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跑步的人和不運動的人,哪個膝蓋更容易壞?

2023-03-09     馬拉松跑步

原標題:經常跑步的人和不運動的人,哪個膝蓋更容易壞?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各種日常活動和體育運動都會增加膝關節的負荷,造成膝關節磨損。

根據科學研究的數據來看:跑步時膝關節壓力指數為4(即體重的4倍),打球時壓力指數為6,蹲姿跪姿壓力指數為8,站立或走路時壓力指數為3-4,臥姿時壓力指數為0。

如果一個經常跑步的人和一個久坐不運動的人相比,誰的膝蓋會更差呢?有人會說跑步傷膝蓋,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不然,根據美國的研究,久坐比跑步更傷膝蓋

該研究由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和瑞士的研究人員於2017年5月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上。研究人員通過薈萃分析發現,只有3.5% 的休閒跑步者患有髖關節炎或膝關節炎,而久坐的非跑步者這一比例為10.2%,精英跑步者的(每周超過92 公里)這一比例為13.3%。

科學家們解釋久坐不動之所以會傷膝,是因為軟骨的正常營養代謝有賴於適當的運動。當我們運動時,身體會反覆擠壓軟骨,這會導致軟骨排出代謝廢物,吸收滑液中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因此,適度的運動比坐著更好地保護你的膝蓋。

但如果過量跑步,則會讓膝關節負荷過大,從而產生運動疲勞導致損傷。

所以,久坐不動和過量運動都不利於保護膝關節。

一般來說,早期膝關節損傷往往是沒有症狀的,等到患者自己有感覺了,往往已經是實質性損傷了。所以,很多跑者會覺得受傷是一下子到來的,但其實這也是日積月累產生的。

有兩個跡象可能是膝關節受傷前的徵兆:1、上下樓梯時不明原因的疼痛。2、平時不痛,一按就痛。

對於跑步愛好者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你的膝關節受傷無外乎兩個原因:1、跑太多;2、跑得太快。

有人可能會說,我跑的不多也不快啊,怎麼還是會受傷呢?

快和多並不是一個絕對值。只要是超過自己能力的極限就是太快或太多。如果你受傷了,那基本上就是超量超速了。

比如別人輕鬆跑配速對你來說可能就是一場速度訓練;別人一個LSD的距離可能就是你一周的跑量。有些跑者喜歡和別人比拼,那就非常容易受傷。

許多人在跑步後會感到膝蓋疼痛。實際上,這是因為他們之前很少鍛鍊,偶爾跑一下,鉚足了勁全程衝刺,膝關節壓力巨大。跑完後的酸痛,其實是關節水腫,如果不注意休息,繼續頑固地跑步,那就會受傷。

然後就說:跑步傷膝蓋,我沒跑幾次就受傷了。

其實是自己的跑步方式不對。

另外,還有一種人人想要減肥。又心急,最好一個禮拜能減10斤。基礎體重大,上來就拚命跑,膝關節能不受傷嗎?這是第二類容易膝蓋受傷的人。

還有第三類人,每年的賽季也是膝關節受傷高發期,很多人為了跑完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盲目積累跑量,拉長距離,過度訓練亦是膝蓋受傷的一大原因。

15歲之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因此一般不建議15歲之前去進行長距離的跑步運動。15-30歲,膝關節處於最佳狀態。30歲以後膝關節多多少少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

所以,膝關節的最佳狀態約為15年。跑步愛好者多為30歲以後的中年人,所以既不能久坐不動,也不能盲目亂動。一定要堅持自己跑步的初心,不超速、不超量,不要和別人去比速度、跑量。很多膝關節損傷是不可逆的,等到跑傷了,那就不能跑步了。

跑步是一輩子的事情,不用急於一時。

你堅持跑步多久了?跑步後你的身體有了哪些改變?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65d4e4d7fe243a163014ddf119ffa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