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周日晚上的奇情專欄時間。
最近有位美人,迅速翻紅。
章小蕙。
不久之前,六十歲的她開始直播帶貨,竟創下6億關注度。
用文藝復興講眼影盤,還現場讀起英文詩。
一夜之間,章小蕙成了兼具閱歷與審美的上世紀香江白月光。
但在過往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是港媒筆下臭名昭著的「妖女」。
一篇篇文章言之鑿鑿,稱她揮霍無度敗光兩任丈夫的家產,欠下2.5億巨債。
富家女的劣根性讓她哪怕吃不上飯,也要堅持買衫。
私生活混亂,婚內出軌閨蜜老公,還與富商糾纏,男友如流水。
但借她翻紅的契機,很多人追溯起當年她與鍾鎮濤那段腥風血雨的婚姻。
發現事實也許並不像港媒所書的那樣。
丈夫破產,是因投資失利之故。
婚內出軌,是夫妻關係破裂,二人默認各自另結新歡。
確有富商在她離婚後開出空白支票任她填數字,但被章小蕙拒絕。
她打官司、做生意、照顧小孩。
輾轉多地,東山再起,挨到如今口碑反轉。
本以為柳暗花明,但在很多人眼中,章小蕙有一件事永遠「洗不白」。
那就是,她曾出演過一部情色電影。
這部電影被視為妖女天生放蕩的罪證,用來拆穿她「名媛」的虛假面具。
但章小蕙卻視這部作品作她唯一的逃生跳板。
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咱們今天就來看看——
《桃色》
《桃色》確實尺度驚人,話題度更是爆炸。
同性曖昧、人鬼情、多角關係、虐戀(SM),涉獵相當全面。
片中三位女主演,一個賽一個的傳奇。
章小蕙不必多說,從天王嫂到接拍情色片,加之數不勝數的桃色新聞。
參演消息一傳出,港媒各大頭條就已集中轟炸。
關注度確實足了。
但又礙於她的名聲,香港電影界幾乎沒人願意合作。
劇組不得已啟用外地演員,才湊出陣容。
松坂慶子,八十年代日本第一美人。
成熟、嫵媚,眼波勾魂。
魚叔剛複習完《貓眼三姐妹》。
才發現風情萬種的大姐來生淚,原型正是松坂慶子。
更意外的,是河莉秀的參演。
河莉秀二十二歲時,為愛情進行了變性手術。
後因容貌姣好,被星探挖掘進入韓國娛樂圈,被貼上了「韓國最美變性人」的標籤。
這份經歷,竟也神奇地融進了電影中。
如此要素齊全,只因導演楊凡一以貫之的電影主題偏好:
模糊的性別、流動的情慾、悱惻的情感、以及禁忌的人性。
其代表作《玫瑰的故事》《海上花》《遊園驚夢》無一不在為這份獨特的審美做著註解。
《桃色》的電影主題和呈現方式,也不離其宗。
而之所以敢逆著大眾口碑,冒著「聲名盡毀」的風險選擇章小蕙。
一是因為導演本就無懼啟用新人演員。
當年挖掘吳彥祖出演《美少年之戀》的人,正是楊凡。
二是,導演覺得這部電影的女主角非章小蕙莫屬。
要有書卷氣養出的矜持與天真,又能淋漓盡致地展現並代表「慾望」。
家境殷實從小學習藝術,嫁人後卻變成全港第一妖女的章小蕙,確實最適合。
時逢章小蕙本人已經被港媒妖魔化到心冷。
曾經被侮辱到什麼程度呢?
章小蕙剛離婚時,出門被拍背後照。
媒體找來算命先生來看圖說話,再將「淫賤」二字作為結果,登在頭版頭條。
如此這般多年,章小蕙打從心底厭倦香港看似開放實則保守的獵巫風氣。
才想借這部電影打開更多可能,離開那裡。
她確實辦到了,但電影本身的命運卻一言難盡。
導演攝影師出身,對畫面有著服務於主題的藝術化追求。
整部電影的鏡頭視角幾乎都是傾斜的、搖晃的、倒錯的。
加之迷濛的光線和艷麗的色彩,無一不在提醒觀眾:
這是一個夢境現實含混的故事。
章小蕙飾演的美麗,是一位房產經紀。
這天,她遇到一個大客戶。
一位名叫梅木的日本富婆帶著年輕男友,預備買下一棟頂級別墅。
眼看大單就要順利成交,梅木夫人卻提出一個交換條件。
希望美麗幫她的一座舊宅租出。
舊宅意義特殊,一定要找到適合的人才能出手。
為了大單,美麗只好答應。
但租客篩來選去,全不符合要求。
只有年輕攝影師Kim,引起了美麗的注意。
搞曖昧是浪子的天分,Kim與美麗的關係就說不清道不明。
但其實在Kim之前,美麗早已對一個警察動心。
他總是出現在美麗周圍,有時擦肩,有時對望。
空氣都能摩擦出火,但卻從未有過對話。
為了吸引警察主動靠近,美麗請Kim幫忙演一齣戲。
但遺憾的是,二人的關係仍未有實質性進展。
倒是Kim與美麗越走越近。
美麗幫Kim租下了這間舊宅。
Kim也會在美麗傷心時,及時出現安慰。
飲食男女,不知不覺間便情難自抑。
但就在此時,一位美艷的女人(河莉秀 飾)突然出現,也找尋著這間舊宅。
走進屋中,即刻與Kim痴纏,宛若一對相識已久的戀人。
這還不算完,還有更亂的。
梅木夫人似乎也與Kim關係匪淺。
她知曉了美麗與Kim的關係,打電話約下一場三人會面。
修羅場很快到來。
美麗來到舊宅,正好撞破Kim與那位美艷的女人共浴。
美麗無法接受,崩潰質問女人的身份。
梅木夫人卻在此時現身,看著三人緩緩回答:
「那是年輕(時)的我」
就在此時,舊宅中鬧出的響動,打擾了樓下孩童的玩耍。
二人不經意的對話,又讓人心下一驚。
「妹妹,那裡三十年前有人被殺死」
尾隨美麗的警察聽到此事,回去翻閱了相關卷宗。
意外發現,1966年12月5日,Kim就已經在這間舊宅中被殺害。
而兇手,正是那位美艷女子,日本富家女梅木。
是時空錯亂,還是魂魄歸來?
