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創下新勢力IPO歷史記錄,毫無存在感的安聰慧功不可沒

2024-05-10     雷科技

2021年2月20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宣布了「兩個吉利藍色吉利行動計劃」,計劃一主攻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覆蓋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動力、增程式以及小排量節能車型,混合動力車型占據產品規劃的90%。

另一個計劃則是純電動智能汽車,通過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積極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推動吉利公司在該領域的發展。而這個計劃,最終落地的產物正是後來的極氪。

承載著吉利藍色計劃的極氪可以說十分年輕,成立至今還不到4年。5月10日,這個品牌正式以「ZK」為代碼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寧德時代、Mobileye等投資者持續認購,極氪迎來了全新的階段。

外界認為極氪的成就離不開李書福的帶領及其正確的戰略眼光,藉助吉利SEA浩瀚整車架構,極氪首款車型001名聲大噪,後續的極氪X、極氪007、極氪009等車型,不僅有自己的想法,產品力絲毫不遜色於任何品牌。但事實上,李書福的眼光固然重要,但帶領極氪走到今天的,還得是這位低調的男人——安聰慧。

吉利時代:高舉電動化、智能化大旗

這位不常出現在大眾視野的男人叫安聰慧,圈內的暱稱「聰聰」,在帶領極氪品牌之前,他是吉利汽車總裁。2020年北京車展,他以「首席用戶體驗官」的身份,代表吉利星瑞發布了《家轎顛覆者宣言》,全面開啟吉利汽車架構造車的時代。

吉利星瑞作為「科技吉利4.0」首款CMA超級母體寬體轎車出現,重新定義了A級家轎空間的標準,打破了「燃油車做不了整車OTA」的傳統認知。CMA電子電氣架構架構能夠像智慧型手機一樣實時遠程升級,滿足自動駕駛、大數據云服務等擴展。儘管安聰慧沒有直接參與CMA架構和吉利星瑞的設計和研發,但在車型定位和市場戰略當中起到了領導的作用。

從那時候開始,智能化刻進了吉利汽車的基因當中,也談起了「用戶產品價值獲得感」。智能化和產品價值,成為了安聰慧立足車圈的標籤。後來在他的帶領下,吉利汽車的設計、研發、製造、品質、服務等領域實現了體系化升級,並連續四年獲得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冠。

除了展現出極強的用戶關懷屬性,安聰慧也極力擁抱智能化和電動化,強調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之間是全方位的進化,而非簡單的動力形式替代,大力推動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幫助吉利汽車走上電動化的正軌。這一系列的舉措都為實現吉利的藍色行動計劃打下基礎。

2011年起就擔任吉利汽車集團CEO的安聰慧幾乎見證了吉利汽車集團的各項里程碑,吉利和沃爾沃的深度合作、成立歐洲研究院(CEVT)、打造CMA架構等均在他任內完成。

任職吉利汽車集團期間安聰慧的外界評價也比較正面,畢竟上面提到的這一系列舉措奠定了吉利汽車當下的產品布局、技術布局和整體面貌,而成立領克品牌等動作,也凸顯了安聰慧作為一把手的前瞻性。

2021年3月23日,吉利控股集團在公布財報後,對外宣布推出全新高端電動車品牌極氪智能科技,並由安聰慧擔任CEO職位。雖是獨立品牌,但極氪是吉利推進智能電動汽車的重要一步,安聰慧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戰略布局,為後來的品牌塑造做好了鋪墊。

到了這裡不難看出,安聰慧再一次扮演了救火隊長的角色。

極氪時代:從夢幻開局到走出低谷

極氪品牌代表了吉利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未來,安聰慧朝著智能化、產品價值感繼續努力,把極氪定位成用戶型品牌,藉助吉利公司的資源,打造了SEA浩瀚架構,打造了極氪首款車型001。一款看似小眾的純電獵裝轎跑,卻是這個品牌的銷量常青樹,後續也有競爭對手加入豪華獵裝的賽道,可見對汽車新品類的影響力。

