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影史唯一一位三金影帝,梁朝偉的影史地位如何?

2023-11-07     閒人電影

原標題:華語影史唯一一位三金影帝,梁朝偉的影史地位如何?

梁朝偉在演技方面,可以說無可挑剔。

五屆金像獎影帝,三屆金馬獎影帝,坎城電影節影帝,一屆金雞獎影帝,華語影史唯一一位三金影帝,亞洲影史第一位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的演員。

正如李安所說:「他得獎無數,只要有他在整部電影就更有看頭。

從我個人與他合作的經驗來說,他真的是導演夢寐以求的演員,他的眼神真的會震撼人心,我說的不僅是他的電眼和演技,從中看到的靈魂更是如此。

他用一個眼神演出來的戲,比許多演員一整段台詞都更有力量,他的表演能夠引領你去夢想去想像,他是會把你最好和最壞的一面都勾出來的那種演員。

對導演來說其實是一樣的東西,這一切很難說清楚,但就像你最私密的一面,你努力想要隱藏,卻又活生生地展現在你面前,你必須得誠實面對它。

他越是沉浸在角色中,就越是引誘你想更加突破自我,最後更帶走你的一部分,我只能猜測他其實很享受藝術家痛苦的過程。」

這種藝術家痛苦的過程,梁朝偉有五次。

《鹿鼎記》《悲情城市》《一天一點愛戀》《花樣年華》《無間道》這才成就了如今榮譽滿身,但也爭議不斷的梁朝偉。

梁朝偉的成名作是《鹿鼎記》,韋小寶一角讓他進入無線訓練班兩年就走紅。

在大多數人的認識中,倘若沒有看過《東成西就》之類的喜劇,覺得梁朝偉的形象肯定與亦正亦邪,色、淘、痞、鬼、精的韋小寶不搭。

其實,不是韋小寶適合梁朝偉,而是梁朝偉選擇了韋小寶。

在接到《鹿鼎記》的邀約後,梁朝偉做的第一件事是把金庸不同版本的《鹿鼎記》看了六遍,先熟讀小說,再吃透角色。

當下的許多演員根本沒有看文字的動力,每天捧本書裝人設,實則繡花枕頭的一個。

文盲一詞為何又開始流行,還不是因為他們不想痛苦,讀書簡單又很難,胸無半點墨水,又怎會看懂劇本,分析角色。

正因為這份認真,才能在道具老師不知道某個道具上面應該放幾隻鳥的時候,梁朝偉脫口而出五隻,這樣的演員,誰不想合作。

這一次的表演也讓他明白藝術是不能脫離現實生活的,否則就是空中樓閣,看起來很漂亮,卻沒有內在,華而不實,必然感染不了觀眾。

到了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梁朝偉對演技有了新的認知。

與侯孝賢的合作,梁朝偉帶了很多招去現場,表演的是行活,如高興就是大笑,傷心就是落淚,詮釋某種情緒或行為就得用力去展現。

在此之前,梁朝偉已經兩獲金像獎最佳男配,並提名一次最佳男主角,在香港電影圈,他的演技已經夠用了,也是他的舒適圈。

但跟《悲情城市》中的一些非演員,以及辛樹芬的對手戲讓他明白,演技應該是不露痕跡,過猶不及。

從這一刻開始,梁朝偉調整自己的表演方向,放棄訓練班裡帶出來的一些表演技巧,轉而向潤物細無聲邁進。

拍吳宇森的商業片,《喋血街頭》《辣手神探》,需要快速讓觀眾入戲,表演會大開大合一點,但始終保持一個度。

拍王家衛的文藝片,《重慶森林》《東邪西毒》,就得慢慢來,一個眼神,一個抬頭都要自然,不能把演商業片的習慣帶進來,不然表演就不真實了。

從固定的表演中跳出來,能夠隨意調整表演形態,在不同的導筒下呈現不同狀態很痛苦,梁朝偉與其他香港演員相比,他的表演進入了另一條全新的賽道。

當演員是表達情感,做歌手是釋放情感。

可演員能夠躲在角色後面,而歌手是被人推到台前,沒有一張面具遮掩就會失去神秘感,顯然不適合演員梁朝偉。

於是《一天一點愛戀》之後,深情的聲音梁朝偉不見了,再見又是演員梁朝偉,專心於一件事並做到極致,這是個很痛苦的決定。

因為歌手梁朝偉也有兩首金曲《一天一點愛戀》和《你是如此難以忘記》,這是很多歌手夢寐以求的,但梁朝偉覺得被看透很害怕便選擇了回歸。

也許他天生就是一個演員,才能成為華語影史的第二人。

與王家衛這位老搭檔的第五次合作,《花樣年華》一出,葛優之後的第二位坎城影帝,成為梁朝偉迄今為止,演技上的最高峰。

打開演技的任督二脈極其痛苦,這需要開筋拔骨,氣血周天,相當於脫胎換骨一次,方才天下無敵。

打開了表演的任督二脈,對戲的理解就會更上一層樓,知道什麼樣的情節對角色、電影有加成。

在拍《無間道》最後一場天台戲時,導演本來設計了不少動作戲,要梁朝偉和劉德華打幾場,也符合港式警匪片的邏輯。

但梁朝偉基於對劇本的了解,建議不能這樣做,因為這場戲是在戲裡,一打就散了,應該互相對話,便有了經典的「我想做個好人」,「對不起,我是警察。」

為什麼《無間道》成了港式警匪片最後的輝煌,除卻其他因素之外,演員也是重要的一環。

如今的港式警匪片都是公式電影,演員僅是把自己當作解題的一個過程,劇情和不合理與他們無關,完成任何就當甩手掌柜。

如果都像梁朝偉一樣,將角色研究的很透徹,看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能夠帶著方法解決,即使影片很爛,也不會有爛角色,因為痛苦過後是收穫。

怎奈現在的演員並沒有這份心思,電影已經變成了趨利工具,哪個來錢快就一股腦去拍哪個,演員也趨之若鶩,只剩觀眾還在憤憤不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74f4f7255cc34a0eff0ce65456ee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