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8年模型,她拾起枯樹葉,縫出藝術新高度

2019-07-12     藝非凡

​細微之處,自有大美。

枯葉藝術家


走在路上,一片葉子映入眼帘,一片漂浮在水坑上的葉子。

她把樹葉撿起,帶回家。這片樹葉就這樣開啟了新生命。

家裡一排樹葉掛在曬衣繩上,她輕輕撫過每一片葉子,觸摸它們的紋理,聆聽它們的心聲,再小心翼翼地用針線縫補創作。


乾枯的樹葉看起來一碰就碎,但德國藝術家Susanna Bauer卻用它們編織出了一個個有趣的世界。


四個調皮的圓點從樹葉上溜下來跑到一邊站著,兩片頭挨著頭的樹葉互相依賴共同前進,豎著桅杆的小船,展翅飛翔的鷹,皮質小手鼓,小提琴,風箏......



在不同的人眼裡,從不同的角度看去,它們可以是不同的東西,它們可以是任何東西。


現處於知天命年紀的Susanna大約10年前開始樹葉創作,對她來說這項特別的藝術就像是為她量身定做的。枯樹葉向她發出召喚,而她聽從了這使命般的召喚。「我經常感覺是這些樹葉找到了我,而不是我發現了它們。」

Susanna的媽媽和外婆都是編織愛好者,她從小就喜歡做手工,也喜歡大自然。

一有空就親手種蘿蔔,或是用火柴盒造景。儘管如此,聽到枯葉的呼喚,還是用了好多年。


最開始在大學裡她學的是景觀設計,但學了幾年總覺得不對勁,於是她從學校退學,放棄了學位,跑去一家產品模型公司當了三年學徒。

做模型要求謹慎而精確,Susanna的雙手愈發精巧。

為廣告打造完美的巧克力,給電影製作仿真金字塔和戰艦,餅乾,電話,咖啡機......


從產品模型到特效模型,她感覺自己什麼都會。

這個世界,似乎真是想到就能實現。

只是模型畢竟是模型,數年下來不安再次襲來。

樹林中,海灘上,一縷微風一粒沙,大自然轉瞬即逝的美,仍然縈繞在Susanna心中。

於是她再次進入藝術院校,白天工作,晚上上課。

在那裡,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式用手藝融合藝術和自然。

Susanna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做的第一個枯葉立方體。雖然感覺有些奇怪,但當天晚上她懷著奇特的驚喜,幸福地睡去。

第二天醒來,小立方還在桌上,看來不是夢。她對著它說,「你真有意思,我們一起試試看吧。」這一試就試到了現在。

從大城市搬到鄉下,Susanna總能注意到為人們所忽視的自然細節。

兩片樹葉剛好靠在一起,幾片樹葉在風中向上翻騰,一瞬間的景致變化總在不經意間引發她的翩翩聯想。

每一片葉子都好像一個人物,每一個作品都好像一個故事。

相遇

這是怎樣的相遇呢?一見鍾情,難捨難分?抑或是相愛相殺,糾纏不清?

一路上

一路上都遇到了誰?各有各的精彩,我也有我的矜貴。


連接

原本在兩個獨立的枝杈上,是什麼把他們連在了一起?你抬頭我回首,彼此靠近。

這些枯葉看似脆弱,卻又充滿力量,它們與柔軟的織線形成了奇妙的平衡,相互之間張力緊繃又柔情波盪。

人與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向上

很多人問,枯葉不會破嗎?是不是做了什麼加護處理?

儘管需要十分小心,但Susanna堅持使用原生態的葉子。

她花了很多時間摸清楚各種枯葉的極限,後來每拿到一片葉子就知道可以怎麼做,幾乎不會有任何破損。

過去的幾年裡,她的枯葉作品在歐洲和美國多家畫廊展出,並連續四年參加倫敦藝博會。

一支舞

收藏的人越來越多,不斷有人找她訂做,她很樂意和別人探討發掘枯葉的無限潛力。

一,二,還有三

但有時候Susanna也會想,我在這兒縫葉子做什麼呢?下一個作品會是什麼呢?

沒靈感的時候,沒信心的時候,她會先將工作室打掃乾淨,把珍藏在錢包里的葉子拿出來,用心和它們對話。只要繼續做,總有合適的想法降臨,再經過她的精巧手工變成一件件是葉子卻又不是葉子的作品。


走過這些看起來低調的作品,許多人迅速看一眼,然後想起來什麼似的回過來站定,細細觀賞,帶著微笑離開。

針線穿起的不只是枯葉,不只是自然和藝術,更是人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IFKA20BJleJMoPMcm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