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股市毒打、樓市毒打之後,熬過漫長的「就業冰河期」,日本居然鹹魚翻身了。
作者:今綸
1987年,中國的一位經濟學家去日本調研,他和日本大藏省、通產省的一些主要負責人溝通,發現他們很淡定,對於一年半之後的經濟雪崩完全沒感覺。
彼時的日本一片繁榮,兩年前(1985年)日本成了全世界最大債權國。這位經濟學家去日本調研的當年,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
日本當時似乎成了東亞之光,不,應該是世界之光。
01 奢靡的日本人很得瑟
當時的日本人有多得瑟?
一些人跑到所謂的「高端氧吧」去,寧願每分鐘多花幾百日元,吸著跟普通空氣沒什麼區別的氣體。
還有人成群結隊地前往歐洲旅遊,直接去奢侈品店掃貨。
日本當時也不缺工作,而是缺人。
有人咆哮著:「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三菱買下了美國的地標建築洛克菲勒中心,索尼買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松下買下了環球影業。
美媒關於三菱收購勒克菲勒大廈的報道
日本的房價也在瘋狂上漲,借錢買房,循環抵押才是人生贏家,大家都在享受泡沫,股市更是不斷創出新高。
有位作家在巴黎旅行的時候,聽到不遠處的日本旅行團大媽們對著巴黎艾菲爾鐵塔附近的幾處高樓指點著,她們在討論是該全部買下來,還是只買幾棟。
在泡沫時期的日本,日本人均有信用卡6張,透支性消費大量用在奢侈品消費上,還蔓延到對豪車、豪宅的追求。
日本經濟一路高歌,日本車大量進入美國市場。日本的攝像機、錄音機等一大批產品也進入世界各國人士的家庭。
美國《時代周刊》的某期封面是一架日本飛機向美國丟下汽車和家具,那意思最明顯不過了。
你說說日本人當時有多得瑟。
在當時的日本,打高爾夫大概和你去小區籃球場打一次籃球一樣普通,主打一個有錢。
在全球各地度假聖地的沙灘上,躺滿了各種黃皮膚黑頭髮的日本人,美國年輕的服務生為了拿到更多的小費,甚至都自學了日語。
樓市五年翻三倍,股市一直漲不停,一切都脫離了地心引力。只要是投資就能躺贏,所以,錢根本不是錢,是水。
其實,日本人當時也沒吃幾天飽飯,不知道怎麼就得瑟成這樣。
鄧力群1978年11月隨國家經委組織的考察團去日本考察了一個多月,回來後寫了一份題為《訪日歸來的思索》的報告,他在報告中寫到:
「1950年前後,日本人民生活非常困難,有大米飯,鹹菜、大醬湯,就算不錯了。日本朋友說,當時根本沒有想到會有今天。和我們一道去的一位中國女翻譯,是在日本長大的。她五十年代回到天津,覺得比日本橫濱的生活好。現在,日本的情況已經和那時大不相同」。
02 樓市股市全都崩盤
但是,危險正在靠近日本經濟,泡沫終究會破滅的。
很多人說因為美國逼迫日本簽了《廣場協議》,日元升值太厲害,日本的出口垮了,所以,日本經濟的泡沫才會破滅。
但是《廣場協議》是1985年簽訂的,簽訂之後,又過了兩年,日本的人均GDP超過了美國,這沒法解釋啊?又過了兩年,日本的經濟泡沫才破滅。
而且英國、法國、德國都簽了《廣場協議》,大家都沒事,只有日本有事。
簽訂「廣場協議」的五國財長
那麼,日本發生了什麼?
早在1973年日本經濟增速就登頂了,然後就是負增長,這時候距離《廣場協議》還有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
日本人民對於製造業賺錢的速度已經非常不滿了,於是大家去玩金融、玩房地產、玩股票。
有個大學剛畢業工作一兩年的女孩炒房一年多的收入,超過她做工程師一輩子的老爸存下的儲蓄。日本人還有心思好好上班嗎?
