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 | 陳君石:食育的對象是所有人

2023-12-09     中國食品安全網

原標題: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 | 陳君石:食育的對象是所有人

第二屆中國食育大會於12月6日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會上作了「構建中國食育可持續發展體系」的主題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會上作「構建中國食育可持續發展體系」的主題演講。

陳君石指出,推動食育發展,首先要釐清食育的定義:「育」就是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的教育。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一個是培養。如何培養?即通過教育,這就叫食育。

陳君石認為,重視食育就是重視健康。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病從口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每天的飲食,都對我們的健康有短期的或者長期的正面或者是負面的影響。從負面的來講,也就是說我們的很多病是吃出來的,這主要是指慢性非傳染性的疾病。包括肥胖、冠心病、癌症、糖尿病等等,占了全死因的88.5%以上。這些慢性病,和我們飲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吃得不恰當就會促使這些慢性疾病的發生。這是為什麼要重視食育的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國務院發布的國民營養計劃,以及健康中國專項行動,都非常強調,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也就是說吃得好壞,實際上是一個行為,而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主要責任。可見食育的重要性。

關於食育的內涵,陳君石認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食品安全。如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食品安全的五個要素,即食物要保持清潔、要生熟分開、烹調的時候食物要徹底煮熟、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還要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假如能很好的遵守這個五個要素的話,那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特別由致命性微生物引起的中毒。食育的另一個內容就是慢病防控。要預防和減少慢性病的發生,關鍵之一就是合理膳食。但合理膳食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原因就是人們缺乏這方面的教育。教育的第一個結果就是提高認識,但是這不夠的,我們還要進一步教育讓他改變行為。所以,中國當今食育的主要內容,一個是保障食品安全,一個是促進合理膳食。此外,反對食物損失和浪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在談到食育的重要性時,陳君石指出,從2021年開始,聯合國大力倡導食物系統改革,包括食物供應的量和質(營養和健康)、減少損失和浪費、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生物多樣性等等,都是食物系統改革的內容。他認為,推動食物系統改革就需要提高人民的認識,改變人民不合理的飲食行為,這正是需要食育的作用。

關於食育的對象,陳君石強調,我們似乎有一種傾向認為食育的對象就是孩子。其實,食育對象應該是所有人,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全生命周期。儘管食育可以首先從孩子和學生抓起,但是不能忽視了成年人或者孕婦、老年人,以及病人。所以,食育應該覆蓋全人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7c68de81391c23bc52047d7cc1f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