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圖說
中國咖啡的新流派打法?
撰文/ 黎炫岐
編輯/ 李覲麟
「小紅杯」Tims近期動向不斷。
最近的消息是,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中國業務(以下稱為「Tims中國」)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並表示打算加速開店,計劃在年底前突破1000家門店,並滲透到下沉市場。
更早些時候,21世紀不動產中國宣布,與Tims天好中國合作的「C21×Tims Express咖啡融合店」,首家門店在成都21世紀不動產綠地錦天府Tims Express(靈楓店)咖啡店開業。
頂著「加拿大國民咖啡」光環入華的Tims,算得上咖啡賽道上的新星玩家,不斷穩步擴店、吸引諸多資本目光、發展3年便美股上市,還與易捷咖啡、騰訊、麥德龍、餓了麼等諸多品牌有相關合作。
不過,在社交媒體平台,「小紅杯」的聲勢卻似乎一直不溫不火,至少仍難及「小藍杯」和「小綠杯」的熱度。尤其是,相較於咖啡,反而是Tims的貝果更常「出圈」,甚至可以說後者一度成為其明星產品。
回想Tims剛出現在中國時,不少人猜測這會是下一個「星巴克」還是「瑞幸」,但從眼下來看,Tims仍在尋找存在感。
貝果出圈,但咖啡不「香」?
當年輕人想到Tims,首先會想到什麼?或許並不是咖啡,而是貝果。
根據Tims中國的菜單,雖然熟食種類包括蛋糕、可頌、三明治、肉卷和甜甜圈等,但僅是貝果的品類就超過10種,既有蛋香雞腿肉貝果、帕斯雀牛肉貝果這些售價在20元以上的,也有奇亞籽貝果、肉桂提子等售價為15元的明星產品。
如果你在社交媒體平台搜索Tims,不難發現,其貝果的熱度和討論度似乎比咖啡還高。在小紅書,與「Tims」相關的筆記達6萬篇,而「Tims貝果」相關筆記就多達2萬餘篇,其中不乏「Tims家的貝果真的是我每周午餐必點清單」、「我把Tims貝果都吃了個遍」、「連吃三天Tims太上癮了,Tims的貝果真的好有嚼勁兒」……
2022年,中式風味混搭的「馬蘭頭貝果」等等本土化貝果產品為Tims贏得了更多的關注,而售價69元8個的貝果自由月卡和售價19.9元的「鮮萃奶咖+貝果」的「窮鬼套餐」,也曾讓Tims天好中國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台「出圈」,其中Tims的貝果自由卡和每日貝果卡,一度引起購買熱情,還曾在抖音上創下過一個月內售賣進40萬單的記錄。
數據更直觀地驗證了這一點。財報顯示,公司招牌貝果系列受到市場歡迎,貝果銷量由22Q1的140萬增長到22Q4的330萬。Tims 天好中國 CEO 盧永臣則曾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在中國市場,Tims 已與貝果深度綁定。2022 年全年,Tims 總計賣出超過 950 萬個貝果及貝果相關產品。」
可以說,Tims甚至一度掀起咖啡與貝果的搭配熱潮。目前,包括星巴克、皮爺、瑞幸、挪瓦和Manner在內的多家咖啡連鎖都在菜單中上新過貝果品類。
事實上,「咖啡+暖食」這種搭配組合,其實是Tims母公司Tim Hortons的傳統。
如果你曾路過Tims在中國的門店,一定不難注意到這樣一句宣傳語——「北美傳奇咖啡,始於1964」。在加拿大,Tim Hortons是名副其實的國民品牌,1964年由傳奇冰球運動員Tim Horton創辦,成立時間甚至早於1971年成立的星巴克,且其2017年市占率達63%,遠勝於星巴克的7%。
不過,或許Tims在入華之前也並未想到,它在中國的明星產品居然是「貝果」。相較於貝果的大量好評,Tims的咖啡卻似乎不夠「香」。
請輸入圖說
小紅書上吐槽Tims咖啡的筆記
在小紅書和微博等社交媒體平台,「小紅杯」的討論熱度遠不及「小藍杯」瑞幸和「小綠杯」星巴克,比如小紅書上相關筆記,瑞幸和星巴克均在百萬篇左右,而關於Tims咖啡的評價,則更多是「不好喝」,其中不乏網友表示「為了點他們家貝果才點了咖啡,結果難喝暈了」、「這輩子沒有喝過這麼難喝的咖啡」、「Tims別做咖啡了,以後就考慮開貝果店吧」、「貝果你可以永遠相信Tims家的,他家的咖啡就不要去踩雷了」……
事實上,從價格上來看,Tims咖啡的定價並不算高,其中鮮萃咖啡中杯定價16元,無論相比於星巴克、瑞幸等強勁的對手,還是不斷湧現的諸如Manner、M Stand等咖啡新勢力,其定價都並不算劣勢。
只不過,一個品牌能夠長遠發展的根本終究要回到產品本身。從消費者需求看,中國消費者對於咖啡口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儘管Tims也不斷在推出新產品,但始終沒有出現現象級的「出圈熱」。
甚至有消費者調侃道,「去Tims當然是買貝果,然後再去瑞幸或者Manner買咖啡。」
賣酒賣炸雞、積極聯名,能提升認知度嗎?
