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隊,依舊衝鋒在前!
支部帶領群眾組織自救。
黨員幹部帶頭,成立臨時黨支部,團結群眾,凝聚人心,組織起來,行動聽指揮……這是我們歷史上真正臨危救難、克敵制勝的法寶。
在一整車人被困的危難時刻,K1178次列車上的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副教授湯華清站出來說,我是警察、共產黨員、應急救援專業人士……
然後,湯教授開始了他的指揮。
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組織動員能力,在車廂里成立臨時黨支部,協作分發物資、安撫旅客,用列車廣播發出號召,旅客自發將降壓藥、消炎藥等交給列車集中管理,供大家使用。
他指揮大家集中食物,優先分配給老人和小孩,留足儲備食物……並且動員大家在站內挖掘臨時公共廁所,防止列車內空氣和水污染,保障衛生安全;在撤離過程中,更是詳細制定撤離方案,並且撰寫廣播稿,向全車廣播,組織有條不紊地撤離。
在遭遇洪水,滯留72小時的情況下,能夠站出來帶領所有群眾堅持下來,等到救援,有序撤離……沒有混亂和傷亡!
這個水平太高了,說實話,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在短時間內組織、動員、指揮超過10個人……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更不要說在情況不明、極端危險的狀況下指揮整整一車人了!
這個場面,讓我想起了《能文能武李延年》中,李延年作戰之前,發表動員講話,和尖刀連開會,制定作戰計劃的場面。
這就是共產黨人的作用!這就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威力!
從長征,到抗戰,到解放戰爭,到建設時期,到處都有這樣的例子,遭遇挫折不怕、部隊打散了不怕、面臨絕境不怕……只要有黨員在,三個人就可以成立黨支部,無論是斷後、迂迴、保護群眾、還是反擊敵人,都可以做到!
這樣的新聞,比什麼「列車員哽咽」,有力量得多,也更有傳播的價值……大家看到這樣的榜樣和先鋒,才會知道「組織起來」、「成立臨時黨支部」的意義,並且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更有利於傳播經驗和知識,更有利於群眾自救和救人。
實際上,在這次北方暴雨水災中,捨生忘死衝鋒在一線,不遺餘力救護民眾的,乃至於犧牲的……很多都是共產黨員。
8 月 6 日,吉林舒蘭包括常務副市長在內的等 3 名公職人員在搶險救災中因公犧牲……他們的名字分別是:舒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駱旭東,舒蘭市人民武裝部政委周昆訓,吉林市水利水電規劃院高級工程師倪峰。
希望大家記住這些烈士——他們是副市長、政委、水利工程師,他們更是沖在一線、不顧個人安危、為人民服務的公僕,他們是共產黨人!
大家可以看到他們生前出發時的影像,他們背著包,行色匆匆趕下樓梯,沖向救災一線,就再也沒有回來……幸免於難的司機回憶:「在洪水像黑牆一樣吞沒汽車之前,副市長還在焦急地問「群眾撤完了嗎?有沒有傷亡?」
8月7日凌晨,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劉捷,在一線疏散群眾、指揮救災的時候,被山洪捲走,因公犧牲。
他作為中門寺村、中門家園社區、趙家窪村包片領導,堅守一線、親力親為,指導和參與村居防汛工作,排查安全隱患,轉移避險群眾274名……自己卻倒在了洪水中!
他的妻子和父親都身患癌症,還有一個讀高中的孩子……
門頭溝犧牲的黨員幹部不止一位了……7月31日,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幹部熊麗在王平鎮色樹墳村強降雨搶險救災時因公犧牲,年僅36歲。
熊麗,是一位「包村幹部」,江西宜春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2010年7月參加工作,生前任門頭溝區王平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副科長、三級主任科員,並且擔任色樹墳村的包村幹部。
自7月29日以來,熊麗一直在一線參與防汛工作。7月31日9點30分左右,色樹墳村村中部分老舊危房周邊發現險情,該村是門頭溝區最大小時雨強點位,短時雨量較大,熊麗與村委會主任和另1名村幹部前往險情地點勘察,在勘察途中不幸遇難犧牲……
我們回想一下,三年前,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衝鋒在一線的是誰?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衝鋒在一線的是誰?1998年洪水,衝鋒在一線的又是誰?
實際上 ,我們把時間往前推,推到井岡山時期、瑞金蘇維埃時期、長征時期、延安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工業化建設時期……那些無私奉獻、衝鋒在前、不怕犧牲的,都是一樣的人,他們叫做「共產黨人」,他們從來沒有變過。
這一切,其實是很難的,絕不是「他們去了,就等於我去了」這麼輕鬆容易,但對於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們是真正把人民裝在心裡,為人民服務的人。
這樣的新聞不上熱搜,那就說明我們的新聞是有問題的。