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再分拆,釘釘或將尋求獨立上市

2023-08-21     獨角獸早知道

原標題:阿里雲再分拆,釘釘或將尋求獨立上市

近日,據路透報道,阿里巴巴旗下的工作溝通與協作平台釘釘(DingTalk)將從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分拆出來。

釘釘將作為阿里巴巴控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運營,其服務不會受到影響。雖然釘釘將在結構上從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分離出來,但將繼續在技術上與阿里雲智能緊密合作。

據財新網消息,釘釘或於不久的將來尋求獨立融資上市。

綜合 | 華爾街見聞 財新網 格隆匯

編輯 | Echo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據了解,釘釘將結束由阿里雲分管的局面,作為阿里集團的獨立業務自主發展。同時釘釘COO、大客戶負責人庫偉也被召回到阿里雲另有任命。由此,釘釘也變成了阿里1+6+N組織架構中「N」的一員。

值得一提的是,釘釘其實一直是阿里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據阿里內部人士透露,「釘釘一直是阿里旗下的一個獨立業務,在1+6+N組織變革前,釘釘由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分管」。

趕在阿里雲IPO前夕,釘釘「自立門戶」也在市場中傳出獨立融資上市的消息。

作為國內收入規模最大的雲廠商,也是目前唯一盈利的雲廠商,阿里雲被集團寄予厚望。2023財年阿里雲總收入達到772億元、約占阿里集團收入的9%,僅次於淘寶;阿里雲在2020財年已實現盈利。最新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阿里雲經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為3.87億元,同比增長106%。

而被分管的釘釘至今仍未實現盈利。今年6月,釘釘總裁葉軍為其定下3年內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

阿里「1+6+N」組織變革後,各部門都有盈虧自負、獨立生存的需求;而對於已經步入衝刺上市快車道的阿里雲而言,盈利指標非常重要。釘釘獨立發展,會對阿里雲保障自身利潤、提升估值有實質性的好處。

阿里內部人士表示,獨立後雙方的合作以及結算會正常進行。

這意味著,獨立後的釘釘將成為阿里雲的客戶,向其購買服務和資源。此前釘釘所需要消耗的雲資源,便從阿里雲的運營成本變為業務營收和利潤。

對於釘釘來說,與阿里雲「解綁」後可能也會釋放更大的生長自由度。

此前,在雲釘一體戰略下,釘釘的想像力似乎被限制在雲上,或者更像是作為一個輔助的角色出現。

但事實上,在經歷了六七年的發展和用戶積累,釘釘已是國內協同辦公市場的頭部玩家,自身的商業化勢在必行。

辦公軟體是個極有潛力的市場。《2021中國SaaS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辦公軟體付費率不足15%,而歐美市場辦公軟體付費率已經超過了70%。

造成上述巨大差距的原因,是目前國內用戶對於SaaS的接受度淺,而釘釘依靠免費積累的大量中小企業客戶訂單金額小,付費意識不強。去年9月葉軍就提到,「現在企業用釘釘基本是免費的,真正付費的數量可能1%都不到」。

為了更好地進行商業化,釘釘在去年9月舉辦的釘峰會上進一步明確了路徑,加碼針對1-10萬人的客戶組織的「大客戶戰略」。阿里方面透露,過去兩年釘釘大客戶戰略成效顯著,逐步建立了服務大客戶的組織能力和產品能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雲辦公行業已經開始轉向政企大客戶的新戰場,而它們對國資雲服務商更加依賴。因此在這一點特殊性下,自立門戶的釘釘,拓展更多大客戶時可以在其它雲中尋找機會,不必再被阿里雲「捆綁」。

葉軍曾透露,儘管目前收入絕對值暫時不高,但釘釘的核心產品營收保持在三位數的增長水平。且釘釘的毛利率不低,超過軟體行業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伴隨著釘釘獨立後的估值回歸,是個千億身價的誘惑。

可參照的是,兩年前,雲計算巨頭Salesforce就曾斥資277億美元(約合2018億元人民幣),收購辦公應用Slack。海外的辦公協同企業Zoom目前的市值也超過200億美元。

因此,超過6億用戶的釘釘,獨立後無論是業務發展、外部融資還是後續上市,都可能有更大的空間。

據華爾街見聞從多個可靠信源獲悉,已經有不少外部投資者表達過投資釘釘的意願。不過未來是否尋求、接受外部資本,需看內部後續安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509aefcc241d1c6e75ee5b1d68243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