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逆「撞」秋分,錯過了就要再等上33年!

2022-09-26     新月占星

原標題:水逆「撞」秋分,錯過了就要再等上33年!

關注「新月文化」公眾號,獲取更多占星資訊。

水逆,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了,

秋分,也可以說家喻戶曉,

然而,水逆「撞」秋分您聽說過麼?

不知您此刻是否還在樂此不疲地把各種「鍋」往水逆身上甩,而並沒有注意到暑往寒來,從今天開始黑夜將會占據一天之中更長的時間呢?沒錯,今天太陽再次駕臨黃經180度,為我們送來了一年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

秋分,之所以與春分、夏至、冬至一併被視為一年之中的四個最為重要的時刻,是由於它標記著那個在地球生命中起決定作用的太陽的位置。秋分的時候,太陽直射赤道,白晝和夜晚的長度均等。

而在這一時刻之後,南半球將會沐浴到更多的陽光,這會讓身處北半球的我們明顯感受到——天黑得早了。

也許您會說,談論秋分無非就是這麼幾個套路:

要麼就是賞析一下諸如「風清露冷秋期半……桂子飄香遠」這樣應景兒的詩詞歌賦;

要麼就是普及一下「祭月神、行門祀、築城郭、正鈞石」這樣的傳統民俗;

當然,近年更為流行的就是「老中醫」們的那些類似「秋養肺陰,忌食寒涼」關於起居飲食方面的養生提醒。

不得不說我們對老生常談的確會產生「審美疲勞」。那麼,今年的秋分,我們決定給您加點壓箱底的與眾不同!

秋分在中國被看做是秋天的中點

當然,與中國不同,亞述人、印度人、波斯人以及普遍的西方世界都會把這一時刻定義為秋天降臨的標誌。儘管在不同文化中界定四季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大家無疑都注意到了秋分晝夜均等這個現象,也因此在不同文化搖籃中才孕育出了諸般與這個現象貼合的聯想。

《禮記》以及《呂氏春秋》對秋分有這樣的描述:「日夜分,則同度量,平權衡,正鈞石,角斗甬。」也就是中國古人會藉助秋分晝夜等長的時刻,統一和校正各種度量衡工具。

而在古代官員的設置方面也同樣參考了這個天象,即設置掌管司法和糾察的官員「司寇」,以象徵明辨是非善惡,量刑務必公正嚴明。

現代英文中的春分、秋分的「分」被稱之為equinox,這來源於拉丁文的aequi(相等)-noctium(夜晚)。它強調的是「(白晝)與夜晚相等」。所以,古羅馬人創造了天秤座,並且聲稱這個天秤便是來自於女神阿斯特雷亞(Astraea)。

相傳在特洛伊戰爭之中,宙斯就曾將希臘人和特洛伊人的命運放在這桿秤上,而最終因天平向希臘人傾斜以成就了希臘人的勝利。當然,這個說法產生於西塞羅之後,在古希臘時期天秤座其實是被另一個更為著名的星座「天蠍座」所覆蓋。

而由於天蠍座範圍很廣,也因此被拆成了蠍鉗(Khelae)以及蠍身(現在我們看到的天蠍座)兩部分。而這個蠍鉗就象徵著切分晝夜的秋分大剪刀。

關於天蠍座,你可能了解廣為流傳的兩個版本的希臘神話。其一是相傳獵人奧列翁箭法超群並且自命不凡,號稱地上的一切動物都逃不出他的箭下,這惹惱了狩獵女神阿爾忒密斯(另有說法是惹惱了大地之母),於是她便派出一隻蠍子最終導致了獵人奧列翁的死亡;

而另一個版本是狩獵女神對奧列翁非常傾慕,但這惹惱了阿爾忒密斯的哥哥光輝之神阿波羅,於是阿波羅派出了一隻蠍子最終導致了奧列翁的死亡。

而這兩個版本其實本質是一致的,因為漁獵活動會因為春暖花開而變得旺盛,而獵人的死去其實就暗示著寒冷和陰霾再次降臨世界。

不過希臘神話中其實並沒有言明為什麼被派出來的是只蠍子。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蠍子是來源於古埃及的蠍崇拜。

在古埃及蠍子是一種常見的生物,喜陰惡陽。

而古埃及人發現蠍子毒對致命的蛇毒有很好的功效,於是認為蠍子有起死回生的神力。這也成就了神話中的蠍子女神塞爾凱特,她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負責保護太陽神每晚穿越冥河。由此可見,天秤座也好、蠍鉗、抑或是天蠍座本身其實都與秋分這個晝夜分界的時點有關。

所以,在任何文化中無論是以何種形式,秋分所刻畫的無非就是:1.這個時點晝夜均等;2.這個時點過後晝短夜長。也因此,這個時點在占星學上就有了兩個基本意象,(短暫的)平等和(鮮明的)界限。

占星學中把天秤宮0度定義為秋分點,而每每言及天秤宮,總有人會把天秤宮的人貼上「猶豫」的標籤,這可能是從搖搖擺擺的「天平」上去思考。但事實上,天平的目的是幹什麼呢?不過是是想分清孰重孰輕而已。所以,要我說,天秤們不但不猶豫,而且還特別有主意!