一款成功的車型離不開精確的產品定義和用戶定位,不可否認的是,安聰慧不僅在公司體系升級上是一把好手,對消費者更喜歡什麼汽車也是花了不少的心思。在供應鏈上,極氪也與英特爾、寧德時代等汽車領域頂尖供應商打好關係,加深技術合作,甚至是獲得資金上的支持。

當然,極氪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品牌,加速國產車出海,擴大產品受眾面。獵裝車在國內的用戶群體並不算大,但在國外,這樣強科技感、操控感、空間感的新能源獵裝轎跑,卻能得到許多外國消費者的青睞。不過也似乎因為全球布局和獨立IPO的需求,極氪沒有採用來自億咖通的智能解決方案。

讓小通印象比較深的是,極氪品牌的產品擴張並非一帆風順,001之後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和低谷時期,比如極氪X和極氪009,前者主打輕奢緊湊SUV,售價近20萬元,後者為純電豪華MPV,售價近50萬元。毫無疑問,這兩款產品沒有站在主流消費群體考慮,本身價格較高,注重差異化並未對極氪品牌帶來太多銷量上的幫助。再加上極氪當時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兩大板塊在行業當中不算突出,這讓極氪的影響力和銷售一時陷入尷尬。

極氪的調整能力還是比較強的,進入2023年,極氪在產品上的調整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對產品線進行調整,2023年底推出更符合主流市場需求的四門轎車極氪007,不再走小眾路線,希望擴大品牌受眾面,吸引大眾消費者的注意。

其次是更強調自研技術,比如在新車上採用全棧自研的800V磷酸鐵鋰超充電池——金磚電池,還將自研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上車以替代英特爾Mobileye解決方案。

第三是保持價格的敏感性,極氪雖然定位高端豪華,但實際上並沒有喪失對市場定價的嗅覺。舉個例子,3月上市的改款極氪001就將起售價下調近5萬元,極氪007在小米SU7的競爭下雖然沒有降價,但也提升了入門款的配置。

通過這一系列操作,極氪是新勢力品牌中為數不多銷量能夠持續提升的品牌,4月銷量超過1.6萬台,在所有新勢力品牌中排名前五。

汽車品牌一旦走向下行趨勢,便很難再向上走,許多年輕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往往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最後淹沒在新能源汽車的歷史長河中。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沒有雄厚的資金做背書,有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產品定位,活不到今天。

或許過去安聰慧的吉利時代距離我們比較遙遠而無法見到全貌,但通過這幾年極氪的運作,我們能夠總結出安聰慧的領導特色。

最明顯的一點是重技術,極氪非常注重技術的投入尤其是自研技術,而且在底盤、操控等方面明顯有著較高追求。或許從傳統車企出身的高管多少都有一些賽道情結,安聰慧也不例外,極氪在他的領導下有著非常強烈的運動色彩,消費者談到「好開的電車」,多數會將極氪放在討論範圍中。

另一點也非常明顯,安聰慧對於智能化的重視有一定誤判。實際上,極氪品牌從誕生以來「智能化」都不是長項,而早期極氪001的座艙系統甚至難用得被網友瘋狂批評,讓安聰慧好不難堪。

智能駕駛更不必說,極氪001上和Mobileye合作的智駕系統能力不突出、覆蓋面窄、選裝率低,在同檔次電車中毫無存在感,小通在一些車友群里經常見到這樣的論調:怎麼可能會有人因為智駕而選擇極氪?

