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獃並不是偷懶,家長不要輕易去打擾,其實這是聰明的表現

2020-02-22   逗兒媽媽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若是在往年,孩子們都快開學了,而現在因處於特殊時期,孩子們在家呆的時間長了,也不能外出和小夥伴玩耍,各位家長們是不是感覺孩子好像總是自己在「發獃」呢?有沒有發現,孩子自己寫著寫著作業,就會愣神呢?是不是孩子在偷懶呢?有時候,家長叫孩子,孩子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不回應。有些家長慌神了,孩子一動不動,會不會是因為在家裡憋太久了,不會憋出毛病吧!

當丫丫媽在班級群中這樣留言後,倒真的有幾位家長立即就開始呼應了,其他家長也是立刻關注了一下自己的孩子,似乎他們也存在獨自發獃的情況。霖霖媽就說霖霖會獨自坐在陽台上,看著下面的風景和汽車出神,孩子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家長們議論紛紛。總是這樣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呢?

其實,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孩子若是喜歡偶爾發一下呆,還是屬於正常現象的2016年,國家衛建委就聯合疾病預控中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等部門推出了「5125」健康生活理念,其中就包括給自己留5分鐘發獃時間的倡議。在這5分鐘的時間內,可以將自己放空一下,讓緊張的大腦放鬆,不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大人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孩子寫作業的間隙,偶然出神,不是像某些家長想的那樣在偷懶,那麼,孩子默默地發獃,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孩子發獃並不是偷懶,家長要知道這幾點

1、表面看似呆,大腦其實在轉

有些孩子看似表面在發獃,其實他的大腦一直在運轉,或者是想自己喜歡的遊戲,或者是在想剛剛看過的書中的場景,在這個時間段,大腦進入到發揮或者鍛鍊想像力的狀態,時間長了,還可能將想像力轉化為創造力。

2、發獃就是放空大腦

人的身體累了,需要休息,大腦同樣也存在這種情況,發獃5分鐘,讓自己的大腦進入到一種非常自然的放空狀態,不但可以使大腦得到鬆弛,還可能激發出更大的想像力,有助於進一步思考。

3、發獃可能是在記東西

人的大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器官,有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研究後表明,當大腦中負責關注力的區域冷靜下來後,負責記憶力的區域就會處於活躍狀態,因此,在孩子發獃時,他可能是對剛剛想過的問題進行記憶,所以,發獃對於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是有好處的。

許多科學家在思考進入瓶頸期時,都有換幾種狀態的習慣,比如,愛因斯坦就喜歡聽音樂來讓大腦過渡一下,其中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而家長在遇到孩子偶爾發獃時,當時不要過分干預或者盲目阻止,那樣做的話,還會給孩子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二、父母的盲目阻止,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1、影響孩子性格發展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發獃時,大腦中的α腦電波會加強,這種電波有助於集中注意力,並且還可以調節孩子的情緒發展,減輕大腦思考的壓力。若家長在孩子發獃時,盲目阻止,孩子的焦躁得不到釋放,則會影響孩子性格的養成,使得孩子容易形成急躁的性格。

2、中斷孩子正在思考的問題

不論大人還是孩子,在思考問題時,總是希望有一個安靜的環境,而當孩子處於發獃狀時,家長是不知道孩子是在思考還是在放空大腦的,此時,更不應該盲目地阻止孩子,讓孩子中斷思考事小,若是冷不丁地嚇一下孩子,可就不好了。

3、容易使孩子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障礙

若家長在孩子發獃時,認為其是在偷懶、不集中注意力,而粗暴地將其打斷,甚至還埋怨幾句,其結果只能是陷於「兩敗俱傷」的尷尬境地,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否定感覺,還會有內心的憤怒感,可能還不敢發泄出來,時間長了,難免會對孩子的心理形成不良障礙。

孩子發獃是一種積極的現象,那是孩子在以自己的方式調整人體的指揮中心——大腦,只有大腦休息好了,放輕鬆了,才能更好地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因此,孩子偶爾地發獃,倒是其變聰明的表現了。在這個時刻,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正確地面對孩子發獃這件事。

三、面對孩子發獃,家長應該怎麼做?

1、從心理上接納孩子的這一行為

當家長知道孩子偶爾發獃並不是故意偷懶的行為之後,就應該從內心接納孩子的這一行為。當然可以在孩子發獃之後和孩子聊一聊,為啥會發獃,發獃了孩子在想些什麼事情?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講自己曾經發獃的一些趣事,也可以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

2、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時間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己的空間,現在多數家庭已經能做到了,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屋子,在時間上,家長也應該注意多給孩子留出餘地,一些課外班能少報就少報,讓孩子學會獨處,學會思考,學會發獃,也是能夠幫助孩子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

3、避免在孩子發獃時打斷他

孩子發獃時,大腦或者在思考,或者在休息,是一個較為連續的過程,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結束這個過程還是比較貼切的。若是在此期間被家長忽然打斷,也就是打斷了孩子的專注力或者是創造力練習,長久以往,反而不利於孩子的獨立思考力鍛鍊。

前文提到的「5125」理念,取自諧音「我要愛我」,提出者的目的就是要提醒每個人要注意關注「身」和「心」兩方面的修養和健康,而發獃5分鐘正是側重於我們不易察覺的「心」這一方面。因為不易察覺,所以更易受傷害。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尤其要格外關注,所以,當孩子再次發獃時,不妨讓其「靜靜」,放空自己,要知道,這樣的娃更聰明喲!

今日互動話題:不知各位家長在養育自己的孩子時,遇到過孩子發獃的情況嗎?您是怎麼處理的呢?孩子會有哪些反應呢?歡迎留下您的寶貴經驗,一起參與話題討論。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