除了秋分這個現象之外,現在還有一個天象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水逆」。水星於本月10日開啟了2022年度的第三次「視逆行」。要說水逆和秋分同時發生其實並不算太過稀奇,因為水星每隔100天左右就要「逆」一次。

然而,逆行的水星與太陽同時光臨這個象徵平等、分界的秋分點,這個現象其實就不那麼常見了。上一次,還是46年前的1976年的秋分。而下一次,就要等到33年之後。

在討論這個天象有什麼具體的意義之前,我們先來談論一個占星師,特別是研究西方占星的占星師不太會關注的要素——內行星(水星、金星)與太陽的相對位置。

儘管在現代天文學中,水星繞日公轉一周大約需要88天,金星則需要大約225天,然而由於這兩顆行星介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所以如果從地球上觀察這兩顆行星,它們繞行天空一周大約都需要一個太陽年的時間。

因此,地心天文學中會說水星和金星常伴太陽左右,水星與太陽的視距離前後往往不超過一個黃道宮位,而金星則不超過兩個。

而由於視逆行的發生,如果從地球上順時針觀察,這兩顆行星它們有的時候會位於太陽的右側,也就是清晨在太陽升起之前,先於太陽登上東方地平線;有的時候會位於太陽的左側,也就是在太陽落山之後,晚於太陽沒入西方地平線。這種與太陽的相對位置關係便賦予了它們不同的意義,甚至是不同的名稱。

《詩經·小雅·大東》篇中就有「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的詩句,這其實就是在說金星與太陽的相對位置關係

當金星所扮演的是啟明星的角色時,其實就是因為金星發生視逆行之後,經歷與太陽會合,然後處在了太陽的右側,然後它將持續扮演「啟明」的角色290天,然後再次與太陽會合,便化身「長庚」。

而至於今天的另一個主角「水星」,它在中國的官方名稱為「辰星」

這是由於古代天文學家把一周天分成12等份,每一份被稱之為「一辰」。水星距離太陽總是不會超過一辰,伴隨著太陽巡行周天。同時,《史記·天官書》中也指出:「察日辰之會,以治辰星之位……是正四時」,說的是古人靠觀察水星來校準一年的時節。

與金星相比,水星的與日會合周期很短,中國古人會更加關注水星兩次晨出東方或者夕出西方的時間間隔(平均為116天)。

儘管留存的記載中,古人並沒有言明在不同的水日關係下水星的名稱。不過,剖析這些名稱的意思之後,其實便不難發現,水星晨出東方時會被古人稱為「安周(通「調」,音tiao)」,它強調的是「充分的準備」、「周到地考慮」以及「反覆的磋商」;而夕出西方的時候則稱其為「句(音gou)星」或者「伺星」,則突出的是「治理」和「法則」

當然,你也許只致力於西方占星,即便如此,即便你一談到水星只會想到「信息、表達、頭腦」。那麼,我希望你以後再觀察水日關係時,至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定:

當水星順時針位於太陽的右側時,代表著在「局勢明朗之前,我們需要獲取足夠的信息或歷經充分的溝通」。如果你的星盤中恰好是這樣的關係,那麼,你可能會是一個探索者,更適合做前端的銷售,善於為了某個目的搜集信息和資料。

而如果水星位於太陽的左側,則代表「我們要儘可能的對看到的事物做充分的詮釋和表達」。作用在個人身上,你可能更適合做參謀,更加謹慎和基於現實對局勢做出判斷。

在接下來的68天中,前一段時間的陰霾、低沉很可能會一掃而去,那種為了尋求公理和正義的勇氣會再次降臨,一些留存的重要問題會在這個階段重新被討論,不公平的分配和秩序也會重新進行磋商和調整。大家重新回到談判桌前這樣的局面會再次發生。而假如你正置身於某種誤解和不公中,那麼,接下來的兩個多月則是為了公平而爭取的兩個月

同時,這個天象會送來局勢的扭轉。一些關於界限的問題會得到解決;某些長期的問題很可能會徹底根除;同時,一些錯誤會也會被糾正。這無疑在給我們送來曙光。然而,儘管在這段時間我們採取的行動往往會得到令人欣慰的結果,但我們在行動時也要注意,我們所採取的措施是否會帶來一些不良影響。因為,11月9日之後,這些影響就將相繼一涌而至。

這個幾十年一遇的水逆撞秋分,您準備好了麼?

版權聲明:本頁圖片部分選自網絡,本文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在新月文化訂閱號平台,歡迎轉發,反對抄襲。友號轉載請後台回復關鍵詞【轉載】。

撰文 | 遠志

排版 | 阿豪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9cd127a7cebe18e2c8a0b261bcfcf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