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我在大年初一八點多,凍得瑟瑟發抖走進電影院去看的電影,放眼今年春節檔,有且只有——
《長津湖之水門橋》
自從電影官宣定檔大年初一上映後,觀眾對它便報以了超高的期待。
數據不會騙人。
預售觀影人次累計突破660萬,預售總票房累計突破4億。
上映首日,票房破6.58億。
三大平台開分9分以上,暫列春節檔第一。
吳京曾經說過一句話:
「《長津湖》是有史以來最長的預告片。」
看完《水門橋》,我信了。
149分鐘的時長,比《長津湖》的176分鐘,短了,但觀感更炸了。
更寒冷的天氣,更殘酷的戰鬥,更濃烈的情感……
《水門橋》是《長津湖》的一次全面升級。
吳京、易烊千璽、段奕宏、張涵予、朱亞文、李晨、韓東君、耿樂繼續出演,也有杜淳等新演員加盟。
陳凱歌、林超賢、徐克三位導演在《水門橋》里的分工更加明確。
陳凱歌負責拍攝結尾的文戲部分,林超賢只擔任監製一職,徐克負責拍攝了影片90%的內容。
不同於《長津湖》各個段落的風格鮮明,《水門橋》的視聽語言更加統一。
完全可以把《水門橋》看作是徐克的個人導演作品。
1、149分鐘只講一件事
接近三個小時的《長津湖》重點講了三場戰鬥,149分鐘的《水門橋》只講一場:
三炸水門橋。
《水門橋》的故事緊接著《長津湖》的結尾。
志願軍全殲美軍「北極熊團」後,美軍開始撤退。
水門橋是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
橋所處半山腰的位置,長度不足十米,寬度僅夠通過一輛坦克。
沒有了水門橋,美軍將無路可退。
志願軍便有機會將美軍「包餃子」,一舉鎖定戰局。
但水門橋這個位置,屬於易守難攻。
制高點牢牢掌握在美軍手裡。
榴彈炮、迫擊炮、坦克等現代化武器應有盡有。
可以說,水門橋是一場最直觀體現當時世界最強工業國和落後農業國差距的戰鬥。
要在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手裡炸掉水門橋,太難了。
但是,志願軍又有哪一場仗是容易打的?
在人數,裝備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志願軍採取的是穿插戰術。
避實擊虛、以眾擊寡。
鋼七連因為擅長穿插作戰,司令部決定讓他們執行炸毀水門橋的任務。
伍千里他們沒有想到,這場仗會這麼難。
炸橋——修橋——再炸——再修。
每一次冒著炮火從下往上攻的志願軍,付出慘痛代價炸毀的橋,美軍便能用志願軍所想像不到的速度完成了修復。
七連的任務是炸橋,橋沒有炸毀,任務就沒有完成。
彈藥越來越少,人數越來越少。
水門橋一戰,是屬於七連的終局之戰。
2、鋼七連,講不出再見
曾經聽說過這麼一句話:
戰爭片,武戲決定下限,文戲決定上限。
前作《長津湖》能夠有如此迅猛的票房增長態勢,光靠氣勢恢弘的戰爭場面不夠。
關鍵還得有能引起觀眾共鳴和共情的角色。
陳凱歌在採訪中談到:
「沒有鮮明的性格塑造,就沒有觀眾情感的寄託點;沒有惹人喜愛的人物,就不能引起觀眾的關切和共鳴。只有人物成功了,才能帶領觀眾走進戰爭,觀眾才會和銀幕上的戰士共情,在幾個小時里同生死、共患難,心為他們痛,淚為他們流。」
陽光樂觀、笑口常開的余從戎;
有謀略、懂英文,活得精細的城裡人梅生;
超強服役的老兵,特護犢子的雷公;
沉默寡言,外冷內熱的神槍手平河……
觀眾跟隨著他們經歷著一場又一場的戰鬥,早已不知不覺地被他們幾個人的命運牽動著心。
明明不是抗戰神劇,卻希望他們是神劇的主角,打不死。
觀眾的情感累積,在雷公犧牲時達到最高潮。
到了《水門橋》,觀眾捨不得,也不願意和熟悉的七連告別。
即便隱隱約約也能猜到眾人的結局。但也一定猜不到,他們的結局竟會如此殘酷,猝不及防。
