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雲浮發現「水龍」,消失十年未見其身影,不挑食,愛吃小動物

2022-08-07     動物速遞

原標題:廣東雲浮發現「水龍」,消失十年未見其身影,不挑食,愛吃小動物

廣東鬱南同樂大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北回歸線南邊附近,境內群峰起伏,屬丘陵低山地貌,氣候方面冬溫夏熱,降雨量充沛,是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東鬱南同樂大山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是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無數珍稀的野生動植物在這裡生存、繁衍,這裡也被譽為「基因儲存庫」、「物種寶庫」。

已探明的陸生脊椎動物有228種,水生脊椎動物3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就有33種。

近期,保護區的科考人員在野外進行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時候,在同樂大山片區意外地發現了長鬣蜥,也就是廣東人口中的「水龍」。

這一發現讓人們興奮不已,因為水龍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地,野外數量非常稀少,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鬱南縣上次在野外發現水龍,還是在2011年,此後就一直沒有相關的記錄,曾一度被認為水龍在鬱南野外已經滅絕了。

如今已經十多年時間過去了,它再次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確實令人開心,同時說明了同樂大山保護區生態環境的良好。

水龍身體能變色,奔跑速度極快

水龍是鬣蜥科、長鬣蜥屬爬行動物,典型的特徵是嘴巴鈍圓,腦袋呈四稜錐形,眼睛很大,鼻孔位於鼻鱗中央,身體體上窄下寬,體色會隨著所處的環境不同而發生變色。

一般來說,軀幹、頭部、尾巴前部等呈暗綠色,腹部為土紅色,體側有淡綠色或淡黃色斑,鬣鱗則為淺棕色,尾巴中段有9個黑色環紋。

水龍的體型不小,屬於中等大小,幼年階段體長就能達到10-12厘米,成年之後一些較大的雄性個體,體長甚至能達到一米左右。

在爬行動物家族裡面,水龍算是爬行速度比較快的一種動物,它四肢發達,尤其是後肢,十分強壯,肌肉感很明顯,這些特徵無不表明它擁有極快的速度。

平時慢速爬行的時候,水龍會四肢著地,而當它要急速奔跑時,就會「站」起來,前肢收緊緊貼在身上,僅用後肢著地,然後邁著頻率快的大步伐急速奔跑。

這種快速奔跑的動作並非是水龍獨創的,許多蜥蜴也都是採取這種方式的,整體看上去就像是恐龍一樣。

水龍本事大,擅長捕食各種小動物

水龍掌握的技能還是挺多的,除了跑得快之外,它還有兩大技能:爬樹和游泳。水龍具有極強的攀爬能力,一整天裡,幾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樹上度過的

它也擅長游泳,喜歡待在下方有水的樹枝上,一旦感知到樹枝搖晃,或者周圍環境有異樣,水龍就會跳入水中,游泳逃跑。

直到危險解除之後,水龍又會重新回到剛才的那個樹枝上。憑藉這「三板斧」,水龍擁有很強的逃生能力,很少有捕食者能一次就將其抓住的。

正所謂「技多不壓身」,水龍的這些技能除了能幫助它在危險來臨時快速逃跑之外,也賦予了它出色的狩獵能力。

水龍是一種雜食動物,愛吃肉也吃素菜,但從其飲食結構來看,還是肉食的占比較高

水龍愛吃各種小動物,比如蝸牛、蟋蟀、螞蚱、小魚小蝦等等。它的捕食動作迅猛而果決,有時候甚至你都沒有看清,獵物已經進它嘴裡了。

水龍主要在每年的3-11月份活躍,12月後,便進入了冬眠期。受氣溫影響,如果在冬眠期間,溫度能達到15攝氏度以上,水龍會進入一個半睡半醒的狀態,會有一些活動,但不會去覓食。

水龍很宅,居住地必須要有山有水

為什麼說在某一地區發現了水龍,就說明當地的生態環境比較良好呢?主要是因為水龍對棲息環境很挑剔,所以很多地方都把它當做生態指示物種

對於水龍來說,它生活的地方必須有山有水有樹木,缺一不可。比如此前在廣州陳禾洞保護區發現水龍的溝谷地帶,就是一個有山有樹有溪流的地方。

在蜥蜴家族裡面,水龍算得上是「嬌生慣養」了,要知道其他一些蜥蜴,可是生活在乾旱地區,甚至是沙漠地帶的。

水龍是動物界的「宅男」,只要是它認定作為棲息的地方,就不會輕易離開那裡,就算是有危險,它也會先逃離,等危險過去之後,又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

比如此前廣州一個由攝影師、兩爬專家、驢友組成的隊伍,連續三天晚上,在同一棵樹的同一位置,觀察到了同一隻水龍,這樣的執著,令很多人都嘆為觀止。

不過水龍的這一習慣,有時候也會給它帶來危險。一些盜獵者會利用它們的這一習性,在發現水龍的地方蹲守,就有極大的機率會再次見到它們。

長達十年未見其身影,如今再次「回歸」雲浮鬱南同樂大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這一消息讓許多人都感到開心。

這些年來,飼養奇寵的風氣在寵物圈裡盛行,一些爬行動物也得到了飼主的喜愛。在這要提醒大家,水龍已經從原來的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上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保護力度的上升也意味著一旦私自捕捉受到的懲罰也更大。

野生動物,讓它們好好生活在野外就行了,切不可當成寵物飼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3ee6bb2e37d14f5aead2744fa04c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