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今天(3月17日)校長發了文件,下周學校分部門開始在家上班。員工根據工作性質,分為三類:一類必須在校,二類混合上班,半在家半在校上班,三類完全在家上班。我們做教師培訓工作,是二類,有部分時間在學校。秘書都已經給我們的辦公室消毒了,平時給老師自取的餅乾,現在都用塑料袋包裝了起來。
這周我馬不停蹄地給老師做網課培訓。這些培訓,計劃是我和同事艾米一起完成。艾米剛去紐約看兒子。培訓開始前幾分鐘,人力資源總監過來,讓艾米回家隔離。艾米離開後,培訓由我負責。艾米在家整理筆記,然後發布成博客給大家看。
培訓在教室里舉辦,有老師親臨現場,也有老師通過Zoom在線觀看。同時面對教室的老師和遠程的觀看者,要調自己的電腦,和教室里的攝像頭、話筒,各種翻車品種齊全。這時候我深切體會到開始上網課的老師的苦衷。不過我告訴他們,你看我也是屢敗屢戰,多試幾次才成功,你們就不用為直播緊張了。
有女老師說她直播很緊張,那得多化多少妝啊。我說你要求太高了。我頭一天遛狗踩到雨後的水裡,回去忘了洗。次日直播,鞋子非常髒。眾目睽睽之下我才發現,已經來不及換了,只好用《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里的髒鞋男子安慰自己。電影里的台詞是這樣的:
「還不到四十歲,肚子就挺出來啦。都是些邋里邋遏、萎靡不振的樣子,皮鞋老是髒的。我一見男人穿髒皮鞋就受不了。一下子就沒興致啦。」
「那你可以教他擦皮鞋呀。我那位就是我教會的。」
「你看,還得教他擦皮鞋。等你教會了,生活也就過去了。」
但願等我教會了老師,疫情也過去了,那是病毒幫了我一個忙,讓更多老師學會了一些技能。我用Zoom演示各種直播軟體,包括Zoom自己, BigBlueButton, Google Meet。用一個直播軟體演示另外一個直播軟體,窗口過多,切換頻繁,有時候搞不清自己到底在哪個空間,如盜夢空間,又如莊周夢蝶。
也有老師只想在PowerPoint上插入錄音,發布了給學生去聽。現在PowerPoint都可以直接轉錄為電影放到網上了,很是方便。對於繁忙的高校老師來說,方便就是剛需,便捷就是硬通貨。疫情期間,義大利人在陽台上唱《今夜無人入睡》。同樣是隔離,房型非常重要。我家連陽台都沒有,我都不知道怎麼去抒發情懷展示才藝。恐怕只有去院中,聲情並茂地大聲宣講直播視頻的製作教程了。但是需要留意的是,把PowerPoint變成PowerPoint + 語音的授課方式,偶爾用下可以,如果長期缺乏真人出鏡和互動感,課程效果也會打些折扣。
老師來現場培訓,來來往往這麼多人,沒有一個戴口罩。大家出自相互信任,冒染病風險來參加培訓。等疫情過去後,但願社會記住這些老師,他們也是英雄。為了繼續教學,讓學生在家,阻止疫情的進一步傳播,他們行也得上,不行也得上,硬是一個個上起了網課。美國的經濟有時候是一種軍事經濟。我們坐飛機的時候,軍人總是優先登機。他們在社會上享有很高地位,他們為國家的其他人,冒著生命的危險。在這特殊時期,冒險的、衝鋒陷陣的是這些老師,還有千千萬萬醫護人員。但願疫情結束後,老師和醫療人員上飛機全優先登記,去星巴克中杯換大杯,去買衣服打八五折,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辦公室門口的小紙條:「Some things you learn best in calm, and some in storm." (有些事我們得於歲月靜好,有些事得於風雲突變。——薇拉卡瑟)巧克力是「hugs"品牌,以巧克力取代hugs 擁抱。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一百多國家的學校停課。我們面臨人類歷史上最普遍的一次停課,也是最規模浩大的網課實驗。這對教育到底是什麼影響,我們拭目以待。過去不被人看重的在線教育,在危機中格外淡定,他們一直就是網課。一旦學校耽擱過久,學生陸續輟學,學校還怎麼往下辦?這都涉及生存問題了。大家就好比在鐵達尼號上的小提琴手,也不管船是浮是沉,繼續拉琴:做好本分,是我們大部分人唯一知道的事,也可能是最為重要的事。
這個時節,特朗普在推特上和中國一位外交官隔空對罵,甚至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這是利用民眾心中暗藏的不滿,助長排外情緒,使得我們在美國的華人,我們的孩子,以及在這裡的學生面臨空前的威脅。這是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威脅。日後回想起來,我的政治立場離開偏保守的路線,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很多海外中國人在美國支持特朗普。危機時刻,我們發現,華人和極右的美國人站在一起無異於玩火。關鍵時刻能站到你一邊的,多為那些平時大家罵作「白左」的人。華人一向反感紐約市長白思豪,覺得他的一些政策,過於考慮非裔美國人和拉丁裔美國人的利益。他要求取消重點高中的入學考試,讓華人子弟優勢蕩然無存,曾被華人家長一片叫罵。可是在特朗普發帖稱病毒為「中國病毒」後,白思豪最早站出來反對川普的發言,去挺華人社區。
周圍人並無那些極端政客的甩鍋行為。老師們都知道我很辛苦。有位老師在Facebook上發了一個貌似印度裔碼農、USB發明人走進辦公室後備受歡迎的場面,說災後也該這麼對我。還有一位老師,給我們每個人送了個咖啡購物卡。此時的老師,有的主動請纓,幫我們減輕培訓負擔,幫年老同事學習用新手段上網課。還有老師主動幫我們錄製教程,或是給學生做技術應用的調查,將結果和我們分享,減輕我們的壓力。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老師處處體現的善良。我想起了《喧譁與騷動》的最後一句:They endured. 他們在苦熬。他們在忍受。凡是不能殺死一個人的,會使人更堅強。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里說的那樣:「生活就這樣也是要過去的」。瑪麗婭帶著哲理的意味說。
訂閱南方周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周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