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現在應該更勇敢一點

2023-09-01     華商韜略官方帳號

原標題:郭廣昌:現在應該更勇敢一點

危機往往是帶著禮物來的,但這個禮物,只有極少人可以承受它,更少人可以用好它。

文 | 華商韜略出品人 畢亞軍

「非常明確的是,我們已經穿越周期,復星的現金流壓力已經得到很好解決,現在要更多地聚焦發展,聚焦主業,更加創新,更強化品牌與全球化……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核心。」

8月31日,復星國際2023年中期業績會上,郭廣昌如此定調當下的復星,並特別針對當前的大環境自勉與共勉:

「應該更勇敢一點,更決絕一點,更加對未來充滿信心。」

【更穩更健康】

成功解決流動性壓力,聚焦發展,聚焦主業,更加創新、品牌與全球化,正是復星2023上半年的總寫照。

期內,復星通過加大非戰略性非核心資產退出,集團合併報表層面退出項目回籠現金超人民幣200億元,同時還獲得國內銀團貸款人民幣120億元,並發行新一筆境外銀團貸款,截至6月30日已提款超過5億美元,復星國際境內運營主體——復星高科也完成了20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發行。

期內,復星國際成功兌付境內債券人民幣67.3億元及超過27億美元境外債務,未來12個月已無海外公開債務壓力。截至期末,集團現金、銀行結餘及定期存款充裕達人民幣1146.8億元,平均債務成本為5.3%,槓桿率加速下降至51.8%,為2018年以來最低位。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也在5月30日將復星國際的評級展望上調為「穩定」,稱其跨行業、跨地域的多元化資產組合,穩健積極的負債管理,將護航穿越經濟周期。

業績方面,產業表現是超預期驚喜。

期內,集團實現總收入人民幣970.6億元,同比增長10.9%;產業運營利潤人民幣33.7億元,同口徑同比提升66%。產業利潤強弱決定企業生命力盛衰,66%高增長之下,復星旗下豫園股份、復星醫藥、復星葡萄牙保險、復星旅文四大核心子公司顯示出強勁活力與張力。

期內,四大核心公司均收入正增長,合計收入達人民幣707.6億元,同比上升12.4%,集團占比已達73%。豫園股份營收同比增長21.86%,達人民幣274.44億元;復星旅文收入大幅增長38.7%達人民幣89億元,並告別此前受疫情拖累的連續虧損,強力扭虧為盈。

自2016年向家庭消費產業聚焦的復星,定位於「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並將「創新」與「全球化」在集團置頂。報告期內,這兩大關鍵也被進一步強化:

創新方面,期內科創投入達42億元,剔除已退出企業去年同期的投入,同比增長20%。復星長期積澱的科創能力也正持續轉化為產業成果,如:

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生物創新藥H藥漢斯狀已在中國獲批治療3項適應症,成為全球首款獲批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漢曲優美國上市許可申請獲FDA受理,有望成為首個中國、歐盟、美國獲批的國產生物類似藥;直觀復星的國產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走到最後一公里;多家子、孫公司獲得省市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

伴隨漢斯狀、漢曲優等核心商業化產品加速放量,復星持續投入13年,也虧損13年的世界級生物創新藥企復宏漢霖,更在本報告期迎來歷史轉折:首次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化盈利。

即便近年來全球化逆流,復星也堅定著全球化信念,並以「全球組織+本地經營」升級著全球化運營,取得了海外收入10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0%的業績。期內,復星海外收入繼續同比增長15%,達人民幣440.9億元,占總收入45.4%,已撐起集團營收半壁江山。

其海外業務收入增速已超過國內業務。

復星醫藥旗下印度Gland Pharma收購法國Cenexi集團,戰略布局歐洲CDMO業務,另有子公司獲國際金融公司(IFC)5,000萬歐元貸款,加快在非洲象牙海岸建立藥品生產和分銷中心;捨得酒業新覆蓋9個國家及地區;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將在中國推出全新城市度假產品線「地中海·白日方舟」,落子南京、太倉。

