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帝國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社民黨人組織成立的魏瑪德國,與協約國的談判自然也是由魏瑪共和國完成的。客觀上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並非是一件壞事,但魏瑪德國的軍隊並不認可這一點,因為他們始終相信自己能夠贏得戰爭,而這也促使了他們在戰爭結束的那一刻就秘密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並秘密組建了魏瑪德國的隱秘軍事力量——黑色國防軍。
坦白說,這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歷史,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魏瑪德國在軍事力量上已經被嚴格限制,德國國防軍不僅不能擁有火炮、坦克和飛機,生產新的重機槍也不被准許,甚至是連國防軍的總兵力都被牢牢限制在了十萬人。可以說,德國國防軍在經過這麼一支警察部隊,指望用這麼一支被嚴格限制的軍隊秘密謀划下一次戰爭是幾乎不可能的,連最基本的兵力問題都幾乎無從解決。
客觀的問題擺在這裡,協約國加在魏瑪德國身上的限制太多,更麻煩的問題在於魏瑪德國的政府在某一程度上極其反感軍隊勢力。魏瑪德國的成立源於社民黨人的活動,作為議會派和民主派人士,他們對於軍隊有一種先天的不信任和反感。但作為一個草創的政府,魏瑪德國又必須接收許多來自舊德國的殘留,因此魏瑪德國就出現了一個奇特的風景線——政府是一個全新的共和政府,但警察、軍隊和司法系統卻來自於舊德國。
在這樣的環境下,魏瑪德國政府的處境其實是岌岌可危的,因為這些來自舊德國的人隨時都想要推翻魏瑪德國政府,而他們受限於局勢又不能趕走對方,故此他們只能竭盡全力的限制對方。這種限制本該是有用的,因為軍隊方面必須負責一大堆讓人焦頭爛額的事情,比如說戰後官兵的復原問題、向協約國移交裝備、軍隊系統的裁減問題等等,他們本該無力擺脫魏瑪德國的監視,更沒可能繞開協約國的限制才對。
可惜,一戰後魏瑪德國的混亂局勢給了國防軍機會。一戰後的德國是個什麼狀態呢?簡單說就是「水淺王八多,遍地是大哥」。因為魏瑪德國政府是靠逼迫德皇下位才成立的,所以德國的社會秩序幾乎在一瞬間就徹底崩塌了。各路左翼人士紛紛在德國各地自立山頭,搞得整個德國烏煙瘴氣不說,更給了協約國一個巨大的錯覺,那就是德國馬上就要和俄國一樣變成赤色了。
彼時德國社民黨已經分裂,從社民黨中分裂出來的斯巴達克同盟成為了德國的心腹大患,原因是信仰共產主義的斯巴達克同盟計劃將德國變成社會主義國家。眾所周知,魏瑪德國是一個右翼力量組成的,代表資本主義的政府,德國的十一月革命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那麼主張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要求把國家一切權力交給蘇維埃政府的斯巴達克同盟,自然也就是魏瑪德國的敵人,勢成水火的兩邊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衝突。
這種衝突的規模在最初實際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是雙方的力量都十分有限。魏瑪德國政府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鎮壓廣受支持的斯巴達克同盟,因為他們沒有得到來自軍隊的支持。反過來講,斯巴達克同盟在當時也力量不足,他們雖然受到許多左翼人士和左翼同情者的支持,但他們並不能整合德國國內那些掛著蘇維埃名號的組織。等於說,兩邊因為各自問題導致他們之間的力量配比趨於平衡,而魏瑪德國政府最終選擇引軍隊來鎮壓斯巴達克同盟,以此達成摧毀對方的目的。
對於德國軍隊而言這是個天賜良機,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在鎮壓革命的旗號下,採取任何在明面上說的過去的行動,而魏瑪德國政府對這些行動也不會有任何干涉。此外,這些行動也絕對不會受到來自協約國的阻撓,原因是協約國同樣擔心德國變成一個蘇維埃國家,他們迫切希望德國軍隊從前線撤回後能去鎮壓革命,甚至准許德軍攜帶武器回國,可謂是為德國軍隊大開方便之門。
在這樣的前提下,德國國防軍迅速展開了行動,成立了所謂的「黑色國防軍」。該組織的領導者是時任中將的費多爾·馮·博克,他組織人手開始串聯那些不滿於停戰的軍官,同時秘密派人組織退伍老兵,將其編組為了若干的民間軍事組織,並為其解決經費、武器、補給和訓練場地等問題。這一舉動迅速就取得了成效,「黑色國防軍」很快就組織起了數十萬退伍老兵,成為了一支隱藏於民間的軍事力量。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藏兵方案,在鎮壓左翼運動的大前提下,「黑色國防軍」的任何行動都不會受到阻撓,而退伍老兵也被編組為了自由軍團,並在隨後投入到鎮壓左翼革命的行動中去。比如說1919年1月的柏林起義,這場本可能改寫德國歷史的起義就迅速遭到了自由軍團的鎮壓。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協約國的資助和縱容,自由軍團裝備十分精良,不僅配備有機槍和裝甲車,甚至還配備了重炮和坦克,其精銳程度絲毫不遜於一戰時期的德軍。
就這樣,黑色國防軍達成了他們的目標,在最隱秘的情況下重組德國軍隊。自由軍團在名義上屬於民間組織,可實際上卻受到來自國防軍的支持,等同於是德國的編外正規軍。在魏瑪德國建立初期的混亂中,黑色國防軍遙控自由軍團四處出擊,先後鎮壓了德國各地的左翼勢力。斯巴達克同盟的領導者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就是被自由軍團殺害,德國左翼成立的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就是在自由軍團的打擊下光速滅亡的。
當然,縱容自由軍團的魏瑪德國政府也沒好哪去,他們很快也遭到了自由軍團的反噬。1920年3月13日,自由軍團在柏林發動了「卡普政變」,1.2萬名自由軍團士兵控制了柏林不說,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賽克特更是拒絕魏瑪德國政府的鎮壓請求,導致魏瑪德國政府不得不狼狽的逃出柏林。倘若不是德國上下都反對自由軍團成立的政府,恐怕魏瑪德國的國祚就要結束在1920年了。
事後,自由軍團並為遭到嚴厲懲罰,絕大部分造起訴者都沒有受罰,這一方面是因為自由軍團在事後幫助鎮壓了魯爾地區活動的魯爾紅軍,另一方面則是黑色國防軍成員的秘密活動,迫使德國政府不敢真正懲罰自由軍團。最終的處理方案無非就是自由軍團解散,但這對黑色國防軍的計劃沒有任何影響,自由軍團的老兵們轉過頭就加入了如「狼人」、「青年德意志騎士團」、「高地聯盟」、「維京老兵聯盟」和「鋼盔團」等組織,繼續為黑色國防軍的藏兵大計貢獻力量。
極少被人知曉的黑色國防軍成立戰後的混亂局勢,而它的目標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藏兵於民以待來日再戰。黑色國防軍不僅組織退伍老兵為隱秘軍隊,還悄然在德國各大高校里成立各種外圍組織,許多抱有右翼思維的學生就加入了這些組織,成為了黑色國防軍的羽翼。如此一來黑色國防軍就完成了他們的目標,一支在明面上不存在的軍隊成立了,只需要一個機會他們就能再次點燃戰火,將德國重新拖回到戰爭的旋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