換用自研算法的極氪007倒是在智駕覆蓋面上得到極大提升,做到了「交付全國即可用」,不過城區智駕仍未落地,而高快智駕的水準,也只能稱得上行業中游。

從結果來看,極氪的智能化現在處於亡羊補牢的階段,通過挖來大牛的方式苦苦追趕也的確見到了一些成效,然而從整個進度來說是有一定掉隊的。尤其是機械層面的出色和智能化的短板構成了極氪產品的兩極,這種不平衡的發展也讓極氪在市場中錯過了一些潛在客戶。

但不管怎麼說,從成立到獨立IPO極氪僅用了三年時間,創下了新勢力最快IPO的記錄,安聰慧在背後功不可沒。然而就現在的競爭環境來看,極氪可能無法繼續「堅持自己」,需要向市場妥協,作出改變。

極氪如此,安聰慧也是如此,安聰慧作為行業大佬在網際網路上卻顯得過分低調,完全沒有自己的個人社交帳號也不會與網友在網絡上互動,對於雷軍掀起的「高管成網紅」熱潮也只有淡淡的一句「CEO需要更好地分配自己的精力」。

不知道安聰慧的這種低調,對於邁入新階段的極氪來說是好是壞?

做事低調,不完全是好事

極氪品牌獨立IPO,意味著能夠獲得大量的資本,即便不依賴吉利這樣的大廠,也可以有充裕的現金流用於研發、擴大生產、改善基礎設施以及加大市場營銷投放。IPO之後,極氪的公眾知名度也會隨著股票交易提升,吸引投資者的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普通消費者知曉極氪的存在。

當然了,極氪獨立IPO成功,吉利控股集團也會有所得益,市場會給獨立運營的業務給予更高的期待。

這對於品牌而言實在是一件值得敲鑼打鼓的大喜事,但極氪官方微博對獨立IPO一事幾乎不提及,再加上安聰慧本人不在微博營業,這一切顯得有點太低調。事實上,極氪品牌的各種動態和消息,大多是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轉發/發帖的,雖然都是「一家人」,看起來卻有些怪。

如今越來越多的車企意識到,埋頭造車靠品牌影響力轉化訂單的時代已經過去,靠流量轉化訂單的時代已經到來。小米雷軍鞠躬給車主開門的事跡歷歷在目,一種很新的營銷方式衝擊著許多車企,也引來一些品牌高管的模仿,比如哪吒L交付現場,張勇鞠躬90°為首批車主開門致謝。類似的營銷案例還有很多,也不乏各種翻車的,但極氪倒是有點不為所動。

不可否認的是,獨立IPO的確能夠大幅增強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只不過時代變了,車企不單單要在造車業務上面認真鑽研,表面營銷也要下功夫,足夠親民討喜的營銷行為,同樣是增加用戶歸屬感的有效舉措。況且,極氪並不只有賣車的業務,像寧波威睿、CEVT,前者提供電池組件,後者提供技術服務,吉利旗下的路特斯、領克、銀河、極星等都是客戶,極氪還是一家十分低調的方案供應商。

這些都值得極氪拿出來多多營銷,智能化、電動化是妥妥的金字招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十分看重技術含量,自己的方案深受友商重用也值得驕傲,尤其是傳統品牌反向合資的今天,技術輸出更有利於建立品牌技術高度,拔高影響力。

在小通看來,零自燃和安全的確是一款豪華車型必被的基礎素質,極氪也十分擅長。但除了這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都是這個品牌值得認可的地方,成功掛牌上市是資本對極氪的認可,但品牌也要在加強知名度這方面多花點心思,作為用戶型企業的極氪,安聰慧還要繼續摸索品牌的向上之道。

2024年,AI大模型加速落地,汽車成為黃金場景,「下半場是智能化」成為業界共識。

4月25日,北京車展成為新能源車走向下半場的分水嶺,智能化成絕對主角、國產品牌強勢崛起、企業家「新車模」成風景線,燃油車、合資車、洋品牌、功能車徹底落寞。

車展期間,雷科技旗下「關注電動車,更懂智能化」的新媒體電車通派出豪華報道團前往北京,進行了系統的一線專業深度報道,一共輸出8條視頻、8篇深度解析以及海量短內容,全網收穫百萬+閱讀,斬獲多篇微信10萬+爆款(真實流量),在行業專業媒體引發較大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9379610615c664e5511cda7729262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