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面臨被裁員,每天靠白日夢過日子,卻靠著做夢走向人生巔峰

2023-07-23     小易生活不易

原標題:男子面臨被裁員,每天靠白日夢過日子,卻靠著做夢走向人生巔峰

生活依舊乏味,一塵不變,兩點一線,晚上不到12點就不拖著疲憊的身體入睡,仿佛剛睡沒多久,就被無情地鬧鐘聲給吵醒,迎接我們的並不是美好的早晨,而是又一天乏味的生活。

上一次旅遊是什麼時候?就在昨天啊,在我的白日夢裡。

每天總有那麼發愣的幾分鐘,這幾分鐘我們飛到了巴黎,爬上了喜馬拉雅山,彩票中了500萬,和自己暗戀的人結婚…….

當夢醒之後,我們朝周圍看了看,無奈地搖了搖頭,這就是生活。——《白日夢想家》

沃特在《Life》雜誌社已經工作了16年了,他是一名底片沖印經理。

今天是他的42歲生日,但他還是單身,內向、木訥的他生活十分枯燥。

沃特暗戀新來的女同事謝麗爾有一段時間了,但是遲遲不敢當面搭訕,只能在交友網站上默默關注她。

這一天他終於鼓起勇氣在網上向謝麗爾示好,偏偏謝麗爾設置了陌生人不能點贊的功能。

沃特有很嚴重的意淫症,他經常意淫自己的人生,大多數都是像超級英雄一樣,是整個城市的偶像,包括自己的心上人謝麗爾。

這一天他意淫自己是超人,飛進爆炸的大樓里救出了謝麗爾三條腿的狗,得到了謝麗爾的愛慕,結果自己卻沒趕上上班的地鐵。

《Life》雜誌社最近被其它公司收購了,新派來的經理第一天上任就挖苦沃特,沃特在自己的意淫里將自己的新上司狠狠地嘲諷了一頓。

在倒咖啡的時候,他遇見了謝麗爾,於是他又開始將自己意淫成一位冰川探險英雄,在原地一動不動站了好幾分鐘。

雖是一位經理,但是沃特只管理者一位員工,工作的地方也是底層的暗房。

在《Life》雜誌投稿很多次的攝影師尚恩,寫了一封信給沃特,要求在《Life》雜誌的最後一期封面,用自己的第25號膠捲。

雖然尚恩和沃特素未謀面,但是十幾年來一直是沃特沖洗尚恩的作品,可以說沃特是最理解他作品精髓的人,作為感謝,尚恩送了一個錢包給沃特,上面印著《Life》雜誌的座右銘。

但是尚恩寄來的照片唯獨沒有第25號。

上司急著要第25號照片做封面,沃特只能親自去找尚恩拿照片,但是尚恩的行蹤飄忽不定,只能通過其他照片里的蛛絲馬跡來找到尚恩的行蹤。

在和謝麗爾研究線索的時候,沃特的思緒又飄走了,他幻想和謝麗爾私奔,兩人甚至白頭偕老。

枯燥的生活磨平了沃特,他失去了追求的勇氣,眼看自己將要失業,新任上司咄咄逼人,公司即將分崩離析,沃特陷入了焦慮和迷茫。

他看著尚恩的照片,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尚恩在向他招手:照片在我這裡,想要就來拿吧。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如同沃特一般,幻想著自己能夠與眾不同,但又拘泥於現實的窘境,始終不敢邁出自己的腳步,只能平凡的活著。

但是電影里沃特做出了一個決定,為了拿到第25號照片,也為了尋找自己人生的答案,他要踏上尋找尚恩的足跡,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於是他坐上了飛機,直奔自己掌握的第一個線索:格蘭陵。