整個故事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電影里數次提示,美麗是個愛幻想的人。
這讓許多人物出現或消失,都顯得分外不真實。
美麗會突然身著非現代的旗袍。
像是失憶般,忘掉了舊宅的位置。
梅木夫人突然深夜到訪,拉著美麗的手便能穿透空間,遊走相隔遙遙的舊宅之中。
一個個片段,都充斥著一股魔幻氣息。
而梅木夫人的自述,更是讓人瞠目。
原來,梅木夫人以前是個男孩。
少年時,隨父母來到香港,買下這間屋。
親眼見到父親的雙重人格發作,對母親施暴。
他對愛的感知自此扭曲,只能在痛苦處搜尋愛意。
後來,梅木愛上了一個年輕的攝影師,也就是Kim。
這份愛極端而又瘋狂。
梅木供養、囚禁自己的愛人,不停地索取著愛意。
甚至不惜為Kim變性,以求關係永恆。
但扭曲的自我和Kim的浪蕩,都讓梅木的心更為空洞,也更加瘋狂。
於是,Kim死在了床上。
多年之後,梅木遇到了美麗,這份關係變得愈發複雜。
梅木或真或假的暗示,勾拉出美麗內心深處的慾望。
美麗最終變得跟梅木一樣,沉溺 在夢境,又或是幻想里。
本以為更混亂的關係和更瘋狂的故事就要開啟。
鏡頭卻一轉,結局乍現。
1992年,梅木死於蘭桂坊踩踏慘案。
而美麗,不知所蹤。
這其實是源於一個真實歷史事件。
1992年12月31日晚,近2萬人聚集在蘭桂坊迎接新年。
後發生嚴重踩踏,致21人被死亡,63人受傷。
這起事件對當時的香港人造成了嚴重的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
導演或許就是想藉此表達臆想和混亂的某層原因。
正如電影中數次出現的一塊掛鐘,提醒著時間不曾流逝。
臆想還是現實,留給觀眾自己去品。
能看出導演有構建一出愛與欲故事的野心。
但演員生澀的演技與無法自圓的敘事,都讓電影呈顯出夢境般的混亂。
加之拍攝中種種意外,似乎也影響了電影的完成度。
比如警察扮演者吳嘉龍,本要出演Kim一角。
因尺度問題沒談攏,才由日本演員橫內晶補替。
還有一場尺度全開的重頭戲,章小蕙的演出合同中並未事先標明。
但所有人等在那裡,她痛哭倆個小時,才做足心理準備。
或許是當時真的被角色吸引,被作品說服。
又或是時下開店養娃確實需要賺錢。
再或者無法推辭與導演之間一定完成此片的約定。
反正無論如何,她拍了。
並跟隨這部電影走到柏林影展,感受到電影的魅力。
章小蕙一度動心從影,並憑《桃色》順利接到好萊塢的邀請,離開了香港。
到紐約、到北京、到上海,到如今。
章小蕙出現在美劇《小布希傳》中
但與此同時,她也被永遠釘在了「恥辱柱」上。
《桃色》之後,她的桃色傳聞更甚。
八卦標題再也沒有離開過「艷星」御用的那些詞。
只要出現,就是「賣弄風騷」。
連這次翻紅,也沒有躲開舊作審判。
章小蕙曾經談到被媒體妖魔化報道的感覺。
比起憤怒,她更無奈。
「我在真的時候,人家就當作假。
當我在假,在演戲的時候,他們就當真。」
這段話竟然神奇的與《桃色》的主題有了一絲互文意味。
真假迷離的愛情故事之後,導演鍾愛的《遊園驚夢》浮現。
「情不知所起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香江風吹過廿四載,愛恨化作舊塵埃。
但關於女人名聲的審判之火,依然隨時可以死灰復燃。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