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濤回答隆裕太后的一句話,無異於當場宣布:大清快了

2023-05-23     雲夕客

原標題:載濤回答隆裕太后的一句話,無異於當場宣布:大清快了

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慘敗。一直自詡「天朝上國」的清王朝,竟被東洋「蕞爾小邦」打得一敗塗地,決策者終於認識到自己軍制、戰術的落後,開始編練新軍。但是這時的練兵,只是裝備洋槍洋炮,按照西式方法操練,在軍隊編成及形制方面並沒有多大變化。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很快就結出了惡果。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中國軍隊戰鬥力低下、指揮混亂,面對洋人幾乎不堪一擊。這次慘敗終於打醒了清廷的決策者,他們下定決心要徹底推倒舊體制,推行新政,進行軍事改革,重新編練軍隊。

1903年十月成立總理練兵處,作為全國練兵統籌機構。派慶親王奕劻總理練兵事務,袁世凱充會辦練兵大臣,鐵良襄同辦理。並令各省成立督練公所,負責訓練新軍;裁減原有的舊軍(防軍、練軍、綠營),精選若干營為常備、後備軍及巡警營(即憲兵)。計劃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各省的新軍為地方軍,一共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新軍。

練兵處設立後,舉凡新軍之軍政、人事、財務、訓練、指揮、監督等一切權力,均歸其統轄。此後,通過一系列機構和職能的調整,形成陸軍部、海軍部和軍諮府三大軍事機關,統一調配全國新軍,時人認為此機構等於「收天下兵權萃於京師」。對掌握全國軍權的這些重要機構,清廷自然不放心交與「外人」打理,大權均由滿族官員執掌。

但是,偌大國家只靠滿族親貴顯然人數不夠,於是宣統皇帝登基,載灃擔任攝政王后,突擊提拔了一批青年皇室來充當大任。這些人當時不過20來歲,且從小身居宮中,缺少政治經驗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認識,做事全憑個人好惡。清末軍政改革的重任,就落在了這一批尚未而立的王公身上。對於這種輕率的做法,當時就有許多報章提出質疑,認為這些天潢貴胄雖然忠於朝廷,但是軍事學問、軍事閱歷、軍事常識均非常欠缺,將全國軍事託付到這些人手裡,固然能防止內亂,但對於軍事進步來說無異於緣木求魚。

但監國攝政王載灃卻對此充耳不聞,以自己胞弟載濤為軍諮府大臣,載洵為海軍大臣;同時,派載濤、毓朗、鐵良為訓練禁衛軍大臣。這些王公貴胄也不爭氣,他們出國考察之時吃喝玩樂,大把撒銀子採購武器裝備,或者生硬照搬西方國家制度卻不得其精髓。在這些人的主導下,清廷指望絕處逢生實在是天方夜譚。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隆裕太后召開御前會議,商議鎮壓革命方案。在眾人紛紛發言互相爭執不下之際,軍諮大臣貝勒爺載濤卻一言不發。隆裕心想平日載濤訓練軍隊,應該有禦敵之策。於是回過頭來問載濤:「你是管陸軍的,你知道咱們的士兵怎麼樣?可否一戰?」誰知不問還好,這一問直接把隆裕太后問的心裡拔涼拔涼的。只見載濤一聽,趕緊趴下磕頭,邊磕邊說:「啟稟太后,奴才練過兵,但沒有打過仗。」

這回答,無異於當場宣布:大清亡了!

傳奇紅軍軍長,被捕後承認自己是黨員,卻被敵人「請」出監獄

陳光、陳賡前後同一地點設伏,日軍少將急了:有這樣打仗的嗎?

咸豐打壓奕訢,平衡8大臣,就是沒算到慈禧才是笑到最後的人

激戰土山集,胡璉這個牛皮大王又可以吹噓一番了

白崇禧比項羽狠多了,設鴻門宴不但要了馮葆初的兵,還要了他的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826dc083f80ecc142062aae53c82b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