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新銳,但它並不是朗逸的換代車型或細分車型,而是一款全新車型,因為它定位於更入門的緊湊級市場,它的車長和軸距都有所縮減,並且更加年輕。
不是同一車型,但為何要沿用朗逸這個名字?首先朗逸目前為止銷量超過500萬輛,口碑積累有目共睹,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安心。
其次,它們還是有一些共同之處的,朗逸新銳和朗逸都是出自MQB平台,並且與朗逸低配1.5L自動版都是同一套動力系統,所以朗逸新銳名稱用的合理。
首先被吸引住的一定是接近於蒂芙尼藍的松石綠車漆,清新有活力,所以代表它將要面對的群體是剛畢業預算有限的年輕人,而這也是目前入門級市場最主要的消費人群。
前臉造型上它與朗逸的關聯度並不大,是比較溫和的風格,大燈輪廓為C型日間行車燈,與中網的兩條鍍鉻裝飾融為一體,形成貫穿式造型。
下槓部分為巨大的進氣格柵,採用點陣式設計,咬地感強,設計上與零度有與曲同工之妙,可以歸為同類年輕化產品,而左右兩側為霧燈。
側面看上去4561mm的車長和2651mm的軸距顯的更加緊湊但不至於侷促,偏低的車頭和較高的車尾,配合上揚的腰線有一定的俯衝感。
車長相比於朗逸短了117mm,軸距短了37mm,比桑塔納還要大一些,所以是介於二者之間的定位。最大16英寸的車輪對於它來說剛好合身,並且花瓣風刃式的輪轂造型比較時尚。
車尾造型跟朗逸倒是頗為相似,不過尾燈整體做了燻黑處理,仿佛貼了黑色改色膜,點亮之後為Y字型光源,看起來比較運動。
內飾設計並沒有採用大眾最新的懸浮式螢幕設計,而是8英寸內嵌式螢幕,並且左側有固定觸控按鍵,整體採用了黑白的配色,相對能彰顯活力。
螢幕尺寸符合當下10萬級合資車水準,該有的互聯功能比較豐富,支持Carplay,carlife,SVW Link等手機互聯。
不同於朗逸高配的觸控式空調操作面板,朗逸新銳全部使用了物理旋鈕,雖然降低了科技感,但是更加實用。
儀錶盤並未使用機械式儀錶盤,而是由8英寸顯示屏和左右兩側油溫和油表組成,顯示信息豐富且比較直觀。
比較驚喜的是座椅竟然使用了一體式運動座椅,且採用與車身同色的雙拼配色,造型簡潔,乘坐舒適,不過座椅調節均為手動。
尾箱打開後空間表現不錯,對於日常家用足夠,為了儘可能增加空間,左右兩側也儘可能外拓,雖然看起來不太規整,不過還是能增加一部分空間。
與朗逸低配版動力保持一致,全系將配備1.5L自吸加6AT動力系統,擁有110匹馬力,141牛·米,這套動力的優點在於動力響應及時,能夠滿足日常的駕駛需求,並且愛信6AT變速箱的換擋平順,邏輯性好。配置方面據悉高配將搭載定速巡航,倒車影像,倒車雷達等實用配置。
總的來看,朗逸新銳在設計上,配色,細節都趨於年輕化,在配置上依舊保持合資水準,大眾朗逸一貫的口碑的硬體實用性毋庸置疑,所以能看出來這是一台更加實用,但是也兼顧了設計時尚的車型,對於很多剛畢業或者首次購車的務實的年輕朋友來說,這款車會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價格多少合適呢?綜合參考捷達VA3的價格在6.68-9.28萬,朗逸在10.09-15.19萬,所以它的價格將可能在8萬左右起步,頂配在10萬左右,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