而且,日本央行看到經濟增速放緩了,不去找深層次的原因,覺得是市場上的水不夠,於是拚命放水,不停減息。
從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連續五次降低利率,把基準利率從5%降低到2.5%。
日本基準利率走勢
一方面,製造業摸到了瓶頸,另一方面借貸如此容易,而且炒房、炒股真的很爽啊,利息又很低,那就繼續奏樂繼續嗨啊。
正如鄧力群在報告中所寫的:「東京等大城市地皮之貴不可想像。他們開玩笑說,銀座街上一個腳踩下去的地皮,等於一個內閣大臣的工資。他們已經提出,下一步要實現一戶一套住宅」。鄧力群是1978年去的日本,10年之後的日本地皮價格會讓他更為驚訝。
這個時候,美國的信息技術革命已經起來了,利潤很快轉移到美國人手上,日本製造業的利潤、增速都在下滑,可是股市、樓市過熱,於是日本央行開始加息,後果可想而知。
1989年日本央行開始激烈加息,1989年底日經225指數達到頂點,1990年伊始急速下跌,3年內,日經225指數累計下跌56.5%,這是急速下跌期。
還有震盪下行期(1993-2012),20年內日股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震盪下行,累跌38.6%,股市總市值僅增長3.91%。
一代又一代日本股民葬身股市,渣都不剩,絕對的日本韭菜。
20多年裡,日本股市是幾代人不敢提起的噩夢。
樓市更是慘不忍睹:日本房地產價格在10年的時間裡,下跌了近80%,跌至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
下跌80%是個什麼概念?大家想想,大概就是半輩子白乾了。
有日籍華人曾經分享過他自己的親身經歷:90年代初的時候,他租住過一套房,當時的價格是3000萬日元,地產泡沫破滅後,他繼續租住,等他後來入場買房自住的時候,房子的價格已經跌到1000萬日元。
銀行在哀鳴,炒房者在哭泣,房奴們當然也是悔不當初。
但是有什麼辦法,一切都是自找的,機構和個人都在投機炒房,曾經有多瘋狂,如今就有多絕望。
富人變窮人,窮人被掃地出門。
03 日本居然「鹹魚翻生」
經歷了股市毒打、樓市毒打之後,日本年輕人還要熬過漫長的「就業冰河期」。
在1992年秋季,日本的招聘信息雜誌Recruit上首次出現了「就業冰河期」這個詞彙,後來在1994年被評選為當年的社會流行語。
這個詞彙指的是日本特定時期的就業形勢,特別是在2000年前後的時期,日本經歷了嚴峻的「就業冰河期」。
在2000年至2003年連續四年的畢業生中,只有20%的人在畢業後立即找到工作,其餘大部分人則面臨失業的困境。這些畢業生後來成為非正式僱傭者的主要人群。
你如果是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股市、樓市又那個鳥樣,你願意結婚和生子嗎?當然不願意,躺平才是最好的姿勢。
不穩定的收入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19年日本自殺人數為20158人,其中40歲以上人群占了77.5%,而其中又以「就業冰河期一代」為主。
日本的養老金制度還面臨著系統性崩潰的風險,根據日本政府在2019年發布的《經濟財政白皮書》顯示,在假設經濟增長率為1.7%、投資回報率為3.7%、出生率為1.8%、就業率為77.8%等最理想條件下,到2040年時,65歲以上退休人員每月領取的厚生養老金將比現在減少20%,而國民養老金將比現在更困難。
大家都以為日本不行了,明天就要崩潰了,或者一直在崩潰的路上。
但是日本一直在努力改變現狀,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一直在糾錯,所以,最近一個季度,日本終於看到了曙光:
日本第二季度GDP增速達到6%,大超預期;
公務員和公司職員都開始加薪,而且是超大幅度的加薪;
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率高達97.3%;
日本股市在今年上半年創下33年來的歷史新高;
巴菲特居然開始狂買日本五大商社的股票;
東京首都圈一年間房價平均漲了26%,東京市區房價漲了40%……
那個朝氣蓬勃的日本居然回來了!發生了什麼?
日本並沒有所謂「失去的30年」,日本做對了不少事,所以,日本現在實現了真正的鹹魚翻生。
日本到底做對了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啟發,我們該如何實現工作、學習、財富的平穩過渡,過好這一生?
這個周末,我們在佛山順德的抱朴財經私享會聊聊,歡迎大家私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