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網絡免費留下的這些PTSD,可能給內容產業帶來長久損失

2020-01-29     新文化商業

作者 | Amy Wang


《囧媽》在年二十九宣布院線撤檔後隨即宣布售賣給頭條系作網際網路免費放映,針對這件事的前前後後已經有很多媒體寫得很詳盡了,但我想簡單直給的表達下個人看法,重點在這件事將給整個內容產業帶來的長遠影響。



Netflix挑釁好萊塢屢屢得逞,他們的爭鬥向來擺在台面。有一點是值得關注的,流媒體與傳統院線之間戰鬥雖高潮起伏,但一直是持續的。戰鬥的核心是在電影內容上的話語權和發行權利。因為流媒體和大片廠享有在各自領域的絕對領導權,所以,短期內誰都不服誰,誰也離不開誰。

反觀歡喜傳媒與位元組跳動拿《囧媽》掀起的所謂「電影行業變革」,其實不具有任何變革意義。這只是院線電影內部的一次叛逃,和暫時領先的短視頻公司的一次營銷策略。

《囧媽》網絡免費,不僅不是變革,連宣戰都算不上。因為歡喜和徐崢的話語權加起來的平反都不足以與短視頻或者院線的影響力的任意一方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力量的極其不對等當然就不能算是宣戰,用「螳臂當車」形容這次舉動還差不多。


這僅僅是歡喜傳媒、徐崢、橫店影視在突發不可抗力之下的商業自救。這個決策可以幫助這幾個院線電影人和公司避免票房不及預期的虧損,避免再次定檔和營銷斷裂的不確定性,避免帳期太長給現金流帶來的壓力等。

《囧媽》院轉網近期結果已經可以看到。從目前的輿論來看,徐崢、《囧媽》及得到了普通大眾的諒解,只因免費勝過一切,頭條則因為「請全國人民免費看電影」的噱頭備受讚譽。

好的結果是,《囧媽》口碑下滑,但歡喜傳媒全身而退,股價暴漲。歡喜和位元組跳動的授權合作發布後,歡喜抓住港股在24號最後半個交易日,股價大漲43.07%,市值迅速上漲了18.6億港元。


此前歡喜傳媒以總票房24億元的價格將《囧媽》的保底發行權授權給橫店影業,通過這筆交易歡喜傳媒將會提前獲得不少於6億元的保底收益。但從預售情況來看,《囧媽》與《唐探3》差距甚大,甚至干不過《姜子牙》,外界普遍不看好其能達到起初預估的24億保底。據每日經濟新聞所報道,歡喜傳媒發的公告中寫明《囧媽》製作成本為2.17億元,即使加上一兩個億的宣發費用,此次與位元組跳動的合作穩賺不賠。

除了版權收益,徐崢作為歡喜傳媒的股東,還將享受股價上漲帶來的巨大收益,甚至有可能會超過版權收入本身。從歡喜公布的股東占比可以看到,徐崢個人與歡喜傳媒老闆董平持股數相同,是主要受益者。


還有一個好處在於,《囧媽》退出院線,也讓春節檔其他六部電影鬆了口氣。因為一旦肺炎情況轉好,電影院重新營業,這幾部影片錯過了最佳檔期,排片將變得更為嚴峻。一個主要對手轉網,就像資源釋放,電影院票房可以被瓜分。當然這也是理論情況上的,觀影總量並不確定。

短期壞的結果也很明顯。影院大規模反抗和指責,徐崢雖然贏得了普通觀眾的好感,但是和歡喜一起成為了「行業公敵」。其實也很好理解影院的反對,雖然對於其他影片來說,減少了競爭對手,但是影院投入了很多宣發資源,最終損失了一部起步10億票房的片子,要知道全年超10億的片子很可能不會超10部。

其次就是,免費的商業模式損傷付費元氣。電影院的最大敵人本該是長視頻流媒體,但是《囧媽》的個案讓電影院和長視頻流媒體走到了同一戰線。這次羞辱的不僅僅是電影院,還有愛優騰代表的長視頻流媒體。很多觀察人士認為,愛優騰在這次突發事件上的行動是缺失的或是滯緩的,被位元組搶占先機,其實未必。

對於視頻網站而言,花高額版權採購院線電影的獨播權早已不是新鮮事,在版權費用高企的2017-2018年,視頻網站買下一部電影的獨播版權得票房的10%左右費用,全年花在新媒體版權上的錢不知道是位元組跳動這次的多少倍,才培養起了單家億級會員市場和付費習慣。

