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or收購?IP搶奪戰下誰與爭鋒?

2019-10-16     母嬰行業觀察

IP即金錢,對於IP運營上來說,優質IP的商業價值是巨大的。據了解,好萊塢動漫電影中,超級英雄系列電影數量只占10%,卻創造了80%的利潤。在玩具製造行業中,知名IP聯名的玩具往往能夠做出銷量驚人成績。因此,在各大玩具巨頭的商業競爭中,IP的搶奪戰十分激烈。

什麼是IP?

提到IP,最重要的是釐清概念。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字面粗譯為「知識版權」,特指具有長期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跨媒介內容運營。上個世紀90年代,IP的概念在美國動漫產業興起,開始於DC漫畫的《超人》和《蝙蝠俠》電影系列。

據統計,在全球票房中,單一IP累計票房最高的均為系列作品,票房最高的IP中70%是動漫改編。

當動漫IP在遊戲和衍生品方面也創造了巨大的利潤之後,文化產業才逐漸看到了IP運營的價值。

原創IP撐起的商業產業鏈

迪士尼是原創IP公司最典型的例子,如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等動畫片主角,都是迪士尼早期開發的IP。這些優質IP為迪士尼創造了巨額利潤。在迪士尼的營收結構包括電視和網絡業務、迪士尼樂園度假村、電影、娛樂三個主要板塊分別占到44%、30.8%、14%,另外的衍生品和互動遊戲占比約為11.2%。由此可見,迪士尼樂園並不是迪士尼的主要營收,其核心商業模式是以IP價值為導向,再以IP的衍生價值輻射其它產業環節,從而建立起龐大的IP帝國。

相比國內,原創IP較為成功的企業有華強方特。據統計,2012年登上央視少兒頻道的原創動畫《熊出沒》大獲成功後,至2019年又有十部動畫片、兩部賀歲片在央視播出;在電影方面,自2014年開始至2019年,共有六部《熊出沒》大電影登上大熒幕,至今累計票房超過26億,可以說是最具影響力的動畫IP。強大的IP理所當然的輻射到華強方特的主題公園、以及衍生品業務上,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每落地一個「熊出沒樂園」,就為華強方特帶來創意設計收入2.1億元。

由此看來,迪士尼、華強方特做的不僅僅的樂園,而是建立在IP運營基礎上商業模式。但是否做了原創IP就有大錢可賺?答案是否定的。除了《熊出沒》,華強方特還推出了《小雞不好惹》《蟲蟲鬧翻天》等動畫作品,但在聲量上,還無法與「熊出沒」系列媲美。而同樣是「主題樂園+IP」商業模式的夢東方,代表作《鹿精靈》系列,截止到1月,但數據顯示,2018年6月30日—2019年6月30日,三個報告期主題樂園營運收入與物業發展及租賃收入相差甚遠,最近兩個報告期還出現下降趨勢。IP助力主題樂園的效果有待觀察。

瘋狂收購搶奪IP,成本與盈利能否持平?

原創IP創造的商業價值顯而易見,對於缺少自有優質IP的企業、或想擴充自有IP的企業來說,收購公司是搶奪IP,占有市場最直接的手段。

前段時間,擁有「變形金剛」「小馬寶莉」等熱門IP的美國玩具巨頭孩之寶,接著又收購了」小豬佩奇」母公司Entertainment One Ltd。媒體報道稱,此次收購將強化孩之寶面向學齡前市場的品牌,優化公司的品牌組合,並將大大提高公司媒體內容創作及節目製作能力,提升公司IP在電視、電影和其他媒體多個渠道的曝光率。

上文提到,以原創IP起家並且建立起IP帝國的迪士尼,之後也通過收購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將美國隊長、鋼鐵俠、星球大戰等英雄主角收入囊中。在擁有這些優質IP的基礎上,迪士尼帝國的版圖開始在外拓展,建立起融合電影、電視、旅遊、音樂、遊戲、出版、網際網路等多產業的全球文化娛樂生態鏈。

而以玩具製造起家的奧飛娛樂,則是先與日本動漫合作引進版權,推出寵物小精靈」、「迪迦奧特曼」等系列玩具,之後入局泛娛樂領域,開發原創內容,並進行大量投資併購。

根據天眼查信息統計,2011—2019年,奧飛對外投融資的公司達到63家,併購達8家公司。大量的收購讓奧飛擁有了《喜羊羊與灰太狼》、《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等超級大IP的儲備。但瘋狂的擴張模式帶來的是巨大的資金壓力,奧飛娛樂2019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35,966.62萬元,同比下降2.52%;實現利潤總額13,355.50萬元,同比上升14.32%。

IP對公司業務帶來的增長是否能在未來有較大提升,還有待觀察。在大量收購之後,奧飛能否打通上下產業鏈,建立起自己的IP帝國,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Ji40m0BMH2_cNUgGR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