飾演梅生的朱亞文談到《水門橋》時說,「鋼七連全員走向各自結局的華彩一面」。
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
記得帶上紙巾,相信我。
易烊千璽飾演的伍萬里,在《水門橋》里擁有更完整的人物成長弧光。
起初,他只是一個江邊的野孩子。
他參軍,只想讓哥哥伍千里瞧得起自己。
作為新兵蛋子,他不服管。
被老兵調戲,他本能地想爭一口氣,但方法是拙劣的,只想抓住對方,揍他一頓。
即便穿上了軍裝,也還是沒有一個軍人的覺悟。
火車上看到萬里長城,是伍萬里的第一次成長。
親眼目睹戰友在自己面前犧牲,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無能為力。
從那之後,他的眼神變得不一樣了,一門心思想著復仇。
他固執地追求殺敵數,認為殺的敵人夠多,就是英雄。
這是他第二次蛻變。
關於「什麼才是英雄」,在談子為(段奕宏 飾)的連番拷問下,「英雄」在伍萬里的心中被重新定義:
英雄不一定要殺死多少人,而是你能為了信念堅持到什麼程度。
戰場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為信念而戰的肉體凡胎。
這是萬里的第三次成長。
到了水門橋一戰,伍萬里早已把七連的眾人當成是哥哥。
大家因為同一種信仰而相遇。
在遠離祖國的他鄉,他們就是一家人。他們彼此約定要將無論是生與死,都要將對方帶回故鄉。
伍萬里的變化,伍千里看在眼裡。
以前他老是不讓萬里做這個不讓萬里做那個,是怕他惹事。
這一次,伍千里決定讓萬里自己決定,怎麼跑,怎麼飛。
一個蛋從外面被敲開,註定被吃掉。你要是能從裡面自己啄開,沒準是只鷹。
萬里不再是躲在眾人身後受保護的小雞。
任務的關鍵一環,只能由他來完成。
那一刻,伍萬里真正成為了一名軍人。
3、一個瞬間,讓我破防
電影里存在許許多多和前作的勾連元素:
掛在樹上的紅圍巾、梅生女兒的照片、回家時出現的火車……
誰能想到電影才剛開始不久,一個瞬間就把我給整破防了。
耿樂飾演的炮營營長見到吳京和其他七連戰士,第一句就問:「老雷呢?」
七連的人沉默不語。
前作賺足觀眾眼淚的雷公,又賺取了我看《水門橋》時的第一滴眼淚。
人不在,後勁還很大。
類似這樣破防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越往後破防的威力越大。
雷公犧牲之後,他的護目鏡交到了伍萬里的手上。
他對於七連的感召力一直存在。
每一位犧牲的戰友,都會化為七連繼續前進戰鬥的原力。
梅生在片中的造型,最能讓觀眾心痛。
一隻眼幾乎失明,說話有氣無力,在暴風雪中拖著殘缺的身體艱難前進。
女兒永遠是他最放不下的人。
「這仗我們不打,我們下一代就要打。」
為了他的女兒不用打仗,本來已經退伍的他主動請戰。
每一場硬仗,他都要拿出女兒的照片。
在一張劇照里,梅生頭上綁著繃帶,開著一輛冒火的卡車向前沖。
是不是跟雷公很像?
更多與前作相呼應的細節,等待你們去電影院裡自行發掘。
END
冥冥之中,自由安排。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是虎年。
72年後的2022年,《水門橋》在虎年大年初一。
《水門橋》沒有配角,每一個人都是主角。
整個戰爭,所有人都是主角。
今天的繁華盛世,是先烈們最大的心愿,也是電影《水門橋》最大的彩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50972b11f2fba40dd40a81548d59c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