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本高分新書

2023-11-14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25本高分新書

2023新書看哪些?

今天為大家分享25本今年上市的高分學術類新書,一起收藏打卡閱讀吧!

1.《現象學入門》(中國現象學文庫·現象學原典譯叢·扎哈維繫列)

[丹麥]丹·扎哈維 著康維陽 譯

本書是丹·扎哈維對20世紀主導性哲學運動之一的現象學簡明而有吸引力的介紹,目前已經有德文、英文、日文等六種譯本。

本書作者丹·扎哈維是該領域的頂尖專家,他在這本書中生動明了地介紹了最基本、最核心的現象學概念,比如意識、意向性、空間性、具身性、時間性、交互主體性和社會性等。這些概念對於理解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和梅洛-龐蒂等偉大思想家至關重要。

2.《現代數學的概念》(世界科普名著譯叢)

[英]伊恩·斯圖爾特 著張卜天 譯

幾年前,「新數學」席捲了英國的課堂。它以研究數學家所喜愛的抽象的、一般的數學表達方式為基礎,其目標不僅是教學生處理數字和公式,而且要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讀完這本書,你會更清晰地了解到現代數學家如何看待數字、函數和公式,並懂得牢固掌握「新數學」背後的思想將如何影響對數學本質的真正理解。

3.大希庇阿斯》(希漢對照柏拉圖全集)

[古希臘]柏拉圖 著溥林 譯

《大希庇阿斯篇》是柏拉圖就「美是什麼」的問題所作的一篇對話,它是西方第一篇系統地討論美的著作,後來許多重要美學思潮都源於此。

4.《晨時:或論神之存在的演講》

[德]摩西·孟德爾頌 著劉偉冬 李紅燕 譯

摩西·孟德爾頌是德國啟蒙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之一,被稱為德國的蘇格拉底。《晨時或論神之存在的演講》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著作。《晨時》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討論什麼是真理,即我們如何獲得客觀知識,第二部分主要論證上帝存在。

5.《中國文化史導論》

錢穆 著

這是一部「指陳中國文化之真相」的力作。本書寫作於抗戰時期,是錢穆先生在完成《國史大綱》後,首部系統深入討論中國文化史的經典之作。本書是商務印書館新近推出的錢穆經典著述簡體橫排版之一種。

6.《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徐旭生 著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是徐旭生的學術代表作。本書以文獻中保留有古史傳說而當時並未留存直接史料的時代為傳說時代。作者認為,古史傳說雖口耳相傳,時久容易失真,可是它們大約都有歷史事實為核心,並非子虛烏有;歷史工作者如果能審慎地處理,就可以剝開它們神話的外衣,找出來真正歷史的核心。

7.《語詞談藪》(語言學與詩學譯叢)

[英]C.S.劉易斯 著丁駿 譯

語言——其交流和遊戲功能,其文學形態及意義變遷——是永遠讓人著迷的話題。《語詞談藪》便是對這種魅力的探索。在本書中,劉易斯研究了英語中所使用的若干語詞的歷史,這些語詞在幾個世紀以來發生的相當大的變化,以及這些詞在其以往語言中的意義。本書兼論文字交流的樂趣和問題,引人入勝,趣味橫生。書中揭示的議題對所有用心閱讀和交流的人至關重要,而作者恰是精研英語的大師級學者。

8.《土地經濟學論綱》

朱道林 著

本書闡述與論證了土地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規律,提出土地的自然、經濟、公共三大基本屬性是決定土地經濟學研究特殊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土地被投入人類利用過程所形成的土地經濟關係、土地產權關係、土地交易關係、土地投資關係、土地稅賦關係構成了土地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9.《迴向文學研究》(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

張伯偉 著

本書的核心觀念是「迴向文學研究」。全書共分四輯,述四輯的次第展開,足以表明文學研究的道路不僅是寬廣的,也是多樣的、有趣的,更不用說是有意義的。

10.《自然法與普遍法歷史》(政治哲學名著譯叢)

[德]愛德華·甘斯 著[德]約翰·布勞恩 編黃鈺洲 譯

本書由德國當代著名法學學者約翰·布勞恩耗時三十年根據19世紀德國著名法學家愛德華·甘斯現存所有「自然法與普遍法歷史」講座學生筆記整理而成。本書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黑格爾,也將帶領我們認識愛德華·甘斯這位不應被遺忘的法學家,同時填補黑格爾與馬克思之間一處重要的研究空白。

