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輕鹽集團整合資源拓展合作領域,圖為雪天鹽業產品配送中心。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雪驊 長沙報道
入夏以來,湖南先進儲能材料產業接連迎來好消息。
繼6月18日「湖南省鋰電新能源產業暨固態電池產品合作對接會」在臨武縣召開後,湖南省工信廳等6部門緊接著聯合發布鋰電池及先進儲能材料產業三年行動計劃。
幾天後,湖南省輕工鹽業集團所屬湖南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自主研發生產的「鈉電正極材料鎳鐵錳酸鈉MT-N20新產品」正式出庫裝車,也是其首次實現鈉電正極材料的噸級銷售,這標誌著湖南繼鋰電產業化之後,鈉電正極材料已具備成熟的產業化條件。
在前述臨武縣召開的合作對接會上,共簽約項目24個,簽約總金額229.8億元。而被業界稱為「新鋰電之都」的郴州境內,鋰礦儲量豐富,產業實體發展迅猛,帶給湖南儲能材料產業更多想像空間。
讓外界驚嘆的是,湖南遠不止「鋰電」這一個產業支撐點,原來鈉電材料產業也一直在「悄悄拔節成長」。
2023年年初,為響應湖南輕鹽集團「聚焦資源,以鹽為軸,一體三翼,兩輪驅動」的發展戰略,美特新材快速啟動了鈉電正極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工作。
去年3月,美特新材與中南大學建立起產學研合作關係,組建成立了湖南首家鈉電研究院,並與中南大學兩個教授團隊分別進行鈉電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鈉電聚陰離子正極材料的技術合作開發。3個月後,美特新材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智能生產線項目就正式開工。
事實上,湖南輕鹽集團早在多年前已經瞄準這一領域的產業開發,其在多個省份的落子布局,包括此前兼并重組江西九二鹽業和重慶湘渝鹽化公司,集聚了豐富的礦產資源,產業鏈不斷得以延伸。
作為省屬國有企業和中南大學深度合作的結晶,美特新材有著清晰的謀劃,這一謀劃體現在產業運作上,即以湖南輕鹽集團豐富的鹽、鹼資源為依託,向鈉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延伸,發展鹽-純鹼-電池級純鹼-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全產業鏈。
在湖南將鋰電新能源產業明確寫入三年行動計劃時,美特新材鈉電正極材料首破噸級銷售,實在是一件讓業界倍感欣慰的事。
這種欣慰在於,「雙碳戰略」背景下,清潔能源越來越受歡迎,大部分清潔能源又需儲能轉換才能利用,而鋰電原材料價格昂貴,開採及加工過程易對環境產生破壞,湖南鹽業集團鈉電資源儲量豐富,每噸價格比鋰電材料低五六倍,而且鈉電池低溫性能顯著強於鋰電池,具備更高的安全性,電池循環次數也較接近鋰電池。
鈉電池的這些優質性能,不僅能給湖南在發展先進儲能材料產業方面提供更多支撐,也能給湖南的新能源汽車、化工等產業拓展提供更為久遠的基礎支持。
據美特新材透露,公司還將啟動3萬噸鈉電正極材料智能生產線(一期)項目建設工作,要「為鈉電的大規模產業化提前做好布局」。而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其眼下正在招兵買馬,為壯大產業發展放眼全國攬才。
在長沙明確提出到2026年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要突破5000億元規模的目標時,鈉電材料的產業化突破,正成為實現這一關鍵節點目標的加速器。
而早已對新材料領域萬億市場規模摩拳擦掌的湖南,鈉鋰齊飛的「天然優勢」如此加持,其產業發展步伐也將走得更為堅實和有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5d562354e5c95b6be868a05e754ad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