在格蘭陵的一個小酒吧里,沃特誤打誤撞找到了第二個線索,曾經給尚恩運輸信件的直升機駕駛員。

在酒吧里,沃特又幻想看到正在演唱的謝麗爾,在歌聲的鼓勵下,沃特鼓起勇氣爬上了直升機,前往尋找尚恩的第二站。

他們飛到大海上的一艘漁船上,沃特一躍而下跳進了海里,和鯊魚進行了心靈上的溝通。

之後又在漁船上找到尚恩在紙上留下的第三個線索,沃特的下一個站點:埃亞菲亞德拉。

沃特搶了一輛自行車,在美麗的高原上自由地騎行著,眼前美景和未知的一切,是沃特42年來從未體驗過的。

他又搞來了一個滑板,一下變成了滑板追風少年。

甚至親身體驗了一把火山噴發大逃殺的刺激。

但是儘管跑了這麼多地方,沃特依然找不到尚恩的蹤跡,失望的他只能乘飛機返回紐約。

回到公司,他又一次遭到上司的羞辱,自己在這個公司十幾年的勤奮工作,在上司的眼裡一文不值。

生活就是這樣,時而對你好,時而對你壞,時而給你驚喜,時而一腳將你絆倒,生活從來都是擺著一副你看我不爽,又拿我沒辦法的樣子,它的目的是讓你去親身體驗,讓你受盡千刀,也讓你享受幸福。

而沃特正處於人生第最低谷,面臨失業的他連工人的小費都快掏不出來了。

但是總會有觸底反彈的那一刻,原來沃特的媽媽早就和尚恩見過面,在她的敘述中得知尚恩正在喜馬拉雅山拍雪豹。

於是沃特又開始了自己的喜馬拉雅山之旅,他僱傭了兩個強壯的小矮人做嚮導。

接受了當地人的風俗:「山之洗禮」。

甚至用他媽媽做的蛋糕賄賂當地的軍閥。

終於他來到了海拔18000英尺的喜馬拉雅山。

他爬到山頂,歷經萬難終於找到了正在拍攝雪豹的尚恩,當他索要第25號照片的時候,才知道原來第25號照片一直藏在尚恩送他的錢包里,而那個錢包被他扔了。

沃特感嘆世事無常,自己歷經千辛萬苦想要找到的東西,原來一直都藏在自己身邊。

回到紐約,身無分文的他只能典當了媽媽的鋼琴,他無法向上司交代,早就準備自己的離職申請了。

但是生活處處充滿驚喜,沃特丟掉的錢包,被他的媽媽撿走了,他終於拿到了第25號照片。

回到公司,沃特理直氣壯地將照片甩到上司的面前,並狠狠地嘲諷了一番。

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他被裁員的命運,他收拾好東西,和傾注半生的大樓說再見。

沃特為了找工作重新製作了一份簡歷,簡歷上寫滿了他的經歷:16年底片主管,在直升機上縱身一躍,在海里與鯊魚面對面,在高原上滑滑板,登頂喜馬拉雅山峰…..

《Life》雜誌如期停刊,報刊亭上碼著一摞摞最後一期雜誌,雜誌的封面上寫著:獻給成就這本雜誌的人,而那個人,是坐在噴泉旁邊認真研究底片的沃特。

這一刻沃特是如此耀眼,他也終於邁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牽著謝麗爾的手奔向幸福。

《白日夢想家》上映於2013年,那一年本·斯蒂勒已經48歲了,這部電影根據1939年在《紐約客》雜誌上刊登的2083短篇小說改編,曾經有許多著名演員嘗試過這個角色,包括金·凱瑞、歐文·威爾遜、朗·霍華德等等,但是都以失敗告終。

2011年本·斯蒂勒以導演和演員的身份將這個本子搬上大熒幕,這個時期正好是本·斯蒂勒從喜劇演員轉型的時期,而《白日夢想家》的成功展現了他作為演員和導演的實力。

電影里《Life》雜誌的座右銘是:認識世界,克服困難,洞悉所有,貼近生活。

生活並不是完美的,生活有酸甜苦辣,與其靠幻想來度日,不如拿出點勇氣將幻想變成現實,當你緊緊擁抱生活的時候,其實生活也在默默地回饋著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4fe3fbba3a9ebda79aaccc0dd94a2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