11.《法的一般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國外馬克思主義政治法律名著譯叢)

[蘇聯]帕舒卡尼斯 著姚遠 丁文慧 譯

《法的一般理論與馬克思主義》被視為享有最廣泛國際影響力的蘇聯法哲學代表作。該書自出版以來,始終構成相關學術探討和論爭的不竭源泉。帕舒卡尼斯在書中憑藉極具想像力的方式,巧妙地融通和發揮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零散思想,將主要由馬克思示範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遷移至法學研究領域,在基本經濟概念和基本法律概念、商品形式和法的形式、商品拜物教和法權拜物教之間建立起分析上的對應性,由此努力將法律學合理地提升為法的一般理論。

12.《什麼是科學》(第二版)

吳國盛 著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教授立足於專業的研究,分析中國人的科學觀念,闡明科學和哲學、宗教以及倫理傳統的關係,揭秘科學的文化基因,幫助我們釐清各種科學觀念,引導我們反思自己的文化傳統,追求理性之美。

13.1948年談話錄 兒童與他人的關係》(梅洛龐蒂文集)

[法]梅洛-龐蒂 著鄭天喆 譯

本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梅洛-龐蒂於1948年接受電台採訪的七篇談話錄,另一部分是梅洛-龐蒂於1949年到1952年間在索邦大學教授《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課程的筆記記錄。第一部分的訪談可以被視作梅洛-龐蒂早期哲學思想的簡要概括。在第二部分的課程筆記中,梅洛-龐蒂藉助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探討兒童關於他人的知覺問題。

14.《三醉人經綸問答》(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日]中江兆民 著滕穎 譯

《三醉人經綸問答》是國際政治思想名著,「經綸」指國家前途的正確方向。書中借三個各具不同思想傾向的虛構人物——洋學紳士、豪傑君、南海先生——豪飲鼎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擺出當時日本正在流行的三種典型的政治、外交論,展示了明治時代日本民族探索前進道路時的真實心境和政治思潮。

15.《涼山彝家》(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林耀華 著

本書是我國著名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林耀華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國早期人類學民族志的代表作,也是涼山彝族研究的經典作品。本書是作者1947年對涼山彝族社會進行三個月實地考察後的田野考察報告,書中分專項描述了彝族社會的地理歷史、親屬關係、經濟狀況、社會組織及信仰儀式等方面的情況,梳理了彝族的社會結構與諸文化現象,並採用比較視角做了分析論述。

16.盧丹城的中魔(新史學譯叢)

[法]米歇爾·德·塞爾托 著申華明 譯

17世紀30年代,法國外省小城盧丹發生了一系列中魔事件,中魔的大多是盧丹城內聖於爾敘勒會的修女,而本堂神父於爾班•格朗迪耶則逐漸被指為施魔者——他最終因此在1634年被送上火刑架。

怪事深深根植於社會之中,或許揭示的是更深刻的整體變化。盧丹城的中魔事件體現了中世紀價值觀與當時已開始露頭角的啟蒙運動思想的衝突、科學與宗教的對抗。

17.《民族、國家與經濟》(經濟學名著譯叢)

[奧]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著蔣豪 譯

米塞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九死一生的親歷者,出於對德意志民族和世界文明的擔憂而寫了本書,從和平與發展的視角,側重為德意志民族並為整個世界尋求突破一戰後困局的出路。

18.法律多元主義闡釋:歷史、理論與影響》(法政名著譯叢)

[美]布萊恩·Z.塔瑪納哈 著趙英男 譯

本書是塔瑪納哈教授有關法律多元主義以及法哲學三十餘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法律多元主義涉及多重法律形態的彼此共存。它包含國家法、國際法、跨國法、習慣法、宗教法、原住民法以及彼此不同的種族或文化社群的法律。

19.《二十年危機1919—1939:國際關係研究導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英]E.H.卡爾 著秦亞青 譯

E.H.卡爾是當代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大師,本書是卡爾的代表作之一。在這部著作中,卡爾將國際關係思想劃分為理想主義(烏托邦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大流派。本書是國際關係學領域裡程碑式的經典理論著作,至今,這部著作仍然是國際關係研究領域的學者及學生的必讀書。