除推動旗下中國企業全球化,復星也推動著其海外企業的全球化且進展喜人,如:復星葡萄牙保險,大力提升拉丁美洲等海外業務,實現國際業務同比增長 19.4%,其國際收入已占總收入的30%;主要為寶馬、戴姆勒、大眾等國際一線汽車生產商提供智能生產支持的德國FFT打入墨西哥市場,使德國之外的收入從2022年的44%提升至63%……

全球化是復星最顯著的優勢特點。一共只在業績發布會現場回答兩個問題的郭廣昌,也兩次都把全球化作為重點。他說:「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所擁有的全球化商業能力,以及全球化企業,不是多了,而是實在太少了。全球化是復星最寶貴的能力之一,集團還會繼續加大全球化,尤其是加大全球化創新與全球化市場發展。」

郭廣昌認為,世界經濟的主旋律依然會是全球互通與合作,相對過去強調引入海外資源能力到中國,如今他也高度看好中國競爭力的全球化:

「中國各行各業內卷厲害,弊端是往往卷得大家利潤都很薄,好處是卷出競爭力,我能想到的未來景象是,中國能力在全球市場賺錢。」

去年此時,復星還置身於被郭廣昌稱為「完美風暴」的危機之中:疫情疊加地緣衝突令全球經濟大勢不妙,國內大企業普遍遭遇流動性危機,復星也遭遇了始料未及的衝擊,穆迪接連調降信用評級,有媒體甚至謠傳它會是下一個倒下的。

但它非但沒有倒下,反而生命力更旺盛。

在經濟景氣並沒有顯著改善的環境下,它是怎麼做到的?

【闖關打成了升級】

入主捨得酒業之後,哲學系畢業的郭廣昌,與人分享多了一個話題:捨得酒背後「舍」與「得」的智慧。

復星穿越完美風暴,首先也是靠了 「捨得」:捨棄非戰略非核心資產與業務,得到戰略聚焦與強化,進而從烏雲壓頂走到「『輕』舟已過萬『重』山」。

輕的是流動性壓力,也是輕資產。

事實上,向家庭消費產業轉型升級以來,復星就一直以「捨得」之道加強戰略聚焦:退減非戰略性非核心資產與業務,加碼戰略性產業與業務深耕,退減重資產,加碼創新輕資產。

但過去的慣性,年營收超1700億元,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龐雜資產與業務體系,以及體系下的內外利益格局,註定讓其戰略聚焦,包括非戰略性業務的退出充滿牽絆。

於是,流動性壓力之下的復星乾脆更徹底的「捨得」,把化解流動性壓力與締造「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兩場麥子合為一場打:加大非戰略退出,加強戰略聚焦。

危機也因此在創造痛苦的同時創造機會:增強決心與共識,對掣肘轉型的牽絆快刀斬亂麻。

於是,有了——大手筆退出或減持南京南鋼、招金礦業、中山公用、泰和科技、青島啤酒等,2022年一年就完成超400億元的資產退出簽約,回籠近300億元資金。

有了——在外界眼中的最困難時刻,斥資拿下上海黃浦區核心地段——福佑路16宗地塊,鼎定大豫園片區扛鼎地位,並繼續加大對全球化產業的布局。比如:

地中海白日方舟·南京仙林度假村

Club Med一年內全球新開五家度假村;時尚奢侈品集團Lanvin Group(復朗集團)在紐交所上市;直觀復星在上海張江開建總投資7億元人民幣的醫療機器人製造與研發中心;印度製藥公司Gland Pharma收購法國Cenexi;復星醫藥在象牙海岸建立藥品生產和分銷中心……

有了——以科創、全球化為核心的產業運營,組織效率的強化與提升,包括:

深入推進「全球組織+本地經營」讓復星既全球一家,也在每個所在地都落地安「家」。

員工才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強化合伙人制度,倡導企業家精神,搭建60 後、70 後做董事長,80 後做 CEO,90 後在一線奮戰的新老結合作戰部隊。

也有了——「復星穿越了『完美風暴』,『輕』舟已過萬『重『山,何懼前望幾多重……伴隨經濟持續恢復,堅定創新驅動和全球運營的復星,將迎來更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價值創造是根本】

