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半天新增11例境外輸入病例!機場有大量旅客聚集?

2020-03-18   中國經濟網新媒體

北京市衛健委微博@首都健康 消息,3月18日0時至12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1例,其中西班牙5例、英國4例、巴西1例、盧森堡1例。疑似病例3例,其中奧地利2例、匈牙利1例。治癒出院病例1例。截至3月18日12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4例,治癒出院病例5例。

無新增報告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癒出院病例4例。截至3月18日12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415例,治癒出院病例373例,治癒出院率89.9%。

首都機場出現大量旅客聚集?

官方回應來了!

近日網上流傳一些首都機場現場旅客聚集的視頻,對此,官方做出了回應。

3月17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瑩回應表示,我們也關注了網上信息。目前從掌握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的畫面反映的都是3月15日,也就是接收全部國際進港航班以來,當天下午的處置專區,入境旅客現場轉運的情況。

首都機場設立處置專區

進行流程調整和優化

在3月15日之前,首都機場的T3-D處置專區只接受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的航班,每天大概是10餘架次,旅客在2000人次左右。

那麼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個國家的蔓延,境外的輸入風險也不斷地增加。從3月15日零點開始,首都機場將全部國際以及來自港澳台地區的進港航班全部調整到了T3-D的處置專區運行。

這個調整讓首都機場處置專區的航班量和旅客量都較之前提高了三倍以上,導致部分時段出現了多個300人以上的大飛機集中抵達,造成了處置專區內短時的客流加大的情況。

事實上,3月15日,也就是接收全部的國際和港澳台地區航班運行的第1天,是近期以來首都機場國際和港澳台地區的航班量和旅客量最多的一天。當天,很多旅客都攜帶了大量的行李,當天下午有一個航空器的5名旅客,行李達了121件。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了現場轉運效率,造成了旅客積壓等候提取行李的情況。為了確保旅客安全和有序,工作人員及時關停了扶梯,並努力的維持秩序。

針對旅客和行李激增的新情況,機場也在第一時間在處置專區增設了旅客分流崗和隔離帶,加強了現場秩序的維護和引導。同時,及時跟北京市的交通部門聯動,由北京市交通委及時啟動了應急預案,迅速地調度了10輛廂式的貨車,參與到我們整個行李的運輸保障工作中來。

那麼旅客和行李的轉運模式由原來的旅客自帶行李,共同上一輛大巴車的方式,調整為三輛機場巴士配一輛廂式貨車,並編成組分別運送旅客和行李的模式。這個方式極大地提高了現場的運行效率,把現場的轉運效率提升了50%。當天很快就緩解了現場的壓力。

從昨天T3-D處置專區的運行情況來看,現場運行是順暢的,旅客積壓的情況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北京新國展入境人員集散點

24小時不斷檔

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是重要的國際口岸。3月10日至3月16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國際及港澳台地區進港航班處置專區已運送旅客20718人次。

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自3月10日啟用為入境人員集散點。入境人員抵達首都國際機場後,經過衛生檢疫、體溫檢測、信息核錄等流程,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集中送至新國展集散大廳,由省區市工作組轉送分流。集散點24小時服務不斷檔,各個環節有如齒輪精確配合。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北京市委書記蔡奇17日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檢查入境人員集散點工作。他強調,當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不斷加大,防控形勢異常嚴峻複雜,不允許有半點閃失。要進一步優化流程,形成管理閉環,與各省區市齊心協力做好入境旅客轉送工作。

蔡奇指出,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要採取更加嚴密嚴格的措施,堅決守好國門。堅持關口前移,嚴格入境檢疫,儘可能把疫情輸入風險降到最低。

北京小湯山醫院重啟

對海關檢疫後有風險人員進一步醫學篩查

時隔17年,北京小湯山醫院於3月16日再次啟用,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

北京小湯山醫院內部。圖片來源:新華網

對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收進醫院進行治療,對篩查後未發現異常的旅客將由目的地省份以安全適宜方式運送回本地,京內旅客由各區接回,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實現閉環運行和管理。

北京小湯山醫院局部(無人機照片)。圖片來源:新華網

為順暢銜接,北京市成立了由市衛生健康委、市醫院管理中心、北京口岸入境管理聯防聯控前方指揮部等參加的轉運協調工作組,在小湯山醫院值守,建立集中協調轉運機制及信息共享平台,加強溝通協調、對接協同,確保轉運工作順暢有序。

同時,首汽集團安排4台大巴車24小時在醫院集中駐勤,確保經檢查排除新冠肺炎的人員快速轉運,醫院與運送人員做好轉運人員清單管理,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來源:@首都健康、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黎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