20.《吳宓的精神世界》

周軼群 著

吳宓是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化保守主義者。然而,時至今日,吳宓的學術成就和主張仍未得到深入細緻的研究,其文化保守主義者的形象也往往失之於臉譜化和標籤化。

21.雅克·拉康,過去與現在:對話集

[法]阿蘭·巴迪歐 伊莉莎白·魯迪內斯科 著蔡婷婷 譯

在拉康去世三十周年之際,法國學術界圍繞當今社會 「政治的革命」以及拉康作為「無序」的思考者所展開的關於「主體的革命」進行了激烈的論戰。該書對拉康基本思想所進行的梳理,尤其結合前者對當下社會政治問題所進行的思考,對於反思精神分析的歷史和現狀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發性意義。 

22.啟蒙運動的生意:〈百科全書〉出版史(1775—1800)(新文化史名著譯叢)

[美]羅伯特·達恩頓 著葉彤 顧杭 譯

本書為著名歐洲文化史家羅伯特·達恩頓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納沙泰爾公司的數萬份檔案材料為基礎,詳細研究論述了18世紀後半期歷版《百科全書》的出版發行過程與當時社會狀況的密切關聯,細緻勾勒出《百科全書》的「生平」,囊括了造書、傳播、盜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啟蒙運動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讀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揭示出作為一場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啟蒙運動,何以成為了一門生意。

23.《特倫托1475:一場血祭謀殺審判》(新史學譯叢)

[美]夏伯嘉 著胡芷妡 譯

1475年,義大利特倫托一名兩歲男孩西蒙失蹤,當地官員隨即展開調查。隨著小西蒙的屍體在當地一個猶太人家庭被發現,三個猶太人家庭的命運從此便被改寫。經過一系列酷刑、審訊、調查與營救活動,特倫托猶太人的悲慘命運,震動了整個歐洲。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夏伯嘉以一手史料耶希瓦手稿為敘述的根基,在其生動而細膩的筆下,教士、執法官、醫生、文人的形象躍然紙上,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反猶主義對中世紀猶太人甚至中世紀社會的影響。

24.現代科學的誕生》(科學史譯叢)

[意]保羅·羅西 著張卜天 譯蔣澈 校

現代科學從何而來?對於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的讀者來說,這部作品是非常理想的科學史入門讀物。本書廣泛考察了現代科學誕生的背景,為我們呈現了各種傳統思潮及價值體系間的複雜互動,如何在17世紀孕育出現代科學。書中描述了現代科學的種種特徵,呈現了這種獨有的知識究竟「新」在何處,詳細介紹了笛卡爾、伽利略、牛頓等重要推動人物的影響,糾正了「科學是枯燥的」、「科學與文化互不相關」等偏見。

25.《論斯賓諾莎的學說:致孟德爾頌先生的書信》

[德]雅可比 著劉偉冬 李紅燕 譯

萊辛去世之後,作為萊辛生前好友的孟德爾頌打算給萊辛作傳。基於一個偶然的契機雅可比詢問孟德爾頌是否知道萊辛是一個斯賓諾莎主義者。自詡萊辛好友的孟德爾頌對此毫不知情,而雅可比的問題激怒了孟德爾頌。這直接引發了兩人的相互辯論。在這本著作中雅可比主要表達了如下觀點:萊辛曾經是斯賓諾莎主義者,這主要以雅可比和萊辛的對話為依據;斯賓諾莎哲學實質是無神論,因為每一種論證即間接知識必然導致無神論,若要獲得神的知識,只有通過虔敬的信仰才有可能;理性最終導致虛無主義和宿命論。雅可比和孟德爾頌的爭論引起了赫爾德、歌德以及康德等哲學家的關注,最後擴大為德國哲學史上知名的泛神論之爭。斯賓諾莎哲學沒有像雅可比所希望的那樣被摧毀,相反德國哲學界對斯賓諾莎哲學的接受加速了,最終影響了謝林和黑格爾等哲學家。而雅可比提倡的情感哲學則代表德國哲學的另一條線索,即以哈曼-雅可比-施萊爾馬赫為主導的線路。兩條線索相互反駁、相互影響,最終促成了恢宏的十八、十九世紀德國哲學。

每日一書

《逆流而上的魚》

每日一詞

《新華成語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