位元組跳動花6.3億綁定歡喜,實際上就是為了告訴行業,自己進入了長視頻領域,今後它還需要幾千甚至上萬個《囧媽》才能不斷在長視頻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談何容易。

就《囧媽》在頭條系平台上線播映,《唐人街探案3》的主控方萬達電影總裁曾茂軍表示,《唐探3》會先登陸院線。「院線電影就要上院線,除非是網絡大電影。」


還好有人沒忘記網絡大電影。單點付費的To C模式才是網際網路和電影正確結合的方式,愛優騰並不傻,人家燒錢燒了好幾年去撿院線不吃的市場,為的不就是平穩過渡嗎?誰也不會選擇一錘子買賣單單為了一部《囧媽》,就破壞掉所有To C的付費商業模式以及電影院關係。

網際網路單點付費看電影的最好去處一定是長視頻網站,而不是抖音和西瓜,行業大趨勢不會因為一個特殊時期下的《囧媽》而改變。倒是《囧媽》的免費讓付費國民習慣再次動搖,簡直是開行業倒車,估計愛優騰三家都在背後罵娘了。

有幾個問題需要探討下:

1、 小屏播放下的《囧媽》口碑問題

一部視效音樂都上乘的院線製作,在小屏上播放,不僅是對幕後團隊的降維打擊,也可能是對影片口碑的降維打擊。我本人是在英皇IMAX看完首映,沉浸式觀影下對《囧媽》的印象還是不錯的,但是初一用電視投屏觀看,觀影體驗大大降低,很難沉浸其中,開始覺得影片冗長。

如果《囧媽》在院線上映,豆瓣評分是會高於6分還是低於6分,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徐崢最想知道的。

2、 影院的反抗應不應該支持

我個人觀點是支持的。當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這個道理亘古不變。《囧媽》的第一選擇是院線,大量的宣發資源也是花在院線上,相比於院線自己在宣發資源上的投入以及票房損失,這個事情表示,中國電影院的威嚴已經跌入神壇,象徵著未來只要網際網路公司有錢,可以說獨播就獨播,大型連鎖影院可以不怕,但是大量的中小影院將如同驚弓之鳥,毫無安全感可言。

3、免費與公益的區別

免費絕對不等於做公益。位元組跳動和徐崢在公開渠道有意混淆這個概念。本是一次多方利好的商業行為,非要用「請全國人民看電影」這樣的營銷來表達,多少有些惡臭。免費是一個商業用語,它背後並不是免費的,要不然「海瀾之家」這個片頭廣告為什麼要讓觀眾看到;公益則是社會概念,各大內容方和版權方捐獻劇綜的新媒體版權,讓觀眾在隔離期間可以免費觀看娛樂內容,這屬於公益行為。

4、 該模式可不可持續

個例,不可持續。疫情爆發導致整個春節檔消失本就是行業黑天鵝事件,從歡喜傳媒的商業模式來看,其資本味道大過於紮根內容的味道。綁定徐崢、寧浩、張藝謀等導演成為歡喜傳媒的核心競爭優勢,這本身就是資本好手才擁有的組盤能力體現,董平在這次股價遊戲中資本運作能力再次被證明。


但是在所有商業模式裡面,依託於「某個人」的商業模式是最不可靠的,這個有大量網紅上市公司可以舉例。在新導演高分高票房輩出的年代,老導演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前所未有的高,而且合同制給歡喜帶來的不安全感一直充斥著他們的業績報告。

歡喜的另一張王牌是歡喜首映APP,在此次轉網行為中,歡喜首映本應該是主要觀看渠道,但遲遲未能上映,要麼因為與頭條系的談判未能達成一致;要麼因為歡喜首映APP帶寬技術根本承擔不了突然而來的巨大流量。

弄清楚以上幾個問題,大抵就可以明白,當再次將網際網路和電影放在一起談論時,行業將患上長期的PTSD,可以預知的是:

1、 電影在電影院上映前隨時有可能被網際網路公司買走在網絡播放,影院與電影公司的不信任感加強;

2、 接下來與徐崢和歡喜傳媒有關的其他院線電影作品前途堪憂;

3、 愛優騰等長視頻網站將與位元組跳動這些短視頻力量更加水火不容;

4、 電影單點付費仍然任重道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KWW9G8Bgx9BqZZI7x5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