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邁出「象牙塔」,華麗變身「社會人」的YZUers在進入職場前是否會感覺到些許迷茫?初入職場的小白們,又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今天小編搜集到了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幫助。
職場避坑指南
如果在求職過程中,看到一家公司給出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薪資,而且溝通中表現出對你非常看好的態度,也不能高興太早。那為什麼太著急招人的公司,一般都要慎重考慮?有時候,公司新建立之初,往往需要急招一批員工入職以此來推動項目進程。在這個基礎上,很容易出現HR為了完成招聘KPI而對外急聘,可能招聘的門檻和條件都會有所放寬,但招聘的質量和效果就很難保證了。
1.招聘太急,雙方都沒有更好地了解
如果一個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採用急聘的方式,很可能出現為了招人而招人的現象,甚至在招聘過程中,雙方了解不夠就安排求職者入職,後面如果不合適最終還是求職者自己買單。 而且一旦企業方發現找來的人不合適,又會隨便找個理由把人開了,甚至壓根不會給任何賠償,你說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2. 信息不對稱,對方不會透露太多信息
既然是急招,HR為了完成招聘任務就可以了,至於項目的具體信息能不能說、該不該說、會不會說,甚至是一些內部消息,就要看對方的良心了。 很多情況下對方並不會透露太多信息,這樣一來,求職者就很可能被一些美好的大餅給誆進來。
3. 風險轉移,對職場成長非常不利
其實大家都明白,在職場重要的崗位基本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流動性不是很大,除非是出現重大人事變動,或者該崗位就任者自己離職,才會對外公開招聘。
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通過對外急招的形式,將內部風險轉移出去,說白了還是那句話:先找個新人進來填坑。 後期一旦應聘者入職之後發現這個情況,再想跳槽或離職,對於自己的簡歷背景也有影響。
圖文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