為了提升「小紅杯」在中國的認知度,Tims其實費了不少心思。
一方面,積極拓寬業務,除了傳統的「暖食+咖啡」搭配以外,最近的消息是,2023年2月9日,Tims天好中國宣布董事會已批准與炸雞品牌Popeyes中國合併,合併後,Tims中國將獲得Popeyes在中國內地和澳門的獨家運營權,在保持Popeyes原有核心特色和產品的同時,推進包括產品研發、門店開發和數字化平台的本土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Popeyes於1972年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創立,目前在全球擁有3900多家門店,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炸雞快餐店之一。
而在更早些時候,Tims中國則在上海試水開出了兩家Tims「Coffee & Beer」門店。與常規門店不同的是,除了咖啡產品外,該門店還提供31款啤酒和小食等產品。
另一方面,則是不斷和各類品牌聯名,開相關主題店。
請輸入圖說
「C21×Tims Express咖啡融合店
最近的一場聯名合作是不久前21世紀不動產中國宣布,與Tims天好中國合作的「C21×Tims Express咖啡融合店」開業。據公開信息,Tims中國將通過21世紀不動產加速在中國社區的咖啡小站的推廣落地。店中店將率先重點布局北京、成都、上海、蘇州等城市,2023年將在20個城市完成100家門店的試點。
而在2022年,Tims中國宣布與中石化易捷便利店旗下易捷咖啡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兩家品牌合作協議,雙方將探索在部分易捷咖啡門店開設小型Tims咖啡店,同時將共同開發聯名即飲咖啡(RTD),並在全國易捷便利店內銷售。
在更早些時候,Tims中國與連鎖超市品牌麥德龍也曾建立合作,成為其在中國的獨家合作咖啡品牌,同樣會在麥德龍中國門店中開設Tims Go(捷楓店)。而與投資兩輪的騰訊,Tims咖啡也進行了跨界聯名,在上海,深圳共開出三家電競主題店。
不過,這些途徑能夠提升「小紅杯」的認知度嗎?或許並不容易。
其中,「日咖夜酒」的形式其實算不上Tims中國的創新之舉,早在其之前,2021年10月,咖啡品牌M Stand宣布已布局了5家日咖夜酒主題店,分布在上海、深圳、寧波三城市;同年8月,SeesawCoffee宣布首家日咖夜酒模式新店即將開業;2019年,中國首家星巴克臻選咖啡·酒坊就在上海外灘源開業。
更不用提一些本土的獨立咖啡品牌,也早已開始了分時段經營不同業務。
另一方面,由於財報中並無具體數據,無從得知Tims中國聯名店的具體營收情況。但從各大社交媒體平台的反響來看,儘管Tims中國與易捷咖啡的店中店曾引起小範圍討論,討論熱度並似乎未持續太久。而與21世紀不動產的聯名店,更是尚未在社交媒體平台掀起漣漪。
擴店路漫漫,但盈利太艱難
當然,Tims中國最主要的路徑還是開店。畢竟,從規模體量上來看,Tims中國與門店數量接近1萬家的瑞幸、超過7000家的星巴克相比仍然差距甚遠。
而根據Tims日前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全國門店數達到617家,較去年底的390家,同比增加了58.2%;覆蓋全國39座城市;其中自營門店547家,加盟店70家。
2023年,開店依然是關鍵詞。它計劃在年底前突破1000家門店,並滲透到下沉市場。截止2022年12月31日,Tims天好中國已經有12個城市加盟商。管理層則表示,預計今年將再拓展約10個新加盟城市,加盟城市可覆蓋至烏魯木齊、銀川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Tims中國還曾立下了「2026年增加到2750家門店」的目標。
事實上,Tims中國為了快速拓店也推出了不同類型的門店,包括上文提到的Tims Express ,還有旗艦店(金楓店)、標準店(紅楓店)和Tims Go(捷楓店)。中信證券研究表明,Tims中國的標準店坪效在3.1萬元,Tims Go的坪效在4.9萬元,後者資本回報更優。
不過,擴店一向是把雙刃劍——Tims中國2019-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5725.7萬元、2.12億元、6.43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71.9%、203.4%。
門店規模和營收擴大的同時,其虧損緊隨其後。數據同樣顯示,Tims中國2019-2021年凈虧損分別達8783萬元、1.43億元、3.83億元。況且,據日前公開的財報,Tims中國收入增幅降至近三年最低。
請輸入圖說
Tims財報
此外,Tims註冊會員的增幅也隨之下滑,截至2021年12月31日, Tims中國註冊會員約為600萬,比2020年12月31日的230萬增加了154.7%。而2022年底,註冊會員為1130萬,比2021年12月31日的600萬增加了88.5%。
如今的咖飲賽道「內卷」不斷,Tims加速拓店,搶占市場,自然是必然的選擇。不過,隨之而來的盈利問題也不容忽視。盧永臣曾在接受採訪表示,Tims中國打的是「中國咖啡的新流派打法」。那麼,伴隨著越來越多強勢玩家入局,這套「新流派打法」能否讓小紅杯最終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