本次完美風暴之前,復星也曾經歷過風波考驗,但都一一化險為夷,闖關升級。

其成功因素是綜合的,比如對經濟周期與社會趨勢的恰當把握,比如對自身能力與實力的把握,比如對社會責任承擔的積極承擔等等。

但一切一切的根本,還在於它始終堅守著商業的本質,堅守著作為一家企業的天職:可持續地為顧客與社會創造更好與更多價值。從90年代創業初期研發PCRB型肝炎診斷試劑,開啟研發和產業之路,到如今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它始終以價值創造為天條。

2016年轉型以來,郭廣昌更是推出了諸如強化科創、創新實踐FC2M家庭幸福生態戰略等系列舉措,推動集團深耕產業,創造極致產品與服務,為顧客與社會創造獨特價值。

2018年,他就曾在浙商總會年會上的發言中提問:我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客戶身上?在了解自己的產品上?在提升產品服務上?到底願意不願意慢下來,去做點慢的事情?

他自封為集團首席產品體驗官並分享說,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聚焦產品,每個董事長都應該是首席產品體驗官。產品好不好,客戶滿不滿意,自己應該是最了解的。

三亞亞特蘭蒂斯開業前,郭廣昌不但親自體驗了各項設施與遊樂項目,而且在社交媒體當起首席推銷官。該項目開業至今,也一直是三亞乃至整個中國文旅的頂流。

這些年,郭廣昌更明確要求復星每個產業都要做到數一數二,並不斷靈魂拷問:「為什麼這個產業需要由復星來做?復星有沒有能力做出獨特價值,並且做到數一數二?」

他說,「如果沒有獨特性,沒有為社會創造獨特價值,原則上就不做。」

復星管理層這些年最熟悉的事情之一就是,郭廣昌經常深夜在各種群,要麼提要求,要麼談感想,要麼批評或表揚人,核心也都是,什麼產品做出了極致,什麼產品簡直是渣渣。

復星的全球化,核心邏輯也是以全球創新為全球客戶創造更多價值。復星醫藥、捨得酒業等國內企業出海,Club Med、Lanvin、亞特蘭蒂斯等進中國,都是這一邏輯的貫徹。

這次評級和債務壓力中,復星能快速處置非核心非戰略資產,降債增肌的根本原因,也在於辦出了有核心價值的好企業,所以才有人願意,甚至爭著購買這些項目與企業。用郭廣昌的話說就是:

能賣出去的企業是好企業,真正把企業做好了,才會有人要。

與復星形成對比的是,不少遇到流動性問題的企業,擁有大量資產與業務,但卻想賣也賣不掉,甚至帳面資產上千億的企業,會被幾個億,乃至幾千萬的到期債務徹底放倒。

中期業績發布前,郭廣昌也再次在內部拷問了復星的產業價值,重申復星將繼續瘦身健體,以終為始,明確戰略,堅持以全球化資源與能力,為全球家庭創新創造價值。

他甚至認為:今後,民企能賺的就是「辛苦運營」的錢,賺「辛苦運營」的錢,也就是賺創新創造價值的錢。

這次業績會上,面對未來發展的提問,郭廣昌的結論也是:「作為企業沒有辦法選擇環境,只有適應環境,走出自己道路,更好發展,更好創新,更好服務客戶,創造價值。做企業就這點事兒,我們一步步把它做好。我們這些人說老不老,說小不小,反正繼續努力!

郭廣昌在業績會上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經濟恢復需要時間,要有耐心,但國家持續出台利好政策,外部宏觀環境都會利於中國經濟恢復。前些年大環境好時,一直強調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兢兢業業」的他,今天強調的則是:

「面對今天的環境,應該更勇敢一點,更決絕一點,更加對未來充滿信心。」

縱觀商業世界的盛衰成敗,危機往往都是帶著禮物來的,它「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曾益其所不能」,但這個禮物,只有極少人可以承受它,更少人可以用好它。

2022年的完美風暴,就是送給復星的一份禮物:在它三十而立之年,讓它更能立得起「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的而立之禮。

復星承受了它,也用好了它。

大環境好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兢兢業業;大環境不好時,更勇敢一點,更決絕一點,更加對未來充滿信心,也許就是復星能過萬重山,下一步還能更上一層樓的原因。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3e03dbacbc0cdba87ffa8b203179b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