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烏海樣本」 護佑一方平安
——我市紮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試點建設工作綜述
國之興衰繫於制,民之安樂皆由治。市域社會治理,是關乎經濟社會建設、公共事業發展、基本民生、社會矛盾化解等領域的系統工程,其核心追求是幸福和平安,是百姓的內心期盼與現實追求。
為了這份期盼與追求,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抓住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全國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的有利契機,立足於打造全區一流、爭當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模範生」目標,高起點謀劃、高規格推進、高標準實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工作,傾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烏海樣本」,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烏海。
搶抓機遇 高位推進
構建聯動貫通領導指揮體系
市委、市政府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編制印發《烏海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實施意見》《烏海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專項推進項目書》等文件,建立「三個清單」,全力壓實試點建設工作責任。
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是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的關鍵和保證。我市成立了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12個專項推進組,統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各區、鎮(街道)、成員單位相應調整組織機構,全市形成高位部署、強力推進、專項實施、同向發力的市域社會治理組織推進體系。搭建了「1+3+20」貫通市、區、鎮(街道)三級的市域社會治理實體指揮調度體系,全市20個鎮(街道)全部推行平安辦、綜治中心一體化建設模式。
科技賦能 整合資源
打造「智慧治理」全新格局
我市堅持把科技作為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引擎,按照統一標準規範,整合22個部門基礎數據,強化物聯感知設備接入,匯聚形成涵蓋309類、3.2億多條數據資源的市域社會「智慧治理」數據池,實現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利用,全要素支撐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我市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升級完善市、區、鎮(街道)、村(社區)一體化市域社會治理智能化平台,著力打通部門數據壁壘,匯聚融合海量數據,形成市域社會治理「數據大腦」,建成市域社會治理「一張圖」、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平台、網格化服務管理平台等多個市域社會治理智能化系統場景應用,初步實現「一屏觀全城、一網管治理」。
烏海市市域社會治理中心。黃建飛攝
在市市域社會治理中心,有上萬條信息在平台上滾動著。這裡每天都能接到大量由12345熱線收集到的群眾訴求,以及網格員提交的線索,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將這些案卷轉至相關單位進行處理。
近年來,我市全力推動大數據、智能化與市域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了市民訴求回應解決的最強「總客服」,由市市域社會治理中心直接指揮280餘家市、區行政企事業單位,對市域社會治理事件進行「一口徑採集、分流轉辦,一級監督、一級指揮」,並實行12345民情民意受理平台和110報警平台「兩線」聯動,將非警情類引導至12345受理,警情類引導至110,市民只需記住12345和110就能獲得全方位幫助。2020年以來,共受理市民訴求140.61萬件,辦結率達99.31%,群眾滿意度達97.54%。
烏達區智慧應急數據中心,工作人員正在使用電腦對烏達產業園裡的企業進行管控。黃建飛 攝
我市創新實施「網際網路+行業治理」,通過企業實時在線數據、GPS軌跡、電子鎖等先進傳感技術,對全市安全生產、污染排放、校園秩序、「兩客一危」車輛、電梯運行、金融業銀行設施、危爆物品、電力設施等重點行業領域全天候進行立體式非現場監管預警。
嚴控風險 防患未然
築牢經濟社會發展平安根基
我市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和「全周期管理」意識,建立了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構建了「把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形成前、把隱患消除在事故發生前、把標準運用在生產作業前」的「三位一體」安全治理體系,公共安全風險預測預警預防能力水平不斷提高,有效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發生。
在我市人流量較大的路口,一批「智慧警車」每日開展巡查工作。「智慧警車」全車裝備9個高清攝像頭,配備車輛識別等前端設備,可動態化、自動化採集分析路面車輛、圖像等信息,實現「人留影、車留痕」,有效輻射了全市車輛和人像卡點死角,提升我市治安防控和應急處突的實戰效能。
我市不斷加強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健全完善掃黑除惡鬥爭常態化機制,嚴格落實「135」快速反應機制,創新實施「警力跟著警情走」的等級化勤務模式和「警務工作站+智慧警車」零距離警務工作模式,全市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2021年,群眾安全感達到99%。
近年來,市公安局不斷加強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創新「警力跟著警情走」的等級化勤務模式和「警務工作站+智慧警
近年來,我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織密矛盾風險化解網,區、鎮(街道)兩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實現全覆蓋,打造了閉環式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平台,完善訴前多元解紛聯動銜接機制,結合實際為當事人提供在線調解、確認、分流、速裁快審等一站式解紛服務,大力推廣遠程調解、「雲調解」,開通24小時心理援助服務熱線並與12345市民熱線聯網,全力推動「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道),矛盾糾紛不上交」,全市矛盾糾紛化解率始終保持在96.8%以上。
聚焦基層 服務為民
擦亮市域社會治理特色品牌
樓道頂燈壞了,社區志願者、網格員主動找來工具進行修繕;鄰裡間有了矛盾,物業人員主動介入,推動矛盾糾紛化解……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紅色物業」行動,成立了區級物管行業協會聯合黨委,搭建了區、街道、社區、網格、小區五級協商議事平台,實現了部分小區從無序到有序、從無人管理到業主自我管理的蛻變。
烏達區永昌佳苑社區鄰里理事長成員了解居民生活情況。黃建飛
我市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高標準建設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黨群服務中心,全力搭建家門口的「一站式」黨群服務陣地。健全社區、網格、樓棟三級黨組織體系,打通轄區各類組織行政邊界壁壘,以黨建融合帶動治理融合。打造了「鄰里理事長」「管家小北」便民服務平台、「老書記工作室」等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特色亮點項目,為群眾解決煩心事、操心事、難心事。
「陶大爺,稍微抬一下頭,再往左邊轉一點,好,就這樣……人像錄入成功,這個季度的高齡補貼認證完成了。」海勃灣區濱河街道湖東社區網格員徐京每個季度都會到轄區行動不便、子女不在身邊、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高齡老人家中,幫助他們進行高齡補貼認證。
海區濱河街道湖東社區組織志願者、網格員幫助轄區老年人使用手機進行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黃建飛攝
目前,全市整合劃分為786個線上線下統一的網格,實行「一格一長一警一專多兼」管理模式,實現了專職網格員全覆蓋。全市786名專職網格員人手一部「網格通」手持終端,並配備網格長537名,網格民警202名,兼職網格員2035名,一支專群結合、優勢互補的網格化服務管理隊伍已經成型。同時,我市建立了網格事項准入制度,全面開展基礎信息採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化解等8大項141小項任務,真正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
我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全市99.88%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次辦」,97.55%的實現「網上辦」,85.57%的實現「零跑動」,群眾滿意率達100%。
開通12345市民熱線「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受理渠道,7×24小時全天候服務企業經營發展。創新實施「星火工作站」基層治理模式,推行基層派出所、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部門聯合治理,推動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下沉。
市域社會治理「一張圖」
「24小時警局」
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平台
「管家小北」便民服務平台
……
一個個亮點做法
一項項創新舉措在烏海大地推廣,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
建設工作持續向縱深推進
平安烏海建設
正以更高標準紮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