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00000+

2020-04-28     中國縣域經濟報

28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了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為9.04億。

截至今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

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億,網絡消費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受疫情影響,今年網絡娛樂類應用用戶規模和使用率均有較大幅度提升。截至今年3月,網絡視頻已成為僅次於即時通信的第二大網際網路應用類型;短視頻平台在努力擴展海外市場的同時,與其他行業的融合趨勢愈發顯著,尤其在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上作用明顯。

截至今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多個在線教育應用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千萬以上。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男女比例為51.9:48.1,男性網民占比略高於整體人口中男性比例(51.1% )。

截至2020年3月,20-29歲、30-39歲網民占比分別為21.5%、20.8%,高於其他年齡群體;40-49歲網民群體占比為17.6%;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為16.9%,網際網路持續向中高齡人群滲透。

截至2020年3月,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最多,占比為26.9%;其次是個體戶/自由職業者,占比為22.4%;企業/公司的管理人員和一般人員占比共計10.9%。

截至2020年3月,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網民群體合計占比為33.4%,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網民群體占比為27.6%,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網民群體占比為20.8%。

專家解讀

網絡零售成為消費增長重要動力

《報告》圍繞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網民規模及結構、網際網路應用發展、網際網路政務發展、產業與技術發展和網際網路安全等六個方面,力求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數據展現,綜合反映2019年及2020年初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

網民規模突破9億 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用戶基礎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龐大的網民構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CNNIC主任曾宇指出,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在此次疫情中,數字經濟在保障消費和就業、推動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出了強大的增長潛力。曾宇表示,本次報告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新基建」助力產業結構升級。二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三是網際網路應用提升群眾獲得感,網絡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疫情期間部分網際網路應用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CNNIC副主任張曉表示,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部分網絡應用的用戶規模呈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在線教育、在線政務、網絡支付、網絡視頻、網絡購物、即時通信、網絡音樂、搜尋引擎等應用的用戶規模較2018年底增長迅速,增幅均在10%以上。

在線教育呈現爆髮式增長。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占網民整體的46.8%。2020年初,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在線教育應用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

網絡零售成為消費增長重要動力。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較2018年底增長16.4%,占網民整體的78.6%。2020年1-2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0%,實現逆勢增長,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在疫情防控中發揮有力支撐。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6.94億,較2018年底增長76.3%,占網民整體的76.8%。疫情期間,國家及各地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提供疫情信息服務,推行線上辦理,協助推進精準防疫,應用成效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創新政府管理和優化政務服務的新渠道。

抗擊疫情加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 帶來新機遇與挑戰

此次報告記錄了新冠肺炎疫情特殊背景下的網際網路發展情況,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我國網際網路產業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企業和技術基礎,在後疫情時代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網際網路產業將呈現全新的蓬勃發展態勢。

一是新基建將迎來大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的重要底層支撐;

二是在線服務、網絡消費等網際網路業態將進一步繁榮發展,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三是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加速升級,產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將不斷加快;

四是萬物互聯將形成大連接,進一步推動網際網路紅利共享;

五是數據要素將形成大流動,數字產業的價值和潛力進一步得到發揮;

六是平台經濟大生態將更加豐富,對實體產業轉型的賦能作用將持續凸顯。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黃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2eMwHEBfwtFQPkd6qW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