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遭遇中興事件,結果會如何?

2022-02-15   世事先知道

原標題:如果華為遭遇中興事件,結果會如何?

中興事件已經持續一周時間了,本來76歲高齡的中興創始人侯為貴,已經開始過上晚年生活,但中興遇到生死存亡時刻,剛剛退居幕後的候老爺子只享了兩年清福,又要為中興的未來出山,而由中興事件所引發的很多思考,也開始在網絡發酵,大多數的觀點認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供應鏈上游缺少地位,沒有話語權,處於被動地位,雖然我們對高端晶片有著巨大的消費能力,但是仍然處在賣方市場的尷尬境地,我們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但是在高科技領域,似乎被打臉。

持有這種觀點的媒體人很多,但是簡叔認為,這樣的觀點,很對!中興的主營業務是通信設備,主要的客戶為電信運營商、企業客戶和普通消費者,前兩個客戶群體對應的產品則為通信基站等,而消費者業務則主要為手機。對於通信設備來說,最重要的配件就是通信晶片,以手機中使用廣泛的高通驍龍晶片為例,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其通信基帶,其實在處理性能上,驍龍處理器的優勢並不明顯,我國的海思麒麟在處理性能上與高通驍龍旗艦晶片處在同一地位。

中興相對於華為,中興的弱勢就是無論是基站設備還是手機設備,在核心的通信晶片上,中興都不能自給自足,而在需要第三方供應商方面,高端晶片則幾乎只能選擇美國企業,如基站通信晶片中,目前基本上技術掌握在德州儀器、IDT等公司手中;在手機晶片上,目前華為做到了自給自足,國內的小米也在手機晶片上有所作為,但是在中高端晶片領域還沒有競爭力,其中雷軍也曾經坦言,做晶片是被逼的。

所以如果華為同樣遭遇到中興這種情況,那麼華為的境地也好不了多少,因為在基站晶片上,華為同樣需要美國晶片商進行供貨,華為和中興只是在做通信設備的研發,其中涉及的眾多零配件,基本都是依靠採購,而在最重要的通信晶片上,由於耗資巨大、研發時間太長,所以對於企業來說壓力太大,很有可能會將一家企業拖垮。那麼為什麼華為可以在手機晶片上進步神速呢?主要是因為購買了ARM的授權,所以我們只是在ARM研發架構的基礎上進行一些修改而已。

那麼既然我們在高端核心晶片領域受制於人,為什麼不儘快做到國產化呢?其實誰又不想呢!中國布局高端晶片領域已經多年,但是這種高科技技術,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研發成功的,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來輸血,更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在這些高科技晶片上,美國的很多龍頭企業已經占據支配地位,擁有很高的話語權,很多行業規則已經被制定,我們半路出家,在別人制定的遊戲規則里去發展,可以取得目前的成就,已經實屬不易。

我們已經看到,華為和中興已經成為世界四大5G高科技公司之一,在5G技術上擁有很高的話語權和地位,所以中興在國際上實力很強,只不過中興所面臨的問題,是世界上非美國通信企業都無法避免的。中國在高端晶片上不是沒有研發能力,而是在現有國際通信規則標準下,要研發出符合標準的通信晶片很難,也就是說,在商業化上是難度的。大家想一想,難道沒有美國的晶片,我國的軍事就無法通信了嗎?所以並非我們不能研發這種通信晶片,如果只是我們自己用,完全沒問題,但是要做到在全世界通用,這個最關鍵。

所以中興事件就當是給我們的一個教訓,雖然美國在通信晶片上具備壟斷性,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現在,不是說你想不賣你的產品就可以不賣的,除非你有一個正當的理由,否則你就是蓄意挑起爭端,今後華為要密切關注美國推出的相關政策,避免觸及底線,這也是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必修課,總之中興不會倒下,即使是中興掌握的通信專利,也足以讓中興今後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