過於有自信,固執己見,讓他們去認同真的很難。

也許老年人也是一片好心,可是這份好心,年輕人未必需要,也未必能接受,對於年輕人而言,可能反而是一種壓力和負擔,讓兩方相處起來反而更加沉重。

婆媳之間就更是如此了。不僅是生活習慣,包括帶孩子,育兒這方面的觀念差異,更是讓很多婆媳關係鬧到了無法調節的地步。其實雙方都是為了孩子好的,可是就是無法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反而互相對立,初衷再好,無法認同也會讓婆媳之間產生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能怎麼辦呢?唯一能調和矛盾的方法,也只能是減少相處了。

張悅和丈夫去年中旬結的婚,今年過年,是張悅跟丈夫第一次回丈夫的老家過春節。

其實張悅本來是不想過去的,畢竟她一直都知道,婆婆是個足夠勤快的老太太,這固然不是壞事,但是一個人如果太勤快了,對於周圍的人而言,可就未必是好的了。

結婚以前,張悅也去過婆家幾次,每一次,婆婆都把家裡弄得窗明几淨的,只要地上有一個紙頭,婆婆也會立馬掃了去,每天都要拖地掃地好幾次。愛乾淨很好,但是婆婆有意無意的,也會覺得張悅過得有些太粗糙了,一直都在明里暗裡地提示張悅,結了婚可就不能這個樣子了。

張悅呢,也只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在婆婆的面前,還算是有所表現,再加上每次只是呆不足一天就走,時間短暫,也不會有什麼真正的矛盾產生。

知道過年要回婆家過十幾天,張悅不想去,但畢竟當地的風俗,新媳婦不管怎麼樣第一年都是要去婆家過年的,張悅還想在爸媽家過幾天舒服恣意的過年假期,但再不想去也只能去。

年前剛放假,張悅就跟丈夫一起啟程到了婆家,剛開始的兩天倒也還好,婆婆忙婆婆的,張悅在房間裡玩兒自己的,婆婆也沒有說什麼,可是後來,張悅就發現婆婆漸漸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冷淡,有時候張悅找婆婆說話,婆婆還沒好氣的樣子。

尤其是張悅不同一家人一起吃早飯,讓婆婆尤其不滿意,張悅是習慣了假期放鬆自由的生活方式,晚上玩手機追劇不用顧忌時間,這是平時的工作時間難得的,放假的時候就算天掉下來的事情,也不能阻擋她睡懶覺。

在家裡,父母雖然也說過張悅,但是眼看著說了沒用,也就不管她了。但到了婆家,婆婆卻不管她的,她表示自己不吃早飯,婆婆還是會一大早上把飯端到她面前,要她吃掉。

她不吃,婆婆就不走,這份「沉重的愛」也讓張悅覺得特別的無法消受,所以說,沒過多久,張悅就對丈夫提出了要求,婆家早上吃早飯的時間丈夫起來了,就把門鎖上以後再出去。

丈夫也沒什麼,照做了,但這就惹得婆婆更不高興了,尤其是大年三十那天,張悅還是一如往常,睡懶覺到日上三竿,中午見到婆婆的臉色,那是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婆婆心直口快,也當面說了張悅這樣不好,但張悅總是表面附和,實際上還是沒有改。

直到大年初四那天,張悅呢,挺難得的想到了想去城裡轉一轉,順便把婆婆帶著,給婆婆也買身新衣服,也算是和婆婆打好關係吧。

只是在家裡沒找到婆婆的人,問公公才知道婆婆在隔壁鄰居家打麻將,張悅就一個人出去找婆婆回家。

可剛到了鄰居家的門口,她就聽到了婆婆高亢而嘹亮的聲音傳了出來。

「我算是終於知道了,她能嫁來我家是因為沒人要,第一次回婆家過年,她成天除了吃和睡,就沒下過炕!」

張悅自然是知道婆婆嘴裡說的是她,還是背地裡和別人說她的壞話,想著自己明明還想帶著婆婆買衣服,更是怒火中燒,衝進去,就掀了婆婆的麻將桌。

「你這麼看不上我那就算了,我走就是了,回去就跟你兒子離婚!」

張悅回家收拾了衣服就要走,好容易被公公和丈夫勸住,只是麻將桌上的一句閒談,坑慘了兒子,張悅在婆家過的第一個年,過得是雞飛蛋打。

「心直口快」的婆婆,對於張悅的懶散做派看不慣,和外人吐槽新婚兒媳懶,或許也本身沒有帶有多大的惡意,就是麻將桌上隨口閒談。可是好巧不巧就是讓兒媳聽到了,最終才引發了張月怒掀了婆婆麻將桌,鬧著年不過了,還差點離了婚。

婆婆不該在外人面前嚼舌頭根,說兒媳婦的不是,這是必然的,但是張悅在婆家什麼事情都不幹,和婆家人的生活完全脫節,只顧著自己,這麼做也是不對的。

但追根溯源,最終的原因,還是因為兩個人住在了一個屋檐下了,才引發的矛盾。好在是,張悅和婆婆還算是住得遠的,只是過年回來十幾天,要是真住在一起,那可就真的是麻煩了。

婆媳住在一起,一定是有矛盾的,哪怕關係再好,也無可避免。其實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已經避免和老人住在一起了,除非非常有必要,比如說父母已經老了,贍養老人本來就是年輕人的義務,這也沒辦法假手於人,更不能推脫。不過到父母老了以後,脾氣也會相對溫和一些,矛盾也不會再有多尖銳。

兒媳婦積累了更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後,也是能夠理解老人嘴碎,其實都是刀子嘴豆腐心,並不是有心的,只要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用太往心裡去,事情也就不再是事情了。

但若是不是必要的情況下,我還是建議婆媳之間不要同住在一起的,這是為了雙方都好。

有句話是眼不見心不煩,很多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就是因為距離太近,又互相不能理解。

如果距離遠,看不見,聽不著,也就沒有了矛盾。

婆媳矛盾如此,夫妻關係也是如此,戀愛時因為距離還不是很近,能看見的就是對方最好的一面,不好的缺點你也看不到,自然就是甜蜜萬分,也是最開心的時候。

然而結婚後,住在一起,距離過近,缺點什麼的一下就都暴露在了對方的眼前,真實暴露了,自然就會有了矛盾,也就出現了夫妻的磨合期。

也許,距離遠也並非是調節任何的問題,只是少了一份互相體諒和理解的心。你可以認同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卻不能全盤否定對方的生活方式。一家人,想要關係和睦,總是要互相都做一些妥協的。

被硬拽著對方的缺點不放,多想想對方的優點,實在是看不慣了,那也只能是分開,儘管不能解決所有的矛盾,但至少也能讓雙方保持一個比較舒服的相處距離,遠離矛盾,也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OpR_XcB9wjdwRpvPh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